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为什么部分中国人都会痴迷于购置房产?这些案例告诉你答案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91 | 时间:2022-11-25 15:24:12

2022年银十成色不足,房地产市场再陷低迷。根据数据监测显示,2022年1-10月份16家房企销售目标完成率均值仅63.73%,与2021年同期接近八成的销售目标完成率均值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为了冲刺销售目标,房地产企业们在传统营销旺季,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不过,每到年底,可都是日本德国等国家的搬家旺季,因为它们城市里租房者占比很高。相比我们国内城市,多数人都想拥有自己的住房,而不是像他们那样租房。那么,为什么部分中国人都会痴迷于购置房产呢?

一、案例:老一辈对房子重视程度,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到头竟被一件商品直接否定

上个月,我有个亲戚在家里人的介绍下跟附近一个女孩相亲。他27她25,因为他已经工作四五年,女孩却才出校门不久,因为专升本多读了几年,就不怎么能聊到一块,加上对方相貌、谈吐没特别吸引他。

于是,他就觉得没必要继续发展。但在他在家人强烈要求下,后来又约她出去吃饭看电影等玩了一天。回家后,他跟父母说还是没感觉,算了咱介绍下一个吧。

结果他妈突然哭了,边哭边说自己很失望,像一盆凉水泼在头上了 提前请假回家,结果等来这个结果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等等。

他瞬间惊呆了,真没想到家人愁婚竟到了这种地步。他说这才开年来相亲第一次,至于这样吗?他是不小了,但也没到娶不上媳妇的年纪。而且他一直说没感觉,哪儿看出的希望很大?事后他才知道女孩妈妈莫名对他很满意 ,一直在催她女儿约他出去玩。

于是,他问了半天,他妈才说:那女孩家里有两三套房子,她还是独生女。他无语了,当时气得很,一上头跟他妈吵了起来。说他妈太现实,这是让他入赘,是让他娶房子,等同于是算计人家钱。

吵了一会儿后,他妈哭着说了自己想法:不是她势利眼想谋人家产,是咱家俩男孩却只有一套房子。她和他爸天天发愁房子事情,夜里都睡不着。现在女方说如果成了可以提供婚房和住房,她觉得烦恼一下解决了。可得知他的态度,才会一下失望过度控制不住情绪。

他妈妈说她和他爸爸很愧疚很自卑,生了孩子却给孩子买不起房子,耽误孩子成家,自己这辈子很失败很失败。

说实话,听完我也直接呆住了,他看到母亲哭泣,他也非常痛苦自责。以前没跟父母详细沟通过房子事情,真不知道他们竟对房子执念这么大,他安慰母亲半天才让她心情好转。

可以看出,老一辈对房子重视程度,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到头竟然被一件商品直接否定。也就是说,父母执着于购置房产俨然都成为了他们衡量人生成败的标准了。

二、分析:痴迷于购置房产,其实这件事,并不是一直都有的

作为一个80后,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中国人并不是一开始就都痴迷于购置房产的。我小的时候,13岁之前都是爸妈带着我在外面租房住,那时候大家根本不痴迷于购置房产。

你可能会说我小,大人不和我聊这些。其实不是的,大人聊的可多了,怎么钱难挣啦,工资低啦等等都会聊,但是当时房产真的没有进入这个话题。

当时,我们看到的主要是公司分房子,有人买过房子,也就是去看看他们家房子,妈妈回来也从来没有什么羡慕啊,也不会和爸爸因为这些问题吵,毕竟两个人聊都不聊。

可见,当时房子真的没有进入大人们的话题里。但是,大概在2000年之后的某个时候开始,逐渐变了。开始是因为房子逐渐变贵了,它逐渐进入人们的话题里。

随后,开始有房子交易,而且可以增值了,甚至可以赚钱了。后来,房子更是直接绑定了太多特权,变成了只要你买了房子,可以少奋斗20年了。

说实话,我那时候年轻,不懂什么叫少奋斗20年。长大了之后才发现,这笔账其实非常好算,你每年能攒十万块钱,房子只要涨200万,那么你就少奋斗20年了,就这么简单。

也大概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全民确实才开始痴迷于购置房产。所以,购置房产,这件事,并不是一直都有,而是在这几十年里逐渐被教育出来的。

这点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在美国有一段时间,人们也非常痴迷于购置房产。原因也一样,美国人发现房子可以增值,当然美国后面就是泡沫破灭了。

因此,也不要说什么中国人为什么痴迷于购置房产,全世界的人都是一样的,只要有一种资产,让他们觉得可以确定的进行财富增值,并且是大幅度财富增值,指甲油可能让他们购买了之后能够少奋斗五年,十年,20年,他们就会为之疯狂,就会痴迷。

也就是说,只不过在过去的20年里,房地产恰好充当了这个东西而已。

三、本质:社会资源分配是个基础问题,也是一个普通人最有感的经济学

民众痴迷购置房产,自然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相辅相成,但最显著的是过去20多年一般资产价值缩水和房产升值之间的巨大差异,也就是所谓的房子保值增值。

这里的关键就是我们对土地财政的推动,但我在一定程度上认为,这些都不是基础性的原因,根源则是在于社会资源分配方式上。户口+房产证成为当代最硬的粮票,是一个人能上桌参与社会资源分配共享的门槛。

当你把房子捆绑公共资源再卖出去的时候,它就不再是房子,而是一种阶层特权,这种特权会传递给下一代,高昂的房价会自然形成阶层壁垒,有特权的还要多投资垄断这种特权,等后来者用更高的代价从自己手里买走,后来者越来越难以突破,直至阶层固化为止。所以说社会资源分配是社会管理的基础问题,也是一个普通人最有感的经济学。

当然,一旦这种阶层流动的意愿被打破,这种公共资源的捆绑也就没有意义了,你待价而沽也未必有下家愿意在经济下行中冒险负债接盘,后来者愿不愿意、有没有能力再为这种几十年的劳动换来的公共资源买单?

现实中无非是婚育延后,生育意愿进一步下降,没有需求,阶层流动就没有了约束力,只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想,未必都会按照剧本设计的来。

如今,租售同权应该就是一个方向战略,不过喊了多年的租售同权进展也是挺不容易的,一个学区房改革都举步维艰,更不要说租售同权。

但是,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一方面房产调控,已然让房价在逐渐回归居住属性,实现软着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让房租回归合理,唯一的方法就是建天量公租房,达到供大于求,倒逼房租下降,否则租金涨幅规定就会形同虚设。

总之,如今部分民众仍旧痴迷于购置房产的行为,只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阶段的产物,合情又合理,也是时代车轮的一个印记而已。

最后的话: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租售同权已极为健全

我们要知道,德国为保障租房者利益,已出台很多政策,比如租房补贴、租住同权、禁止房东无故涨租和无故解约等。统计数据显示,德国只有43%的人自购自住,而57 %的人选择租房居住。在柏林、汉堡、法兰克福等大城市和周边地区,租房率更高达82%。

当然,对我们而言也有不一样的,那就是房产和学区制度、户籍制度等资源绑定,超标的不是房价,其实也是对应的资源。如果我们逐渐完全实现租售同权,再把户籍制度、学区房制度等关进笼子里,回归房产居住属性也就不言而喻,任重而道远。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