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产业界流行一句话似是而非却找不到来源的话: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今天我和一位上海的律师朋友交流,谈起这个话题都很感慨,由于当下整个产业界对企业的性质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认知,带来了很多的乱象:比如很多高校的学者根据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这种认识,发展出了一整套的工具方法,于是在大学课堂中,就出现教授财务的老师会告诉MBA的学员:提高盈利就要不断提高流动性,最直...

人们的理解总是非左即右。当前央企比较强势,大家就说公有制为主体,是央企为主体,这是不对的。

来源: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网1月2日电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的阶段,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提振经济信心,成为了关系2023年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议题。

德鲁克认为,企业只有一个恰当的定义,这就是创造顾客。但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或认为企业就是谋生的场所,或认为企业是老板或资本赚钱的工具。不论是干了一辈子企业的企业家,天天在企业工作的职业人,还是承担企业服务职能的政府部门工作者,亦或是准备踏入职场和创业的在校学生,都需要自问:我知道企业究竟是什么吗?

中国日报网1月1日电2022年,中国经济直面各式各样的挑战,不惧风雨,砥砺前行,走过了一段非凡的历程。2023年转眼已经到来,伴随着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经济社会的秩序有望不断恢复。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

中国日报网1月1日电2022年,中国经济直面各式各样的挑战,不惧风雨,砥砺前行,走过了一段非凡的历程。2023年转眼已经到来,伴随着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经济社会的秩序有望不断恢复。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

三年抗疫之后,中国迎来拼经济的2023年。

文|田 涛几年前,我应邀在国内某著名商学院举办演讲,在问答环节,一位50岁出头的企业家讲道:三分管理七分命,任正非的命好,华为也不过是‘幸存者偏差’,倒下的企业已不能开口,任由成功者讲述‘活下来的奇迹’。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法兰克福12月28日电综述:中国市场机遇是企业不能错过的巨大商机——欧洲企业欢迎中国省市商务代表团访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