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会不会继续下跌?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46 | 时间:2023-11-21 15:40:23上个月去德国哈雷拜访在马普所做研究的朋友。
正好遇到了她们所的郊游活动,在路上我们交流了一下国内房产问题。
1,房产现在会不会继续往下跌?
2,在中国不买房是不是就能过得很好?
回国后我把这两个问题重新整理了一下跟大家分享。
一,房价不会继续下跌
我们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很高,很多工薪族30-50年的工资才能买上一套一般的房子。现在经济大环境也不好,大家无力购买房子。从统计数据来看,房产龙头深圳市的房价相对2021高点跌了30%,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凭什么说房价不会继续下跌呢?
解释原因之前,我们需要先说一下中国房地产一个特殊机制:
70%现金离场机制。
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在做投资决策时会面临风险,无论是投资一个公司,买一支股票还是参与足彩。赢了可以拿走全部钱,输了就会赔本。这使得我们做投资的时候不得不仔细考虑清楚。
现在我们将游戏规则改成这样:你去投资一家公司,如果这个公司做成了那么你可以卖掉股份,赚钱离场。如果这个公司黄了,你可以拿回你本金的70%。
也就是说,在这种投资机制里面你的盈利上限是很大的,但亏损却不会很大,但因为有70%现金离场机制,只要你愿意离场,那么你最大亏损只有30%。
举一个实际例子帮大家理解,
我们投资了一套深圳1000万的房子,首付300万,贷款700万。
然后遇到了经济危机,房价暴跌。现在这个房子只能卖200万。
从账面上看,1000万跌到200万,我们亏了800万,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投资决策。
面对巨额亏损,我们可以启动70%现金离场机制,把亏损改成300万。
具体做法是,当房价跌幅超过30%的时候,可以选择不偿还银行贷款,让银行承担全部债务,把房东的亏损限制在300万左右。
这种行为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来个Q&A
1,不还贷款,那么银行的本金,利息和罚息就会利滚利,越滚越多,会不会翻不了身?
断供后,利息和罚息会产生,但是一旦进入拍卖,那么利息和罚息将不会再累计。也就是说你欠的钱是固定的,不会出现什么利滚利的情况。
2,不还贷款,征信会黑,银行会把房子拍卖吧?
这里通常有两条路选择,快速拍卖和慢速拍卖。
走哪条路取决于你对后市的看法。如果你认为今后楼市会继续萎迷很长一段时间,那么建议快速拍卖,配合法院的拍卖程序,之后向法院申请20-30万的安置费租房子住。
700万的贷款,拍卖的200万后,还有500万贷款属于无抵押的烂账。银行对于烂账的态度是收回一点是一点,市场上无抵押的烂账处理费用一般在10%-25%左右。也就是说500万的债权,可以用50-125万去抹平。
500万的负债还是有点绝望的,但是还50万-125万就可以帮你清除所有债务,听起来是不是不至于那么悲伤,甚至有点鼓舞人心?
而如果你认为三年内楼市有机会出大行情,那么就应该选择慢速拍卖,尽量延长法律流程。利用好调解,起诉,一审,二审的时间,你可以安安心心地在房子里面,免租金住3年左右。
一般3.5%年化利息,不还后有50%的罚息,之后利息会变成5.25%一年。那么拖三年的成本大概是15.75%,也就是说如果三年内有15.75%以上的涨幅,那么这样拖时间就还可能赚一笔。
3,征信不良记录会不会影响收入,出行和子女考公。
一般要逾期很久才会成为老赖。银行卡余额法院一般会给一个额度,在这之下不会划扣。如果有大笔收入可以用亲戚朋友的卡,消费可以用亲戚朋友的支付宝。
高铁二等座可以直接买,飞机用国外APP或者找闲鱼代订直接买。出境时边检会问一下情况,但是欠钱这种问题一般都会放行。
坏账可以低成本找银行协商消除,或者通过中介公司消除,美其名曰债务重组,消除后就不会影响子女考公。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做一个小结:
现存金融机制对房产价值的70%是硬性托底的,就算市场上没有人买房,房子实际上一文不值的时候。你拿着你所谓的评估价1000万房子抵押给银行,银行都会给你700万的现金。
这个700万现金就是银行给你托的底,你如果实在是觉得中国房子就是砖头,那么允许你拿着700万走人,把5毛钱的砖头留给银行。
当然拿现金走人的行为,会产生个人坏账,但这些坏账对个人的生活的影响实际是很有限的,因为有各种渠道化解。这是因为对社会来说,你是一个劳动力,它希望你能重新振作,继续努力缴税,而不是对你步步紧逼,让你做出极端事情。
二,在中国不买房并不会因此过得好
1,不买房也要为房价下跌买单
房地产除了居住属性外,另一个功能是政府集资。政府可以通过卖地在短时间内筹集到大量的资金。老百姓再通过未来三十年的还房贷行为去填补这个负债。
政府筹集资金这个行为,由于太过重要,以至于不得不动员全民一起,让这个游戏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为了吸引大家来买高价房,房价会涨,买房子的人能赚到钱,没买房的后悔拍大腿。这个情节大家都比较清楚。
但任何东西都有客观规律,炒作一样东西总有下跌的时候,那么房价跌起来的时候大家的任务是什么呢?
房价跌幅从0%-30%之间是房东来买单的,你又住大房子,又享受到了之前房价上涨的红利,现在经济不好,房东有责任,有义务为房价下跌付出代价。
房价跌幅从30%-100%之间是由全体劳动人民来买单的,因为跌幅超过30%之后属于坏账,金融机构处理坏账的流程五花八门,但其本质无非就是多印钱。多印钱去解决坏账就等于拿人民币的价值去给坏账买单了。
就是说,即使你不炒房,没有买过房子。但只要你用人民币,你就说在用你的劳动力给房地产的坏账在买单。
所以我们的结论就是:
买房和租房它们并不是两种投资决策,一个做多房产,一个做空房产。而是同一种行为里面的各司其职,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为用个人劳动力为中国金融体系作贡献。
不买房只能规避承担0%-30%跌幅的风险,并不能规避承担30%-100%跌幅的风险。因此想通过不买房去规避房价的泡沫风险并不是明智的行为。
如果实在看不顺眼这种炒高地价,卖房集资的行为,唯一的方法是脱离这个跟房地产深度绑定的金融体系。翻译成人话就是放弃使用人民币。
2,不买房者阶层滑落的风险
我们知道,一旦出现了房地产债务风险,买房者会先承担前30%的房价跌幅,然后再全民承担剩下70%的房价跌幅。
顶在前面的买房者,高价买房,为国缴税。经济危机一来,房东首当其冲献祭财富。
然后这批勇于缴税,把自己三十年青春用于还房贷,支持政府卖地集资的人们就成了代价。然后剩下精明的,不买政府高价地的人成为主角,欢乐的生活?
那是不可能的,政府集资是头等大事,一定是全民参与。只是说如果你暂时买不起房,可以过两年再参与。碰上房价暴跌,比较有钱的房东先顶一轮,顶不住的话,那就救市,也就是全民来顶。
当全民用人民币价值去承担庞大的泡沫坏账时,会多印出很多钱,这会使得真实财富从所有持币者手上流走。
财富流到哪里去呢?
财富会流到债务持有者手上,因为印钱对冲坏账的时候会出现债务稀释的现象,就是原本的负债数值上不变,实际的价值小了很多。其实就是借银行的时候实际价值1000万,还的时候表面价值1000万,但实际价值800万,那么就少还了200万的真实价值。
财富又回到了房东手上,当做之前作为先头敢死队的回报。
买房者虽然会承受债务危机的风险,但是也能享受到债务稀释的红利。属于盈亏同源,有得有失。
而不买房者,虽然能躲过债务危机,但是每一轮的债务稀释都要被转移一部分财富。
简而言之就是,
买房者的财富,会因为债务危机流走,也会因为处理债务危机流回来。
不买房者的财富源头是劳动力,会因为处理债务危机流走。
一旦不买房者的劳动力失灵,那么就会面临阶层滑落的风险。
买房者的财富是靠着这个金融体系本身有去有回,综合起来走的没有那么快,阶层滑落的风险没有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