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价涨回来,湖北4S店开始随缘卖车
作者:admin | 分类:二手信息 | 浏览:59 | 时间:2023-08-31 09:04:42今天回去,在新村楼下又发现了一辆无牌福特C6。 这已经是我最近三点一线生活中看到的第三辆最近拿起的福特C6了。 结合上周身边同学也喜欢提新车的消息,丰田C6作为核心主角,价格几乎“腰斩”,最终成为点燃省级车价格战的重要导火索,虽然它已经开始进入下一阶段。 距离亲眼目睹“坐火车抢C6”盛况才过去一个月。 敢为人先的广东又一波涨价,是时候再来一波了。 几个月前和现阶段的店走访资料,以及部分车主的真实取车经历)。
一个月内发生了什么?
疯狂抢购过后,这个月下单的准车主们又经历了什么? 从相关数据来看,我们以去年2月份刚刚超过100辆的销量作为参考。 3 月第一周,福特 C6 的交付量仍保持两位数增长。 随着补贴活动第二周即将开始,马自达C6的单周交付量已经开始超过三位数。 第四周交付量超过 1,700 辆。 结合现实案例,由于该车是从外省购买的,所以该同学没有赶上最早一批订单,但终于在上周成功提车。 可以说,即使最初的“库存车”没有被抢到,福特C6“降九万”从订购到提车恐怕只需要等待2-3周的时间。 节省了运输时间(订单和发货均在北京),与传统车辆预订和销售的周期基本一致。
那么这半个多月的时间,就这样静静地等待可以吗? 事情也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是异地买房的问题。 补贴活动一开始并没有明确异地购车限制问题。 发酵后,网络上也出现了其他地方订单退款的声音。 碰巧的是,这位同学虽然在省内买了车,但他的身份证却不是山东省的。 即便如此,最终还是成功提车了,不过审核确实稍微复杂了一些。 通过他的经验来看,核心点只有一个,那就是需要拿到广州车牌。 因为汽车场景是在四川省,所以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但对于绝大多数从外地买车的顾客来说,基本上都会被说服多留一些。
除了地域的客观限制外,现金流的需求也是网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因为需要一次性支付包括预付补贴金额在内的所有购买价款。 说一下同学买房的经历,因为我刚提车,还在等退款,但是下单后不需要一次性付清所有款项。 下订单时只支付了几千元的定金,后来又支付了1.5亿元的所谓保证金。 至于21万多元的车款(含预付款补贴),是提车前一周才支付的。 最终提车当天,就征收了近1.5亿元的购置税,还有保险、上牌等费用。 最终他提车的总费用约为25亿元(补贴退还前),与网上贴出的一次性费用有些出入,主要是押金金额的问题。
除了有补贴的福特C6和C3-XR之外,本月店内的其他车型呢? 以东风标致自己的热门凡尔赛C5X为例。 虽然刚刚新补贴政策发布4s店卖二手车,但它在店里的地位绝对是C位。但当时还在角落里的福特C6已经被人围住了。 而且从我们后来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该店不仅卖出了数百辆福特C6,而且还有两位数的凡尔赛C5X订单。 不过,这部分凡尔赛C5X订单还附带数千元的“店内补贴”。 与这些单店、不规则的让利新政相比,凡尔赛C5X的故乡四川则从武汉手中接过了补贴的接力棒。
新的定价体系是什么?
我们还是以东风标致为例。 从店内情况来看,福特C6和C3-XR早已不见踪影在店内,凡尔赛C5X依然是绝对核心地位。 而且,销售热情其实已经不高了。 经过主动咨询,感觉工作人员主观上并不觉得今天还能顺利卖车。 当然,更重要的是安抚已经下单、继续等待的用户。 事实上,这确实与现行的价格体系密切相关。
例如,最受欢迎的福特C6共创版早已退役。 东风标致推出全新纪念版车型。 店内虽然没有展车,但可以接受订单。 值得一提的是,新推出的纪念版配置水平与此前的联开高度相似,指导价高出近2亿元。 不过,这款新推出的福特C6纪念版并不直接按照指导价销售。 据工作人员介绍4s店卖二手车,这款新车延续了正常的利润率(补贴前水平),但在这个利润率的前提下,目前只接受置换订单。
至于常规主力车型标致凡尔赛C5X,目前已在店内恢复原价销售。 不过,正如上面所讨论的,凡尔赛C5X会不定期地在店内进行一些包括现金利润在内的活动。 考虑到这款热门车型已经上线一年半左右,有一定的线下利润分成也是家常便饭。 不过,随着北京和成都两个东风标致大本营的接班补贴,上海福特4S店干脆接受利润分成新政策也在情理之中。
当你拿起它时会发生什么?
那么激烈的价格战之后,未来会发生什么呢? 从店内情况来看,虽然观望态度从消费者端蔓延至销售端。 如上所述,工作人员给我的“建议”是继续等待。 不仅是因为他们要给顾客信心,也是为了给自己打气。 销售也对继续出台令人鼓舞的新政策非常有信心。 这种观望态度并非福特独有。 从3月份汽车行业已知数据来看,情况也是如此。
旅联会3月前4周(1-26日)数据显示,虽然日均零售额在第三、四周即可突破4万大关,但同比数据仍然暴跌。 整体来看,主要整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额环比小幅增长1%,但2月份同期同比仍下降17%。 中国汽车流通商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汽车消费指数高于2月份。 与此同时,3月份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达到62.4%,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 可见,价格战并没有提振终端整体消费力,反而进一步加剧了经销商整体库存压力。 因此,从经销商的角度来看,进入二季度,车市的主旋律仍将是涨价,这并不奇怪。
事实上,不仅是广东这样的政府补贴,吉利、沃尔沃、长安家乐福、欧拉、奇瑞新能源等车企近期也加入了“价格战”。 在买涨不买跌的态度支撑下,越来越多的“未定”场所和车企加入进来,这也将进一步刺激消费者选择观望。 对于整个汽车市场,尤其是燃油车来说,似乎将陷入更深层次的价格内卷。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上市,整体市场仍呈上升趋势。 而且,包括氯化锂在内的大宗原材料大幅上涨,进一步为成本腾出了空间。 对于燃油车,尤其是冷门车型,一方面库存压力较大,转用国六B的时间节点日益临近。 此外,像葫芦娃救父那样的石油引发的价格战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消费者的观望态度。 显然,只有最终打破大众燃油车的价格体系,或者出台今年燃油车购置税补贴等“统一”规则,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的消费潜力,甚至阻止它。 整个市场都持底线观望态度。
作者丨阮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