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中国家政服务业市场规模增长迅速,2023年预计达11641亿元,推动高质量发展与信用建设

作者:admin | 分类:家政服务 | 浏览:23 | 时间:2025-01-23 08:12:35

近年来,家庭规模缩小、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渐加快。随着二孩政策、三孩政策的实施,大量的家政服务潜在需求涌现。我国家政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从2015年的277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0.89亿元,增长近4倍,并将延续增长趋势,预计2022年将增至11.641亿元。 2023年底,信用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商务部研究院和启信宝公司调查显示,家政服务行业总体高质量发展指数不高,发展强度和发展活力不高。创新动能分项指数处于低位运行。将信用建设与家政行业发展结合起来,弘扬从业人员诚信,提高家政服务质量家政服务质量规范,促进劳资双方互信,建立家政行业各项标准,规范家政企业有序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家政企业有序发展。推动家政行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各省市通过制定家政服务标准、建设信用体系等多种措施,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家政服务领域体系建设、加快数字化改革等,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为其他省市推动家政服务业有序发展提供了一定启示。

一、宁波:推广81890信用家政综合服务承诺,助力家政企业稳健长远发展

81890是由宁波市海曙区政府投资设立、帮助市民解决各类生活问题的公益求助服务平台。综合服务承诺是81890家政企业加盟准入的重要制度,即明确告知企业应具备的资质和应履行的义务。同时,我们通过服务回访、质量监督、投诉调解等制度,加强对企业信用承诺的监管,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对信用评价不良的,给予警告、终止特许经营等处分;对信用评价优秀的家政企业,将给予优先派单等奖励,培育一批服务规范、信用良好的家政企业,持续向社会输出优质、值得信赖的家政服务资源。 。

一是研究制定家政服务标准,规范家政服务行为。 2003年以来,81890先后制定并颁布了《家政企业等级标准》、《家政从业人员资格星级标准》、《母婴护理(月嫂)服务标准》、《家居物品搬家服务标准》等多项家政服务标准”。截至2023年中家政服务质量规范,81890已发布行业标准7项、宁波地方标准9项、团体标准2项,推动加盟企业引进企业标准545项。同时与宁波市商务局、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合作共建宁波家政学院。通过政校管企协作模式,为服务业从业人员提供标准化培训,培养服务业队伍。

二是依靠数字化改革丰富信用载体。一是加强数字化系统建设,开发“81890生活通行证”APP,逐步上线微信、支付宝、百度、浙办等小程序,打造“一线五端”立体化图案;二是线上线下明确标价,价格公开,通过价格透明,倒逼加盟企业和从业人员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平台公信力,增强老百姓的依赖感;三是线上推出“红黄绿”三色安全码,线下推广家政服务证件,鼓励家政人员上门主动出示安全码,雇主扫码验证码。通过“一人一证一码”,用证书验证数据的真实性,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三是建立评价模型,完善承诺闭环监管。特许经营企业信用评价模式主要以评价对象的服务质量为依据,主要包括社会评价、参与81890组织的信用建设活动、信用记录、示范引领等。信用等级从高到低分为AAA、AA、A、B、C、D四级、六级。 2017年起,对400多家加盟单位进行了试点评价,每年2月份系统自动生成上一年度信用评价报告。评价结果直接挂钩81890对外业务推荐和派遣,应用于企业及机构招标项目、人才招聘等领域。 81890用信用赋能行业管理,研究制定行业标准,组织加盟企业履行信用承诺,将承诺履行情况作为加盟企业信用评价的重要指标,形成监管闭环,打造看家本领服务业以信用为基础。优质生态。

2.杭州:建设家政信用信息平台,形成家政信用评价体系

杭州市以推出“平安家政”场景为抓手,解决家政发展难题,推动家政服务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为家政企业、家政人员、消费者、主管部门和全社会。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家政公司服务质量_家政服务质量规范_家政服务质量标准

一是构建家政信用体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一是推出家政信用信息平台和“平安家政”场景。 2021年初,杭州家政信用信息平台及“安心找家政”场景正式上线。截至2023年1月,该场景已与16个省市部门建立30个接口,实现30个数据协作,入驻222家家政机构、62132名家政服务员。杭州市龙头企业均持有公司内部制作的就业证,持证人数达10532人。同时,通过部门联动,杭州“平安家政服务”首创对《家政安全码》数据结构进行全自动验证,从传统的人工协作、批量审核变为接口协作、系统审核,极大提升了“家政安全码”的数据结构。验证效率。为全社会提供境内企业、境内从业人员背景信息核查渠道。二是实现家政信用数据同步向上流动。 “安心找家政”场景率先实现家政信用数据同步向上流动。企业信用档案、服务员信用档案、“家政安全码”等所有数据将立即接入省级“浙里好家政”平台和商务部家政信用信息平台。三是形成完善的家政信用评价体系。出台相关标准规范,构建家政服务机构、社区家政网点、家政服务员三个层面完整的信用评价体系。依托“平安家政”场景,实现机构评级、在线点评星级、人员评级的数字化分配和动态管理,鼓励家政服务商和家政服务员珍惜每一个服务过程的质量、形象和信誉,并为消费者选择家政服务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二是建立家政行业标准,解决规范发展问题。一是编制地方标准,推进家政信用建设。杭州地方标准《家政服务机构信用评价标准》将于2023年3月起实施,将从制度标准化、服务标准化、人员专业化、管理数字化、机构品牌化五个维度对家政服务机构进行评价;对家政服务人员从基本信息、专业素质、服务能力、组织水平、信用记录、安全码六个维度进行考核。同时规定了家政服务机构和家政服务人员的信用等级分类。二是出台规范性文件,推进社区家政服务。 2022年9月19日,印发《杭州市推进家政进社区政策实施细则》和《社区家政服务网点星级评定表(试行)》,指导社区家政服务网点星级评定工作。按照以奖代补、分级奖励的原则,对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网点分别给予不超过10万元、8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分别。

三是机制驱动赋能,提升家政服务质量能力,解决高质量发展难题。一是改善国内营商环境。联动数据、公安、发展改革、市政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民政、教育、住房保障、妇联等单位参与家政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创建为家政领域创业、就业、就业、居住、晋升等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二是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杭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信易贷”的试点作用,引导银行提高家政服务企业信用贷款比例;截至2022年12月,共为纳入“平安家政”场景元的198家家政服务企业配套融资3580万元,其中信用贷款72万元。三是创新宣传方式。 “安心找家政”场景启动时,杭州市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平面宣传与视频宣传、电视新闻与交通(地铁、公交)、新闻报道、网络直播等方式,全面推出“安心找家政”场景,宣传“家政安心码”。并通过多渠道、多渠道、多方式,向公众精准发布宣传视频,加深对家政的熟悉程度。 “安心找家务各领域的“胸怀”和管家信用工作意识。

3.广州:建立地方信用评级标准,规范家政服务工作

2020年5月,广州市启动信用家政“安全服务证书”项目,推动认证家政服务“可查询、可追溯、可评价”。 2021年4月,广州市商务局、广州市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广州市标准化协会制定的《家政服务信用评级评价标准》正式发布,为家政服务信用评分提供了参考标准。用人单位可以利用该分数来评估家政服务的信用等级。选择家政服务。

一是建立信用评价标准,对家政服务进行评分。广州市发布的《家政服务信用评级评价标准》包含两项家政服务企业和员工信用评级地方标准,并创新采用动态评分机制对家政服务进行分级。其中,《家政服务信用评级评价标准第1部分:服务企业》从企业实力、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公共信用报告、综合能力等方面对家政服务企业信用进行评价;选择家政服务主要动态指标,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状况;采用动态排名进行评分,对家政服务企业信用进行实时评价,将家政服务企业信用等级划分为5A、4A、3A、2A、A五个等级,以反映家政服务企业的质量水平。即时的。信用等级。 《家政服务信用等级评价标准第二部分:从业人员》明确了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信用等级评价、信息登记、申请家政“安全服务证书”、评价内容和指标、评价管理等基本要求,失信管理 通过平台上的用人单位和商家追究失信责任 实时滚动评价创新性地实现了对员工的实时信用评价,将家政员工的信用等级分为五星级、五星级、五星级等五个等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地位和收入将与星级挂钩,以提高员工的职业信誉和职业荣誉。

二是推行“安全服务证书”提供信用保障。 2020年5月,广州市商务局联合市妇联启动家政“安全服务证书”项目。依托广州市家政服务综合平台,在全省率先推广实施家政“安全服务证”,对家政从业人员进行背靠背培训和考核。并进行就业背景核查,符合条件的人员颁发《安全服务证书》。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家政综合服务平台查询持证人员的信用情况。家政服务综合平台实行持证人员网上管理。通过该平台,用人单位及所属企业可以实现家政服务“可追溯、可查询、可评价”。截至2023年10月,全市持有《安全服务证》的员工近6.3万人。

4、上海:制定家政法规标准,推动家政服务业做精做大

2019年,上海积极开展家政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了《上海市家政服务条例》,建设了上海家政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指导家政信用数据采集,强化上门服务家政持证培训、制定实施《家政服务机构信用评级评价标准》等地方标准,将促进家政服务业的完善和壮大。

一是推行持证上门家政,推动家政标准有序发展。 2016年,上海家政服务网络中心试点探索认证上门服务。 2017年至2019年,持续将认证上门服务纳入市政府务实项目促建设。 2019年,已有147家企业、11万名家政服务人员持证上门服务,基本覆盖大型品牌家政公司。以家政服务凭证为载体,以家政服务信息追溯系统为支撑,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手段为基础,建立市场主导的信息监管机制。

二是开展家政信用评价工作,实施精准信用监管。在充分利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家政服务综合管理平台采集的数据,按照地方标准《家政服务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建立家政服务机构。 《机构》(DB31/T 1273-2021)信用评价模型为信用监管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依据。一是建立信用评价标准。家政服务机构信用评级评价指标包括价值观、履约能力、社会责任、加分等四项一级指标。二是实施信用评价。根据《上海市家政服务条例》相关规定,相关行业组织按照《家政服务机构信用评级评价标准》汇总家政服务机构信用信息,实施评级评价。家政服务机构信用等级从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又细分为AAAAA级、AAAA级、AAA级、AA级、A级。

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支持和规范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为家政服务业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提升了家政服务质量。服务,促进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通过梳理各地先进做法,总结出以下建议:

一是完善家政行业信用管理体系。深入挖掘分析境内企业和境内员工信用信息,提高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境内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机制,更加精准掌握境内行业市场主体信用状况,进一步提高境内企业信用状况。国内行业信用监管体系。

二是研究制定家政行业信用标准。建立健全家政服务行业信用评级评价标准以及各类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等,为监管部门识别失信行为提供依据,加快数据互认和共享。从制度标准化、服务标准化、人员专业化、管理数字化、机构品牌化等维度推动家政服务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三是推动家政行业数字化转型。依托数字化改革,丰富信用载体,加强数字化管理系统、信用信息平台等建设,将信用承诺、信用监管、信用评价等融入数字化转型,通过业务数字化、组织化推动服务质量提升。数字化等

四是加强家政行业诚信教育培训。家政领域,对企业和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培训,引导家政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合同,不断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和社会监督。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