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楼间距、容积率、朝向、公摊、户型和层高说说如何选房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20 | 时间:2023-10-05 22:55:29明确自身需求和产品特点,才会更加利于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抛开价格、景观、楼层、视野、遮挡、纯粹讨论在广州买房的气候,朝向,楼间距,进深等角度讨论一下与买房的关系
气候:
就买房而言,对于广州这个城市,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地理位置,首先说说广州的气候,广州在北半球,亚热带大陆东岸因地处回归线附近,故形成亚热带气候。
夏季受海陆气温差异影响,吹东南风,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影响,吹西北风,这二者轮流控制,季节性交替,偏角超过120度,形成了季风;冬夏季风的交替是广州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
冬季吹偏北风,天气较干燥和寒冷;夏季偏南风,天气温热而潮湿。
夏季风转换为冬季风一般在每年9月,而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一般在每年4月。
因此,4月也是广州俗称的“回南天”,长蘑菇的季节
广州市区、深圳、珠海、中山等地在北回归线以南,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春夏,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落下
冬天则是太阳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
朝向:
南北对流>南>东南>东>西南>东北>西>西北>北
东南:采光好,冬暖夏凉,广州受季风影响,常年东南风偏多(特别是夏天),正南向的房子通风性仅次于南北通透
正南:优点和东南向一样,只有通风性稍差
西南:采光优良,通风差一点,略带西晒,东西通透:通风采光都不错,但西晒是缺点西向太阳从中午晒到傍晚,下午四五点最热,夏天有西南风,冬天吹西北风
正东:采光、通风都过得去
东北:采光过得去,夏天比较闷,其他时候通风过得去,夏季凉爽不够,但冬季偏冷
西北:冬天采光一般,夏天比较闷热,通风不行
正西:广州夏季长,日照时间长,西向常闷热
正北:采光通风都不行,冬冷夏闷热
北向最差,终年无阳光直射,夏天闷热无风,冬天吹西北风
南北对流、南向最佳,终年有阳光直射,夏天能吹到东南风和西南风,冬天可以避开北风,冬暖夏凉人见人爱。
正常情况下是这样,但是每个楼盘都有自己的位置特点,比如黄埔科学城板块的中海誉城小面积的北向整体看出去就是看山,采光上可能没有南向好,但是风景是真的好
保利罗兰国际北向的就是望花园,相对安静,所以楼盘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十全十美,更多的还是匹配自己的需求
我们一般是指客厅的主阳台的朝向,或者说是房屋最大采光通风面的朝向。
板楼塔楼区别:
2000年以前,户型是个分水岭2000年是一个分水岭,2000年是商品房大规模开发的元年,户型都比较方正实用,在此之前都是房改房为主
以前多以板楼为主,朝南且方正
板楼一般是指低于12层的楼房,从外观上看起来长度明显大于宽度,板楼一般是1梯2户到1梯4户之间。板楼板楼最大的特点是每户住宅都能够南北相通,前后通透没有任何阻挡,板楼分为长走廊式和单元式拼
板楼的优点:一是由于板楼的房屋一般都南北通透,所以采光和通风效果都较好,而且户型一般也都比较方正;二是板楼的公共部分面积一般较小,所以需要分摊的面积较小,其套内建筑面积使用率一般在90%以上
塔楼分为方型、T型、蝶形、枫叶型等等,目前市面上最多的就是方型,像个宝塔一样塔楼一般是指12层以上到35层之间的高层建筑,从楼层平面图上可以看到有四五个以上住户围绕一圈,所以塔楼有朝北、朝南、朝东、朝西的各种户型,有的户型可能一年到头都晒不到阳光;塔楼的缺点:塔楼不仅层高,而且每层的住户都要多于板楼,所以塔楼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较高,会造成电梯、公共区域使用的拥挤,居住环境也会比较喧闹,整体居住舒适度较低;而且塔楼的公摊面积一般也较大,其套内建筑面积使用率一般在70%-80%之间。
看楼层的平面图,小区规划图,可以更好直观的看清楼栋位置的分布,比如以下中建天河精诚壹号,坐拥9000亩火炉山公园,30000平方米东大湖
楼间距:
楼间距太小,前楼就会妨碍后楼的通风。
在理想的情况下,楼高比楼间距即(房屋前后间距为楼高的1:1.2倍)
一般商品房的层高为2.8米,如果有32层,如果有32层,那么楼房高度是89.6米,楼间距应该74.7米
一般是多层与多层之间的距离为6米,多层和高层之间的距离为9米,高层和高层之间的距离为13米。
进深:
进深是一间独立的房间从前墙到后墙之间的实际长度,即一间房屋的深度。
开间也叫面宽,指相邻两个横向墙体间的距离,即一单独房间的宽度
进深和开间和进深长的户型相比,进深短的房型通风性能要好。通常情况下,多层建筑的进深最好控制在8米左右,小高层最好控制在10.5米左右,高层控制在13米左右。
每个房间的面积要合理,如果面积过小或过大都会影响到人们的居住舒适度。例如,主卧不得小于12平米,次卧不得小于8平米才能满足最基本的布置要求,客厅面宽超过3.5米才能放下合适的沙发电视柜,而厨房需要达到5平米,卫生间需要达到4平米,才能更方便人们使用住宅最低层高,从2.8米调高到3米
2022版《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提出:新建住宅的层高不应低于3米,而2019版表述为:建筑层高为2.8米。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规定了住宅建筑的进深、开间常用参数。
户型与得房率:
现在市场上的刚需户型而言得房率高的小三房还是占据很大位置,
塔楼尽可能选择边户或飞机户型,单边位,无论采光通风都会比较好,
得房率越高,套内面积越大,购房的性价比越高
公摊面积
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公共设施越多,可供公共使用的面积越大,公摊就越大,这就意味着得房率也就会越低,消费者更应该注意的是,购房前要看开发商是否按规定公示了项目公摊比例,并实地查看住房公共区域是否设置合理,在签订购房合同时也要注意是否注明了公摊面积。
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公摊建筑面积还包括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以水平投影面积一半的建筑面积。
有些商家会打着“0公摊100%得房率”的旗号来吸引购房者,商家通过大面积赠送的来填补公摊面积,而这些赠送的面积其实是都不写入产权的,
我们在买房时,一些开发商打出“零公摊”口号,即通过送飘窗、阳台、花园、平台、天台等赠送的面积累计比较多,赠送面积≥公摊面积,将送的面积“对冲”公摊面积。同等价位记得选得房率高的房子,不盲目接受赠送面积,要从日常生活的角度考虑赠送区域的实用性。
但国家对哪些面积要计入公摊已经有明文规定,因此真正意义上的“零公摊”住宅是根本不存在的。
一般情况下,多层住宅的得房率较高,基本控制在85~90%,小高层得房率约80~85%,高层一般在75~80%,写字楼为55~60%。
买房过程中不要过分追求得房率
层高与净高
楼层高度的区分
其实,楼层没有好坏之分,各有各的优缺点,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来进行选择,不一定贵的高层就适合你,结合实际需求,价格,梯户比,采光,噪音等等,多方面结合,适合你的楼层才是好楼层,主要是开发商)对楼层价格计算的方式。高层住宅楼层楼层数量多超过17层,多数情况下,开发商会以总楼层除以2的楼层作为基准价。比如24层,12~13层的价格就是基准价。
基准楼层越往下,价格越低;基准楼层越往上的楼层,价格普遍高于基准层价格(顶楼除外)
中低楼层住宅(6层)3-4层最贵
因为1层、2层易潮湿,并且容易受到地面噪音的影响,尤其是临街的房子;另外,由于1层和2层的楼梯使用频率最高,如果墙壁隔音效果不好,一旦有走动也会比较嘈杂。
除花园洋房、高端小区之外,大部分6层的楼盘是没有电梯的,所以每天如果都要爬5-6层,对于老然和小孩而言,有点吃不消。如果6层上面没有阁楼,还有面临夏天太热、冬天太冷的情况,同时也会有漏雨的潜在风险。如果6层上有阁楼,虽然2.2米以下面积是赠送的,但是换算起来,单价依然会低一些。
所以,通过以上对比不难看出,还是3-4层最理想,价格自然也最贵。
2、小高层住宅(12层)7-8层最贵
对于12层左右的小高层来说,7-8层是相对比较安静的,不易受噪音和灰尘的影响,
3、高层住宅(18层)13-16层最贵
层高在18层的高层住宅,12层-15层是最明亮的楼层,相比低楼层而言,采光效果好,视野也比较开阔,不过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购房者其实不太适宜居住,楼层越高气压越低,容易让人觉得喘不上来气。
4、25层及以上住宅18-23层最贵
33层楼房一般使用剪力墙,高层的使用面积比低楼层大,但是却因为受到气压、水压等原因,超过28层的房源房价逐渐走低,低楼层与小高层是一样,由于会受到前排建筑或树木遮挡影响到正常的光照,价格也不高,唯独处于26到28层贵的房源贵:1、;2、26/28数字吉利;3、观景效果好;4、光照通、风佳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25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18-23层是最贵的,底层和顶层价格更便宜。
还有业界说的空气污染层(扬灰层)
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空气污染与住人流的活动、车辆的流动都会扬起地面的粉尘。而粉尘的颗粒比较大、重量比较重,受重力的影响它会在近地面浓度较高,比如车辆行进所影响的高度大约在五米到十米左右,也就是楼层在三四层以下,尤其靠近马路、距离交通干线比较近的地方,污染物分布更集中。而同一个住宅区的中心地带,距离马路干线较远,相对安静,在这个区域,灰尘也相对少一些。
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