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房产打工人的年底:降薪裁员,HR内涵|氪金·大事件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51 | 时间:2022-11-19 23:06:23

作者|王晗玉

编辑|潘心怡

金融16条发布之后,港股、A股房地产板块在本周迎来集体狂欢。

在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金融16条后的第一个交易日(11月14日),A股房地产板块开盘即强势上涨,当天共有包括新城控股在内的7只地产股涨停。

与此同时,港股市场上,内房股全线高开,碧桂园涨超45%,龙光集团、雅居乐集团、时代中国控股等涨幅均超过30%。

但这场资本市场的狂欢并未能在刘辉心中激起太多涟漪。作为此前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一家房企的基层员工,过去一年来,在被迫降薪的同时,刘辉见证了一系列宽松性政策和指导出台,但真正落实到自己公司中,能带来经营面改善的很少。

现在面对这类政策,刘辉已经可以做到不为所动。再多利好传出来、公司股票再怎么涨,我工资又不会涨回去。在找到合适的下家之前,我做好了只领生活费的准备。

刘辉所指的合适的下家,不包括对他来说最对口的房企。

地产公司肯定不会考虑了,过去几个月的危机、裁员、降薪、内卷耗尽了刘辉继续在这个行业坚守的信心。但随即收到的几个面试沟通又让他意识到,房企员工这个身份本身已经让他处于弱势地位。

01 又不发年终奖,年不年底有什么关系?

你们公司现在这个样子,反正都不会发年终奖了,年不年底有什么关系?听到对方这样回复,刘辉一时语塞,只好挂上电话。

电话另一边,是一家销售规模曾达2000亿房企的人力员工,急需招聘法务人员,所以联系到了还在法务岗任职的刘辉。已经决定跨行跳槽的刘辉出于礼貌,表示临近年底,自己不打算换工作。不想这样的婉拒却招来对方如上回复。

整个行业都不景气,为什么还要这么阴阳怪气地说话,刘辉说,况且他们自己情况也不好。

实际上,就在不久前,该公司还曾传出裁员计划。尽管官方并未发布任何相关公告,但就刘辉从同行处了解的信息看,传闻属实。此外,从偿债情况来看,该公司也已经在公开市场违约。

这个时候招法务,根本就是招人去收拾烂摊子。

过去一年多,刘辉也一直在原东家处理类似的问题,如独资项目售卖、合作项目退股等,尽可能快地将资产变现,为公司补充流动性。

这也是为什么自去年陷入危机之后,公司大幅裁撤投资、设计等多个条线人员,而法务岗的刘辉却得以留到现在。

放眼整个房地产行业,裁员的步伐一直没有减弱。就在地产股狂欢的当天,另一家规模与上述人力所在公司相当的房企再度传出裁员7000人的消息。

11月14日,河南王建业集团被传近期将大裁员,规模达7000人,赔偿标准为N+1。其中,11月15日之前签署离职协议的,公司将分12个月支付补偿金;11月15日之后签字的,将分18个月支付。

对此建业集团向36氪表示公司暂时无法回应相关传闻,不过一位建业员工向36氪称自己已经被裁,赔偿方案与网传一致,但其对分期补偿的安排心存顾虑,担心后续公司可能因资金链问题无法正常履约。

与被裁的员工相比,刘辉暂时没有待业空窗期的焦虑,不过他对自己的前途依然忧心。此前在与另一家房企人力电话面试,谈及薪资待遇时,刘辉提出的与原岗位相差无几的条件,却被对方直指异想天开,你知道你在什么行业吗?房地产哎!

刘辉回想说,就是这通电话和对方人力说话中夹杂的讽刺和笑声,让他决定逃离房地产。

而在他还未找到合适的去向之前,房地产政策拐点已经出现。

11月11日,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对国有、民营等各类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并提出十六条具体措施,指引开发贷、债券、信托等渠道为房地产行业提供融资支持。

金融16条的发布,连同此前的第二支箭支持包括房企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及此后的允许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共同构成了本轮地产股飘红的基础,也提振了化解这场流动性危机的场外信心。

然而在场内,尽管多数人亦认同政策拐点已至,但后续公司个体能否化解风险,仍有赖于市场拐点的出现,也就是销售端开始出现止跌回升的迹象。

如在刘辉看来,本轮政策的核心部分实际此前就已在推进,如并购贷、纾困基金、中债增等。而最终能否落地,取决于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于那些过往债务复杂或已爆雷的房企,多数纾困性合作都会演变成对优质项目的收割,因此很难实际改善出险房企自身及其员工面临的困境。

另一名房企管理层也向36氪分析,市场拐点不出现,金融机构等各方主体参与纾困的动力以及对房地产风险的评估也很难迎来拐点。

而新出炉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10月底,房地产行业依旧是量价齐跌的局面。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今年1-10月全国住宅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分别同比下滑26.1%和25.5%。

上述管理层预计,在未来6个月内行业或许很难看到销售端有起色。

02 转行被内涵,决定考编

工作没几年,赶上行业最不景气的年景,刘辉颇为无奈,不过作为法务人员,至少他未来还有往多个行业跨行的机会。相比之下,设计岗出身的张园林选择面就窄了许多。

张园林从2016年研究生毕业起,一直在房企设计部门工作,如今看来,他入行之后恰好见证了房地产由黄金时代转向白银时代,再到目前步入黑铁时代的全过程。

先后供职绿地、融创与祥生三家房企,这一从业轨迹也被他身边的朋友调侃为精准踩坑——三家企业无一例外全部出现债务违约或技术性违约。

张园林甚至自嘲:他们这么说并不准确,去年的行情下,房企出险是大概率事件,躲都躲不过来,何来‘精准’一说?

今年8月,他已经从房企离职,其后也曾尝试转行,不过招聘公司人力的态度最终将他劝退。张园林告诉36氪,有公司人力曾直说你们这个行业早该整顿感觉地产公司很多员工都在混日子,甚至还有人力当面表示地产出来的简历我们都不看。

张园林说自己想不通,当初通过层层选拔进入房企,为何在人力眼里成了被嫌弃的标签。

过去讲求高周转,我们工作强度不亚于任何一个行业,领导要图纸,我都是不分时间地点立即响应。可在外行眼里我怎么成了吃行业红利混日子的废人?

对于张园林的处境,前述管理层认为这是房地产行业在特定的发展阶段所留下的问题,而在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的过程中,势必有一部分速度会降下来,一部分冗余人员也要撤出去。

以前在住宅开发时代,房地产竞争的核心在于规模、成本和速度,所以形成了一种高周转、高强度的生产方式,也让外界对我们产生了只讲速度、不讲质量这样的印象。该管理层说,现在进入存量时代,行业开发增速和企业业绩增速肯定会降,短期看,在偿债压力的影响下,企业运营成本和员工规模也肯定要压降。

目前,张园林已回到老家专心准备考编。他提到当地对口工科专业的岗位不太多,但至少不会因为地产出身的背景再被内涵。对比曾经供职头部企业的光鲜和高薪,他现在的目标是争取在35岁之前上岸。

而在企业层面,一系列政策刺激下,房企融资也有了新的动态。

11月16日,龙湖200亿元中期票据完成注册,第二支箭首单中票落地;金融16条出台后,11月15日碧桂园发布配股公告,拟配售14.63亿股,筹款总额约达39.2亿港元;11月16日雅居乐同样发布配股公告,净筹措资金将有约7.83亿港元。

但前述管理层认为,当前行业获得的流动性支持后续能否真正助力企业化解风险,还有待市场验证,如果销售不稳,政策拐点也只能在表面刺激,股价最终还是会回归现实基本面。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辉、张园林为化名)

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