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2022辽宁公务员面试备考干货之考情纵览进入阅读模式

作者:admin | 分类:招聘求职 | 浏览:85 | 时间:2022-11-12 18:05:14

备考辽宁省公务员面试时,考生首先要及时、准确地了解辽宁省公务员面试的相关政策信息,把握考试动向,保证面试准备具有针对性狱警面试技巧,从而提高备考效率。下面,中公教育就带大家简单了解近年辽宁省公务员面试考情。

一、总体命题特点分析

1.考查重点相对稳定在近三年的辽宁省公务员面试中,综合分析能力、应变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四种测评要素考查占比较高,基本每年都会单独出题考查;而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考查频率低,而且往往和其他要素结合考查。

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面试不分省直、市直、县直等,分系统命题(普通岗位和监狱戒毒系统命题有部分重合),在普通岗、监狱戒毒系统和法检系统中整体延续了2020年、2019年的命题特点;但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逐年增加,几乎占了2021年面试题目总数的三分之二。所有题型的提问方式都比较常规,如“谈谈你的理解”“你怎么看”“你怎么办”;考查题材多涉及国家时事热点、民生生活和基层工作。从题型分布发展趋势看,除综合分析能力每年都是考查重点外,2021年普通岗位更注重考查应变能力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题目紧扣实际工作;监狱戒毒系统和法检系统更注重对考生应变能力、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的考查,尤其在监狱戒毒系统的题目中对职业认知的考查最为明显。同时,2021年面试考查还有一大特点,在所有系统中对综合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上呈现多种测评要素结合考查的方式。

2.综合化趋势逐渐加强

在辽宁省公务员面试所有岗位中,命题方向上朝着多种能力综合考查发展,一道题目往往蕴含多种测评要素,例如,考查应变能力的同时也考查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其目的在于更加全面、具体地了解考生各方面的素质,以便考官给出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

二、测评要素考查特点分析

(一)综合分析能力

1.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命题素材选择聚焦纵观近三年辽宁省公务员面试试题,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每年都不局限一种题型,其内容涉及时政热点类、哲理思辨类和观点类。另外,常常还会以与其他考查要素相结合的方式来命题,例如,2021年面试中有结合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考查的题目。在命题素材选择上,以国家领导人最新讲话、国家热点事件,以及体现基层、青年工作特点的名言俗语为主。

这种命题形式考查面试者思维是否灵活,看问题是否客观全面,能不能在较快的速度里思考并找到合适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以及是否比较关心国家发展、关心民生和基层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否承担责任。

例如:

1.中央电视台有一句广告语:心中有高山就去攀登吧。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2.青年人要多历练,增长见识,才能更好地成长。请谈谈你的看法。

中公解读:从上面这套面试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两道题目从不同方向考查了综合分析能力,问法是比较常规的谈看法。其中第一题是哲理思辨类问题,考生首先要明确“心中有高山就去攀登吧”的重点意义,然后结合自身认知主要谈如何面对今后的有难度的工作、艰苦的基层工作;第二题属于哲理观点类问题,考生要结合自我认知要素,明确自己作为未来公务员的新鲜血液和青年工作者要能吃苦、勇于历练,多看多想有长远视野,进而承担起属于青年的责任。

2.2021年哲理思辨类题目占比最多

在近三年辽宁省公务员普通岗位、监狱戒毒系统和法检系统面试中,时政热点类题目以社会现象为主,且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占比基本不变。观点类题目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增幅较小;其题型在2021年趋向多样化,哲理、时政和双观点均有涉及。哲理思辨类题目也在逐年增加,在2021年的众多面试题型中占比最多,增幅尤其大。哲理思辨类题目主要以名言俗语类为主,每一套题中起码有一道,最多的有两道;而哲理故事类在所有题目中仅有一道。

设置哲理思辨类题目的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故事中提炼出富有价值的人生道理和启示,并能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加以阐述,以此了解考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其占比增多,增加了综合分析能力题目的难度。

例一:扎根乡村的医生说:“人生就像点燃的烟花,要燃烧自己。”对此,你怎么看?

例二:钉子精神是雷锋在学习上对自己的要求。所谓钉子精神,就是挤时间学习并深刻钻研学问,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中公解读:上述试题均是哲理思辨类题目,答题内容较开放。第一题属于名言俗语类,揭示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奉献和坚守,考生需谈谈基层工作对于党和人民的意义,然后落脚到自己今后的工作。第二题属于哲理故事类,主要围绕雷锋钉子精神反映的“深刻钻研”和“不断提升”对考生个人和工作的启发和教育意义展开。

(二)应变能力及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

1.应变能力考查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分析历年试题,我们可以看出,在辽宁省公务员面试中,主要考查应变能力的试题数量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考查力度不断加大。如在2021年的公务员面试中,基本每天的考题中都有一道考查应变能力的试题。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加强对主要考查应变能力的情境处理类问题的学习,掌握处理紧急、突发事情的原则和方法。情境处理类问题主要是通过设置一种或者多种情境,并给考生设定一个具体的身份,要求其能够站在题中所设定身份的立场和角度,对突然发生的各种状况、问题及矛盾做出反应并妥善解决。

例一:政府实行网上审批,有企业和群众反映存在提交材料过多、材料重复提交的问题。作为政务大厅工作人员,你会怎么办?

例二:有一位监狱服刑人员,因为遗产问题情绪低落,跟同监人员发生争斗。作为监狱管理人员,你怎么处理?

中公解读:上述两道题目,都属于日常工作难题。作答第一道题,考生要锁定核心问题“提交材料过多、材料重复提交”,依据身份查清原因,及时回应,科学整改,并在后续工作中持续关注。作答第二道题,考生要及时制止争斗,依据服刑人员是否仍具有遗产继承权保障其诉求,并做好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

2.两种测评要素综合考查趋势明显

应变能力及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是辽宁省公务员面试中的常考要素,近几年往往相互结合考查,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面试中就有一道相结合考查的题目。2016年有三道直接考查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的题目,2017年和2018年各有一道直接考查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的题目;2016年有四道考查应变能力的题目,2017年没有直接考查应变能力的题目,2018年只有两道考查应变能力的题目。两种测评要素往往会互相结合,或与其他测评要素一起考查,这就要求考生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往往还需要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

例一:

作为监狱的人民警察,你同学的家人在监狱里,让你帮忙加分减刑,你怎么办?

例二:

你是项目处的审批工作人员,一个人向你提交项目申请,你按规章制度办事,他的申请没有通过审批。于是,他在民心网上投诉你不作为。领导让你去处理此事,你会怎么办?

中公解读:在上述两道题目中,第一道属于日常工作难题,同时也考查了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和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作答这类题目时,考生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和题目主要考查要素。在本题中,作为监狱人民警察,在应对过程中既要理性坚守工作原则,也要有温度地处理好亲友关系,同时要站在人民警察的身份上给予其专业上的帮助,灵活解决问题。第二道属于工作危机处理的题目,题目为考生设置了一定的情境,要求考生妥善处理矛盾。考生要及时应对群众的投诉问题,仔细了解群众投诉的原因及其诉求——这个处理过程体现了考生的应变能力。但与此同时,作为项目处的审批工作人员,应该理解群众的不满情绪,告知群众申请没有通过审批的原因,做好解释工作——这是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的体现。

3.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为主

对考生的应变能力及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的考查,通常是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为主,重在考查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类题目往往给考生设定了基层公务员的身份,考生要立足本职工作来处理实际工作问题。

例一:有人说,监狱人民警察每天要和犯人打交道,工作枯燥乏味,不像其他人民警察那样风光。请结合岗位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例二:你是扶贫干部,村民对扶贫项目没信心,嫌来钱慢、周期长;而外出打工需要出具核酸检测报告,村民认为很麻烦,不愿意接受核酸检测。你怎么处理?

中公解读:在上述两道题目中,第一题考生是监狱人民警察,面对有人说其每天要和犯人打交道,工作枯燥乏味的问题时,要说明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就非常重要,并且只是口头说说可信性稍弱,所以也要针对在实际中如何做好狱警工作展开。第二题考生的身份是扶贫干部,面对的是村民对扶贫项目没有信心和不愿意接受核酸检测的问题。考生不仅要从长远角度解释扶贫项目的可行性,增强村民信心,还要说明核酸检测对村民外出务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劝导村民配合相关工作。

(三)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近几年的辽宁省公务员面试中都出现了考查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的题目。对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的考查主要通过组织活动类的问题来体现,试题难度较大且考查的活动形式多样,既有调研类、会议类等常规题目,也有专项整治类、活动策划类和统筹安排类题目。

例一:为创建卫生城市,某市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联合另外两个执法部门开展市容环境卫生联合执法。你是该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负责这项工作,你如何开展?

例二:如果你是一名狱警,领导让你针对服刑人员组织一次普法活动和人生规划讲座。你将如何开展?

中公解读:上述两道题目中,第一道题目是专项整治类,作答这类题目时,考生要明确工作的目的和重点,根据实际情况及自身工作身份,做好统筹安排等工作,确保各部门各司其职并顺利开展工作,最终有效解决问题并建立长效机制。第二道题是活动策划类题目,作答这类题目时,考生要清晰确定具体的活动主题,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方案,选择灵活有效的活动形式。

(四)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

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也是辽宁省公务员面试中经常考查的要素,考查范围包括个性特征、价值观等。通过考查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来判断考生的情绪稳定性、责任心、自信心等特征是否符合报考岗位的要求。

从试题来看,既有对自我认知的考查,也有对职业认知的考查。其中,自我认知是考查的重点。每年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的题目占比也不同,比如,在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面试中,单独考查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的题目仅在监狱戒毒系统中有一道,余下的是与其他测评要素结合来考查。在2018~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面试中却未出现单独考查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的题目。

例一:监狱人民警察,既是执法者,也是教育者。作为一名狱警狱警面试技巧,请你谈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好这两个角色?

例二:青年人要多历练,增长见识,才能更好地成长。请谈谈你的看法。

中公解读:这两道都属于考查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的题目,既考查岗位认知又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前两道题都属于间接考查,是“俗语+结合自身+如何做”的形式,区别于直接考查,这种命题形式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即对俗语有准确的认识是结合自身谈如何做的前提。所以,考生不仅要深刻理解给定俗语的意思,还需要结合自身经历、报考岗位具体说明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俗语所要表达的核心要义。

因此,在作答考查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的问题时,考生要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所报考岗位的性质,做到清晰地描述与职位相匹配的优势,能够客观、诚恳地描述自己的劣势,以及如何在未来的工作中克服劣势,发挥优势,胜任工作。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