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温州房价,这样的大涨机会,千万别来!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24 | 时间:2023-11-10 23:28:54

以上为广告,以下为正文



◎来源丨温州房哥

◎文/编丨房哥

像温州这样的普通城市,还有不少人持有多套房子,他们期盼着,未来楼市还能迎来新的涨价周期

他们认为的涨价逻辑是这样的:



经济越差、政府越缺钱

越要“印钱”

货币大放水,必然导致货币大贬值

钱很不值钱,大通胀来临

房子相应涨价!此时拿着钱,不如拿着房子



今天,房哥就来彻底说清楚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到底什么叫“开启印钞机”“货币放水”,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的看法都是错误的,大部分人的理解都是一知半解。

“货币放水”由两个环节构成:

▲示意图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货币放水”,可以说有三个阶段:

A
第一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加入世贸组织2009年“四万亿投资”之前。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因为外汇管制,在21世纪初十来年贸易大幅顺差年代,企业只能将赚来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结汇),然后在国内流通使用。

贸易顺差越大,顺差部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的金额就越大,这相当于国家在被动地投放基础货币

这些美元兑换而产生的人民币,无论储蓄(被银行放贷)、投资还是消费,都会发挥“存款-贷款-流通-存款”的“货币乘数效应”,产生更多的广义货币(M2)。

2007年,我国的M2总量才40来万亿,而当年贸易顺差2万亿,如果货币乘数效应发挥到极致,可增加的M2会达到十几万亿。可想而知,如果不干预,过不了几年,M2就能翻一番!

因为“贸易顺差→M2增加→通货膨胀”的传导,当时国家采用了“提高准备金率减少商业银行可贷款额度→促使货币乘数下降减少货币供应来进行对冲:

▲1999年-2008年年中,我国的准备金率是上调的大趋势。数据据国家统计局、百度百科

B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2009年“四万亿投资”后2021年

最近十来年,由于货币总基数越来越大,因贸易顺差释放的基础货币权重占比,其实呈现越来越小的趋势。2万亿的贸易顺差,在200万亿的M2面前,已经掀不起什么波澜。

那么,最近十来年,M2主要又是怎么增加的呢?

答案在“房地产”身上

举个栗子

比如,你原来买一套房子,总价100万,你首付30万,银行按揭贷款70万。几年后,房子还是那个房子,但总价已经是300万,这个时候,你再买这个房子,首付要拿出90万,银行按揭贷款增加到210万

完全相同的经济活动,因为房价涨了的缘故,银行向市场投放的货币增加了2倍

这事反映到宏观层面,就是“房价与地价的上涨”和“房子与土地的增加供应”,带来急剧的信贷扩张

借钱太多,这个时候,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就紧张了。而国家为了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继续发挥“夜壶作用”,就相应降低准备金率、降低存贷款利率,让商业银行的可贷款额度增加、资金成本下降,提高货币的乘数效应。

你看2011年之后,我国的准备金率基本上是逐年往下调:

▲2011年-2021年存款准备金率走势。数据据国家统计局、东方财富网。

于是,M2就跟着水涨船高了。

最近的这十多年,M2猛增,老百姓都变得很焦虑,担心钱越来越不值钱,就越着急把钱换成房子。而房子买得越多,房贷越多,M2就越猛增。两者之间,形成了正向螺旋反馈。

然而回过头你会发现,这十多年,除了房子,其它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绝大部分涨价幅度都比较小,像衣服、电子产品,价格还在下降,近两年,连房租也越来越便宜了。

除了买房子的时候钱不值钱,买其它大部分东西,钱还是值钱的,至少,它和M2的增加幅度,完全不成比例。

关于这一点,看看这十多年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与M2增长率的反差对比就知道了:

▲2009年到2022年全年CPI涨跌幅、M2增长率走势。数据据国家统计局、中经数据

看上图,CPI除了2010年的3.3%和2011年的5.4%之外,其它年份, 都在3%以下的温和区间,特别是最近两年,即便M2持续猛增,CPI居然还滑向通缩。

你难道不觉得奇怪,“持续的货币大放水”,并没有换来明显的“通货膨胀”?

有人说,因为之前放出来的水,都被房价上涨吸纳了,没“流到”其它消费领域,所以没有出现通货膨胀。

其实这句话,是“有毛病的”!其荒谬之处在于:

---其一,前面分析过,是房价上涨推动信贷扩张和货币投放增加,导致M2总量持续上升。也就是说,是“房价上涨创造了货币(货币流动性)”。

---其二,从整个国民经济系统角度来看,房价上涨根本不可能会吸纳住“货币”!道理很简单,因为货币,只是从买家手中流动到卖家手上,买家的钱被吸走了,但卖家的钱增加了

既然房价上涨没有吸纳住流动性,那么这么多的M2都跑到哪儿去了?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来推演一下这个问题。这么多年,我国的信贷扩张主要集中在:

---老百姓买房;

---开发商买地;

---地方政府搞基建。

因此,新增的货币,主要流向是房地产和基建的前向后向产业链

---相关企业营收;

---相关劳动力薪酬。

▲图文无关,温州市区实景。图据温州鹿城发布

但在这条产业链中,哪怕流入的“货币之水”再大,楼市再繁荣,换来的往往只是产能的扩张,大部分企业和普通就业人员,仍然只能获取正常水平的利润和正常水平的薪酬

真正能“享受货币盛宴”获取超额收益的,是产业生态链顶端的极少数群体,比如:

---产业链顶部的企业和顶尖人才;

---利用职权,在项目中吃回扣和贪污的企业高管、公职人员等;

---在这场盛宴中,利用房地产繁荣做到及时变现的开发商、资产配置购房者;

---大部分一线城市、头部城市、热点城市中,那些相对低价购入多套房子的土豪们。

上面所有这些获利的群体,绝大部分是上层的富有阶层,他们和庞大的中低阶层绝缘,和靠薪酬收入维持生计的中产阶层无关。

相反,绝大部分的中产阶层,只能倾其所有买一套房子,他们在这场楼市繁荣的盛宴(剩宴)中,增加了首付,增加了按揭贷款额度,增加了每个月的还款额,从而挤压了其它的支出、挤压了消费。由此换来的最好的结果,也只是房子账面价值提高带来的虚幻满足感,然而,这并没什么卵用(跌价就更惨了)。

这事反映到宏观数据层面,就是最近十来年居民债务杠杆的飙升:

▲数据据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中经数据

  • 底层群体,与这场楼市繁荣带来的流动性盛宴无关;

  • 中产阶层,在这场盛宴中反而增加了支出;

  • 而主要获利的是富人阶层,他们许多人的银行账户数字,随着“货币放水”呈现指数级的增长。

所以,“货币放水”的流向大致是这样的例子:

▲货币放水前后人群现金变化示意

因为房地产繁荣带来的货币放水,钱大部分都跑到富人们那里去了,而富人本来钱就多,日常消费的边际支出,并不会因为财富增加而增加(奢侈品可能会多买一些);而广大中产,反而因为买房支出增加,减少了现金流量,挤压了消费。

这,就是这十多年虽然“货币大放水”,但没有导致明显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因此,仍然是值钱的

那么,哪一种情况下的货币放水,会让钱明显变得不值钱呢?

比如美国这样,在疫情期间,“启动印钞机”直接给民众发钱,导致通胀膨胀一度超过7%,后面持续加息,通胀仍然维持在相对高位。

▲货币放水前后人群现金变化示意

穷人和中产的手头现金突然变多了,消费的边际支出马上就增加,大家都抢着消费,钱自然就不值钱了。

但是美帝的好处在于,只要通胀一起来,货币紧缩马上就会跟上,直到通胀回归到正常水平为止。只有这样,老百姓对美钞的信心才能继续维持。

反观津巴布韦,当权者没有任何制衡,财政的钱无节制乱花,出现亏空太大,想发债筹钱也没人鸟(信用破产),那就直接印钱(这才是真的赤裸裸印钱)填补,哪怕通胀挡不住了,还是继续印钱,最终真的演变成“钱不如厕纸”的局面。

▲津巴布韦恶性通胀走势。数据来源:trading economics、津巴布韦储备银行

房地产繁荣推动“货币放水”基本宣告结束。未来的“货币放水”,将进入第三阶段,取代“房地产繁荣→信贷扩张”的,最大概率会是中央加大财政赤字和发债力度,让商业银行用那些贷不出去的钱买入国债,然后财政拿着这些钱给各级政府继续支持投资,拉动GDP增长和维持就业。

前段时间,中央增加的10000亿特别国债,就是典型的例子。

▲图据新华社

有些自媒体,“听风是雨”,又在叫嚣货币大放水,钱会加速贬值,房子涨价的机会又来了(房哥注:某些热点城市乘机最后炒一波,或许有可能)。

对此,房哥的看法是:

  • 因为“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导致广义货币的增加,其流向,还是文章前面部分推演的路径;

  • 其得利者,还是原来的那批人;

  • 自然,它对通胀的影响,也还是同样的逻辑。

我们再退一步思考,如果国家继续无节制大力度发债,继续支持地方政府加杠杆,然后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这个时候,货币紧缩政策也会接踵而至。现在,货币宽松房价尚且没戏唱,何况货币紧缩?

只有出现“货币大放水→通货膨胀→继续货币大放水”这样的情况,钱才会真的不值钱,货币才会真的失去信用,这个时候,房子相对货币,自然是更能保值;房子相对货币,会出现涨价的情况。

只有这种情况出现,温州房价才会出现继续大涨的可能。

但问题在于,我们这个国家,会允许津巴布韦这样的情况出现吗?

又或者说,假设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肯定已经是经济崩溃的局面,在那个时候,房子涨价还有什么意义吗?

所以,我们今天的结论是,在房子供应过剩的普通二三四线城市想继续通过持有多余房子等待涨价是很不明智的决定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

上图为广告


声明:本文所采用信息和数据均来自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可信任媒体等公开渠道,但无法确保其完整性和准确性。本文所形成的分析、或观点均由[温州房哥]后台及其相关专家编写,仅供交流探讨之用。未经本微信公众号平台组织正式许可与授权,任何个人或组织只可原文转发,不得以任何手段或形式窃取发布。如引用刊发,须注明出自[温州房哥],且不得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本微信公众号刊载信息内容或观点表达,并不构成对房地产投资、买卖的咨询建议。任何人因使用本微信所涉及信息、观点而导致直接或间接的投资或买卖损失,责任自负,本微信公众号所有权人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如有侵权或涉及版权疑问,请联系tongxj@foxmail.com,我们会尽快处理,感谢!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