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决策之房产,宏观+微观方法论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55 | 时间:2022-12-29 10:47:15

决策依然是一门大学问,为什么?

因为你可以靠运气赢一次,但不可能次次都有运气。生活中不乏走狗屎运的躺赢者,但丝毫不妨碍高手们对决策艺术的极致追求。

天意是天意,人力是人力,二者经常被混淆在一起,但混淆只是表象,本质上是对主观能动性的理解的差异。

有时候看起来是天意,其实背后是人力;有时候看起来是人力,其实是天意。天意or人力,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

影响决策的主要是两个方面:宏观格局和微观技巧

(1)

以房产为例,什么是房产的宏观格局?

1、运气。运气很重要,锻炼方法除了让自己时刻处于打开状态,真的没有什么具体的落地方案。除了玄学范畴,还可以理解为实力和信息环境叠加的综合结果。说不清楚,只能感受。为何要门当户对?为何混圈子?要的就是信息环境和敏锐度。信息永远是决策的绝对前提,当然两眼一抹黑也不是不可以,开心就好。

2、有人带,高人点拨。自己快速试错,交学费都是很好的信息迭代方法,但这只能提升微观或者感官层面的体会,要想有宏观格局的提升,高人指点才是效率最高的打法。

具体到房产中的高人,要指点什么?主要是方法论层面的东西。比如理解城市格局,城市格局先看城市体量,再看城市的创富能力。比如深刻理解、感受趋势,感受呼吸。打个比方,突然有钱了,不知道买啥,不知道怎么选品质生活,怎么办?很简单,看比自己高一个段位(必须只一层)的有钱人都在干啥就有方向了。

即,宏观格局=布局=有一个好的大局观,有相对不错的信息环境,是先决条件。如果再加上一条的话,那就是入局早(运气成分大)。房产疯狂二十年,很多人没宏观概念,也远远谈不上布局,但就是身价暴涨,原因仅仅是买房买的早(风口上的猪)。

顺势而为,事半功倍,而后就是微观上操作细活儿。

宏观层面属于心法层面,教不会,说不出,只能靠自己实操感受,感受呼吸,而且个人能左右的因素极少,更多看天意,具体能领会多少,因人而异。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决定因素,就理解成直觉吧。

(2)

什么是微观技巧?

必须指出,在人力能及的范围内,没有宏观层面的理解,微观层面很难力挽狂澜。但宏观趋势,宏观经验,能解决具体问题吗?根本不能,缺乏微观层面的感知,就会感觉无从下手。

微观层=感知层

怎么感知?其实就四个字:熟能生巧

如果只买过一套房子,可能战战兢兢的就结束了,要是买50套,交易五十次呢?重复迭代是训练感知敏锐度的不二法宝。但我们也买五六十套感受一下,练一下手感?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如何细微的锻炼自己感知能力,如何有针对性的训练,是有明确的路径可以依赖的!

1、第一步:先给自己的需求摸个底。有多少资金?有多大预期?能承受的最坏结果是什么?能承受多少月供?怎么测试?是加杠杆还是留冗余度?装修贷、消费贷,亲戚朋友……最大的杠杆是多少?做多少储备?有应急方案吗?是否有基金、股票、甚至是过桥资源之类的?有了这些,自我摸底就差不多了,一定要明确预期,否则一切白搭,更要明白自己能承受的最坏结果是什么,玩游戏,不下牌桌是游戏的灵魂,一把梭哈,一把出局就没得玩了,游戏大忌!(比如老毛大起大落,但一个原则是永远要留在牌桌上。)

2、第二步:统观认知范围内的房子。即有针对性的先看一圈房子。先高一个预期的房子看10套,有用没?有,给自己将来画个预期,看贵的会更明确现在的需求,而不是好高骛远。其次看几个片区的盘,最后再集中看最少30套以上符合自己需求的房子。

3、排除干扰选项,优选确定性。做完第二步,基本上需求就非常明确了,但还需要最后一步,排除干扰,增加确定性。首先问一个和自己利益无关的房产人,一定要利益无关,或者他真的能客观给到一些信息。比如不同投资角度、比如骚操作,不同打法之类的。其次排除一些片区(罗列理由),优选片区不错、学位、地铁、房龄15年内的电梯房,优选大型商业体,车位足的。最后原则,不追求极致,不激进,非职业玩家免剑走偏锋。

做完这三步,就可以下手了,不要太多犹豫,宏观格局中讲了,要趁早,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更不要眼红别人,决策做出,落棋无悔。

最后啰嗦一下最关键的,一定要控制好杠杆率,可控制好现金流,备够B计划,即使收益再低也一定不能下牌桌

(3)

总结要点:格局、趋势把握、下手速度、信息环境、颗粒度

无论宏观还是微观,一定要提前规划获得这些能力,临时抱佛脚注定手忙脚乱,还不如等待下一个风口。君子藏器而动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