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从世界各国房价大趋势,看中国房价未来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23 | 时间:2023-10-24 15:21:32
01

我发现,现在很流行写房地产,然后告诉你买房前途,说要告诉你一个能翻几十倍的资产,导流去炒股。

这就有点太过分了。

我从来都不从“一个攻略君导流去炒股,因为炒股十赌九输。

中国90%以上的上市公司都没有投资价值,还不如买房,还能落点砖头水泥,至不济也能自住,长期来看房价还是要涨的。

底层逻辑依然是人民币计价的购买力必然随着时间推移而贬值。

房子的真实价值是没涨,但是人民币购买力缩水了呀,那房子的人民币价格不就上升了?

人口,土地,货币,是对供给需求造成影响的三个主要因素。

影响房价的,是供给与需求。

人口指代了对房子的需求。

土地指代了房子的供给。

货币则是计价单位。

以史为鉴,我们看看世界各国,包括那些人口下降的国家,楼市都是什么个表现?然后再与中国对比。

02

1970年至今,各国房价涨幅

首先,我们看任教主搜集的数据,23个经济体52年房价累计涨幅。

数据来源,BIS数据库。

BIS全称是国际清算银行,是致力于国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合作的国际组织。BIS数据库是目前最权威且免费的金融数据库。

1970年至今,各国房价涨幅,分三档:

1、涨幅55倍以上

南非,新西兰,西班牙,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

2、涨幅15-40倍

挪威,意大利,加拿大,瑞典,荷兰,法国,香港,丹麦,美国,芬兰,比利时。

3、涨幅2-5倍

马来西亚,瑞士,德国,韩国,日本,泰国

其中德国是最著名的,房价不会涨的国家。但这些年随着2020年全球大放水,也被迫上涨。

各个国家房价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经济增长速度,带来的收入变化差异。

经济增长停滞的国家,自然收入增长慢甚至不增长,房价涨幅就慢。

但这不是决定性因素。

比如韩国人均本币不变价GDP年均增长高达5.3%,但韩国房价涨幅不大。

南非GDP年均增长仅有0.3%。涨幅却高达100多倍。

再次证明,一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2、人口总量与人口流动带来的结构性变化,带来的住房需求差异。

人口总量增长,自然对住房需求增长。

同时这还是结构性的。

比如家庭单位,从大家庭分为小家庭,增加了住房的需求。

人口在一国内部流动,也会推动房价上涨。

比如日本,韩国人口都下降,日本韩国的房价涨幅也是全球最低的一档。

但人口往东京,首尔流动,导致东京首尔房价上涨。

3、货币供应带来的本币计价房价涨幅,比美元计价房价涨幅更大

比如上面提到南非经济增速非常差,年均均有0.3%,但南非房价涨幅115.5倍,全球最高。

为什么呢?

因为南非广义货币增长598倍。

如果用南非货币计价,南非名义GDP增长461.9倍。

但扣除通胀,实际GDP仅增长3.5倍。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01-2020年印度、墨西哥等9个代表性新兴经济体M2年均增速平均为13.7%,明显高于英美日等6个代表性发达经济体的5.3%。

据BIS统计,2010-2022年Q1新兴经济体房价年均增长9.7%,超过发达经济体5.3%的房价年均增速。

中国M2增速2022年是11.8%,仍处于增速较快区间。

4、住房制度的影响

比如房价最稳定的德国,租售同权,1970年至今M2增速平均只有6.3%,高税收,房价就涨得很少。

香港虽然也有房产税,但因为土地供给少,大量土地闲置,所以房价也是暴涨暴跌。

03

2020年至今,各国房价涨幅

2020年到2022年一季度,中国涨幅5%,倒数。现在应该是涨幅负数。

上涨原因主要是2020年应对口罩,各国均启动放水。

从而引起人工,原材料的上涨,提高了住房成本。

同时,居民为了保护财产不被通胀影响导致被动缩水,加大了住房的配置。

04

各国主要城市房价涨幅,均跑赢本国大盘

一、伦敦

近54年大伦敦地区房价涨幅达122倍,远超英国、英格兰地区房价平均涨幅(80、90倍),和英国名义GDP涨幅(54倍)。

伦敦房价涨幅大,主要三个原因:

1、人口往大伦敦地区周边聚集。

1941年伦敦人口862万,2021年880万,看似增长不明显,但在经济作用下,伦敦周边地区人口长期集聚,1931-2001年英国东南地区人口从不到1300万增至1800多万,占比从27.5%增至31.1%。

2、英镑购买力下降。

1935年,500英镑购买力相当于今天100万美元。

现在,500英镑相当于600美元,贬值1666倍。

3、伦敦房产是西方富人做资产配置的主要品种

二、巴黎

近57年巴黎市房价上涨43.7倍,明显超过法国房价平均涨幅(30倍)、法国名义GDP涨幅(32.7倍)。

三、纽约,洛杉矶

纽约市房价47年上涨11.9倍, 洛杉矶上涨25.9倍。

1950-2015年纽约地区人口虽基本持续增长,但增幅84%远小于洛杉矶地区的328%。

期间,因人口郊区化及制造业衰退,纽约市人口在1950-1980年从789万减至702万;后因城市更新及产业转型升级等,回升至2020年的880万。

也就是说,由于美国经济重心向西海岸、南海岸偏移,导致人口往西部移动,使得纽约房价增速低于洛杉矶。

四、东京

日本六个核心城市曾36年上涨210倍。

在1974年前,全国人口基本持续向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三极集聚。

1974年后,虽然日本人口持续下降,但人口始终往东京圈集中。

目前日本东京圈人口占全国35%。

东京都房价近年走势。

东京房价涨了30年,新房价格终于超过1990年高点,创历史新高。

五、首尔

首尔公寓平均价格3年涨幅71%。

首尔仅占韩国面积的0.6%,但集中了全国近20%左右的人口,22%的经济总量和近40%的公共机构(2017年的统计数据)

由首尔、仁川、京畿道、牙山市、天安市和春川市组成的韩国首都圈,集中了2571万人口,占韩国总人口的49.8%。

也就是说,有一半人韩国人,挤在首都圈。

面积大于首尔的第二大城市釜山,仅有360万人。

过去二十年,韩国楼市经历了两次暴涨。

第一次是2001年-2008年。第二次是2017年到2021年。

六、莫斯科

俄乌开打,俄罗斯房价还创新高。

其中很大原因是货币贬值。

我们看1999年至今的卢布美元兑换率,从1999年1美元换22卢布,到今天的1美元换97卢布。

而且美元自己还有贬值呢。

05

人口与货币,才是最重要的。经济是次要因素

从1970年至今52年,南非,新西兰,西班牙,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房价涨幅最大,全部在55倍以上。

涨幅最小的是马来西亚,瑞士,德国,韩国,日本,泰国,在2-5倍之间。

1、经济是次要因素。关键在于货币。

南非经济增速非常差,年均均有0.3%,但南非房价涨幅115.5倍,全球最高。

因为南非广义货币M2增长598倍。

1、各国主要城市涨幅,均跑赢该国涨幅,底层逻辑在于人口聚集。

大伦敦地区,54年涨122倍。

巴黎市,57年涨43.7倍。

洛杉矶,47年涨25.9倍。

纽约市,47年涨11.9倍。

日本六个核心城市曾36年上涨210倍。

首尔,2019起,3年涨幅71%。

3、中国房产价格高,很大原因是没有房产税。如果提高持有成本,会崩盘。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房产税。

美国人不流行炒房的,因为他们有房产税,持有成本很高。

哪怕房价涨了,也会被持有成本吃掉大部分。

中国房价高,很大原因是没有房产税,持有成本低,适合投资。

如果征收房产税,中国房产价值必然重估,会出现剧烈的崩盘,从而重创经济,继续造成房价螺旋下跌。

但中国7亿人月收入不足3000,交不起房产税。重庆对三无人员,征收房产税十年,今年也以取消房产税告终。

4、大多数国家都有房产税,但房价长期仍然上涨。

如果中国征收房产税,房价短期崩盘,但核心城市长期仍然会上涨。

但即使房价上涨,持有者也不赚钱。

因为房价上涨的利润,都被房产税吞噬了。

如果中国真的开始普征房产税,且税率并没有特别低,,财务上的正确做法应该是立刻抛售所有房产。

06

房价涨跌有周期

1917-2017年英国房地产这100年里完整的牛熊轮周期,英房网总结下来有四轮:

第一轮1917-1937年持续20年左右,1917年-1927年,10年牛市,其中1920年房价指数增速到达顶峰,1927年-1937年,10年熊市,牛熊比为1;

第二轮1938-1958年持续20年,1938年-1949年,11年大牛市,1950年-1958年,9年熊市,牛熊比为1.22;

第三轮1958-1993年持续35年,1958年-1988年,30年的牛市(这一轮牛市分化,房价指数增速三次冲顶,分别是1973年、1980年、1989年,牛市时间延长),1988年-1993年,5年熊市,牛熊比为6,此轮牛熊较为特殊。

第四轮1994-2014年持续20年,1994年-2006年,12年大牛市,除了2006-2010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房地产市场陷入技术性衰退外,牛熊比为1.5;

英国规律,每次牛市大周期走牛10-30年,走熊5-10年。

07

结论

从世界各国主要城市房价长期走势来看,无论经济好坏,无论本国人口是否下降,核心城市房价长期总是上涨的。

根据英国规律,每次牛市大周期走牛10-30年,走熊5-10年。

房价长期上涨的底层逻辑有两个:

1、本币贬值

法币滥发,通货膨胀,以本国货币计价的商品自然会长期上涨。

2、人口往核心城市集中

“大国大城”,人口聚集,才能让经济发展效率更高。

今年出台了特大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革试点,标志着在前几年防范“大城市病”,控制超大城市人口的思路,出现了变化。

现在最新的思路是把人口往特大超大人口城市聚集,以提升经济效率。

近日最新消息《城区人口突破千万,武汉、杭州、东莞跻身“超大城市”之列》。

根据特大城市划分要求,其中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我们可以大概估算一下,厦门常住人口528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0.1%,那么厦门的城区常住人口就达到了476万人,离500万的特大城市人口要求,仅差24万。

最近厦门各区曝光的信息显示,至2023年9月,厦门常住人口暴增23万,突破550万,提前两年实现2025年人口目标。

其中思明区人口还没公布。

其实厦门已经在城中村改造试点里了,但依然力争进入特大城市名单。

会不会今年一举达到500万城区常住人口目标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无论如何,从世界各国楼市长期走势来看,房价上涨的核心逻辑依然是本币贬值。

这点,中国楼市也不会例外。

如果有买新房需求的,还没去看过的,可以加小助理v信xmu2044

买房无小事,1V1购房、教育线上咨询500元,加小助理v信xmu2044

手机扫以下二维码付费后即可加入知识星球,购房课程,楼盘优缺点对比,尽在小密圈。


历年楼市大趋势预判: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