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民营开发商的机遇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25 | 时间:2023-11-28 00:58:41

11月27日,八部门一则《通知》发文支持民营经济,民营开发商有专门提及。

文中的内容其实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大体上就是增加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将金融资源像小微企业倾斜等等。

在理解政策之前,我们必要明白:
“发展和安全,两个要素通常只能选一个。”

如果选择发展,必然要采用激进策略,这样的策略下必然会产生对应的风险和内控问题,这也是发展的必然阵痛。如果选择安全,在监管和稳定的背景下,生产效率必然迟缓,发展肯定谈不上。

不管是经济问题,还是地产问题,本质逻辑都是如此。
曾经的经济和地产蓬勃发展,也埋下了恒大的两万亿。然后“防范系统风险”,也自然压制了发展效率,导致资金效率大打折扣。

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历史的年轮告诉我们,这样的答案我们找寻了几千年,仍然没有正确答案。

但新时代的智囊们不一样,“双轨制”缔造了这样的神话。

用无形的手,调剂市场。比如市场效率太高了,监管就加强一点,市场效率太低了,就放松一下监管,给市场升温。

这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调控”。在房地产领域表现的尤为明显。

如今,整个投资市场热度不行,企业的生产效率低下,整体的回报率也很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从政策面增加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本意上为了提高生效效率,实际上的操作却非常难。

扶持小微企业和民企开发商,又不是一天两天的口号。
为什么这么难?

我们先要知道国企、央企的授信,面上是国企、央企是以政府信用为依托,业务上是关联交易,犯错也无伤大雅,都是“左右手”。比如地方银行授信给地方城投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建设。

还不上可以展期,也可以借新还旧。银行也不担心。

如果是民企,不仅在授信额度上,利率优惠上,都没有优势。在授信后,一旦银行方认为民企的实际经营业务存在风险,也会采取抽贷的形势。这并不怪罪银行,因为民企在财务上,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信任。

了解了这个面,再回头看八部门的“25条”,未来的民营企业,都会面临一些不得已的选择:

要么站队加入国家队,要么只做一亩三分地。

所以,民营开发商要想拿到好的资金,或者所谓的无抵押资金,大概率是要以“股权质押”的方式进行。一些民企开发商为了“活下去”,也将不得不和“央企”“地方国企”加速结婚。而随着“民营开发商”的逐渐“国化”,也代表这些“国化”的区域的资产被打上了“国有资产”的标签。

时代不一样了。
中国资产,将打着“国有”的马甲,让人民买单

过去我们依赖房地产,如今我们依赖“国化”。风险不会凭空消失,只会发生转移。

另一方面,我们有关地产的政策,除了“降存量利率”外,几乎都锁定在了“供给侧”。




学习强国,走进新时代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