杨硕:从基层到副科长的成长之路,兖矿能源劳动模范的奋斗故事
作者:admin | 分类:招聘求职 | 浏览:59 | 时间:2024-12-30 09:11:16他在工作中始终勤勤恳恳、吃苦耐劳、自律自律,成为矿井负责任行为的典范。曾荣获山东能源集团外事先进个人、兖矿能源对外发展先进个人、兖矿能源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他就是山东省兖矿能源金鸡滩煤矿机电部副科长杨硕。曾任连续矿区副主任、智能化办公室副主任。
向下扎根,向基层学本领
没有无缘无故的运气,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收获好的机会。 2009年,刚从学校毕业、刚刚起步的杨硕被师父教导“学好技艺,留之以用,勿用之而失”。如何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让自己尽快成长,最好的办法就是静下心来,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学习。 2013年10月,杨硕积极响应对外发展号召,来到矿山从事连续采矿技术管理工作。初到矿山,面对没有连采经验的员工,他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从现场施工到设备管理,言传身教。矿山连续开采面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增长迅速。成立5个月后,连续采区月进尺突破2000米,达到周边矿山先进水平。
从2009年到2021年的十三年间,从机械化挖掘到连续开采,一线经验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他始终坚守初心,脚踏实地,追求卓越。多年来荣获各类技术创新奖12项煤矿机电科岗位职责,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6项。
科技研究,责任践行
2021年智慧课堂建立之初,他面临着如何建设、建设哪些系统的问题。杨硕表示,“我们将打造最实用、最稳定、最好的手动系统替代品。”
杨硕带领专班成员全面梳理矿山岗位结构,覆盖93个岗位及井下岗位,摸清岗位职责范围、劳动强度等煤矿机电科岗位职责,结合岗位特点不断优化施工方案,着力解决制约矿山智能化建设的难点。 36个智能化建设项目如期竣工,取得预期效果。在我们投身智能建设的日日夜夜里,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证明了自己。 2021年12月,该矿通过陕西省智慧矿山验收。 2023年,该矿将通过国家智能化示范矿山验收。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刻苦学习,钻研关键问题。 2022年4月,在连采机的程序裁剪和调试过程中,由于国外设备协议接口方式的限制,连采机的无线通信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通过有线传输容易出现问题。损坏缺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在地面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测试台。经过十多天的反复测试,他最终采用5G网络实现无线数据传输,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实现连续矿机数据无线传输的矿山之一。
比较赶超,通过交流学习技能
“我本来是学机械的,随着煤矿设备的更新换代,又赶上了智能化发展的潮流,到了办公室后,我开始学习PLC、网络通讯等。我们学得更多,尝试更多,攻关更多。问题,把钱花在最前沿,打造最稳定可靠的系统,是对矿山和员工最大的贡献,也是个人价值的最好体现。”杨硕说。
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把学习当作克服困难的“法宝”。即使摸着石头过河,他仍然努力成为一名聪明的职业者。他带领专门的智能班在不到30平米的办公室里开展学习和交流,这里不仅是办公区,更是业务交流学习培训基地、技术创新中心。在他的带领下,智能办多名成员精通PLC编程、网络故障处理等技术,敬业的工作人员已成为智能系统运维的重要成员。矿山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智能化升级的创新点。
走向温暖,贡献发展
解决技术问题没有普通的方法,也没有捷径。平凡与不平凡,容易与困难,都来自于一颗永不满足、发现问题的坚强内心。
“积极发现问题,持续优化改进,把一些小事当做大事”。当他跟随员工上井时,发现员工上井后首先要经过井门,然后使用虹膜识别打开矿灯。柜子,虽然识别时间不到2秒,但他想能否找到一种方法将竖井门和矿灯柜联动起来,让工人上井后矿灯能自动打开。闸门系统与矿灯系统之间建立通信,采用UPD协议将井道标识数据发送至矿灯管理系统。筛选有效数据后,打开矿灯柜,使员工上井、通过闸门后,矿灯柜自动打开。
中班工人下矿后,食堂的菜品就少了。因此,在矿井智慧餐厅建设过程中,他主动与厂家探讨解决方案,创新性地提出了预约点餐功能。员工在进入矿井前,可以通过APP预约餐食,并保存在保温柜中。您可以享用美味的饭菜。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杨业英通讯员杜长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