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开发商的高周转?其实都是被高地价逼的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25 | 时间:2023-10-20 19:27:09

2019年写过一篇讲高周转实质的文章,现在看看也挺有意思的。换句话讲,开发商都不再高周转了,政府的高地价也不可能维持住了,对应的房价呢?也顶不住了

拿地、盖楼、卖房,开发商们现在追求极致的土地生意套现之路,周转越来越快,但与此同时,房屋质量却越来越差,没有其他原因,因为总是抢工期,抢工期才能尽早融资放款、抢工期才能尽早实现预售、抢工期才能尽快结利。

 

但能不能慢下来,做点精品呢?

 

答案是否定的,在高地价的逼迫之下,开发商们就算想慢也慢不下来了。

 

按地价从低到高,以一块中等体量项目(计容约10万平)来讨论,①楼板价500/平,②楼板价3000/平,③楼板价10000/平。

一、楼板价500/

总地价约5000万元,按照后续计容建面建设成本3000/平来评估,总投资约为3.5亿元。这个时候,业主自有资金投入仅为5000万元,后续的建设投入要么可以用开发贷来支付、要么可以让总包垫资,压力并不大。因为总投达到了3.5亿元,开发贷就算放一半,也有1.75亿元,自有资金妥妥被置换出来,项目相当于就丢给银行了。

这种便宜的项目,快周转其实并不是太划算,慢慢开发,赚土地升值的钱比较好。因为压力并不大,只要开发贷放下来,自己不仅自有资金回来了,还能赚笔现金流(融资的钱),贷款不断利息也可以慢慢还,讲真快周转卖房也不一定能赚出等额于现金流的利润;就算开发贷没放,除非本钱也是借的高利贷,不然自己捂地也扛得住,不就是一年50/平(按年化10%)的机会损失么,万一地价涨起来,那可是翻倍得往上涨。

二、楼板价3000/

总地价约3亿元,按照后续计容建面建设成本3000/平来评估,总投资约为6亿元。这个时候,就算开发贷放款,估计也仅能够覆盖土地款了,这个价位上面,要正常推进项目后续开发建设,还得开发商自己掏钱。如果不开发,那资金的利息也上来了,按照3000/平的楼板价,如果不开发,一年就亏300/平,机会成本也上来了。

所以3000/平是一个临界点,开发商会有一定的压力,再也没法安安心心得囤地,是有一定的开发需求的。当然,硬扛也敢扛,但是3亿元不是一个小数字,这笔钱沉淀下来不一定划算,硬扛的时候一定会不断犹豫。

三、楼板价10000/

总地价约10亿元,这个时候后续的建设成本与地价相比只能算是小数目,开发贷再也无法覆盖全部的土地款,开发商需要自己另外出钱补足土地款差额以及工程款。

但是开发商对于项目开发的普遍要求就是:自有资金的现金流回正,就是项目无论贵还是便宜,一定是把自己的实际出资抽回才算成功,拿回来自己的钱后,管他身后波浪滔天。

融资弥补不了资金缺口,还得靠自有资金垫上,那一定只能通过销售来补足,这才是高周转的最大动力。因为资金的压力,开发商再也不敢囤地,既然不囤地,那就尽快开发销售吧,所以项目的开发速度越来越快。

不要认为开发商很有钱,目前大部分开发商的负债率都是80%以上,代表财富积累的净资产都很少,就连融创、金地也就几百亿的水平,百强左右的开发商的净资产甚至只有几十亿,而且这些数字还涵盖了很多评估增值的持有资产,是有点水分的。10亿量级的土地款几乎不可能是完全的自有资金,一般也都是从其他项目中抽钱过来的,锅太多,锅盖太少盖不过来,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很大,捂不起,只能快点卖。

土地价格达到了一定水平之后,开发商就会被迫高周转,起码把土地款给卖回来。

 

小贴士讲完了,现在知道为啥那么多的开发商都在高喊高周转了吧,被高地价逼的。高周转是高地价下的必然选择,现在又出现了各种地王,估计新房质量水平要进一步下降了。

广告:欢迎加入楼市微信闲聊群

(请作者2杯咖啡呗,作者可以陪你唠嗑一整年)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