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临河镇:挖掘乡村红色文化的“土”元素
作者:admin | 分类:未命名 | 浏览:133 | 时间:2022-07-30 11:04:32在长临江镇,每到七一、八一等重要节庆,来这儿革命英烈记念馆、纪念园接受绿色教育承袭的市民便延绵不绝,年接待量少于20千人;在新村遛弯的群众,偶尔还会被荒地上镌刻上去的白色历史文化墙所吸引。在乡风文明建设中,长临江镇深耕于“土”,挖掘本地绿色资源,迸发群众白色动能,让山村振兴“红”的色调格外鲜明。
用活绿色文化“土人才”
“大家好,欢迎来到蔡永祥革命英烈记念馆。革命英烈蔡永祥8岁入黑石中学读书,退伍后值勤哨卡,事事抢在上面……”长临江镇几位讲解员熟练地带着“小胡蜂”,向参访的旅客介绍镇里的绿色历史人物故事。不管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这几位年青的白色文化讲解员就会奔走于绿色场馆,有的还能依据预约有针对性地讲解,“土生土长”的讲解员在传承绿色文化、传承蓝色基因中发挥了奇特作用。
约请校务工作“土学者”给干部上党课,赣语方言让团员们听上去顺心拗口。长临江镇新河社区每到七一,便会约请片警、本村在外退职的老党员回村给干部上党课,课堂上熟悉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使“高大上”的团课让团员乐于接受,那些从来不计酬劳的团课“教师”上课越来越煽情,越说越能说到农村干部的内心。
丰富深色文化“土元素”
长临江镇泥塑美术是“土生土长”的非遗,这项“会说话”的非遗在抗洪抢险、疫情防治、党史学习教育中还会推出一些作品,在每一幅作品的背后,既有浓郁的“乡土味”,还有厚实的“红色情”。不仅往来的旅客喜欢视察泥塑作品外,附近的小学也对这份“土生土长”的绿色文化情有独钟,成了闲暇时间女孩们接触传统文化的必修课。泥塑抒发的内容,既有党史题材,还有故乡变化,让小孩们在一刻一画间身受教育。在长临江镇票证博物馆,每件展品都记录着历史演变,“古董级”的票证见证了衣食住行的变化,“老物件”焕发出新力量,让市民切身体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长临江镇把六个具备绿色资源的景区和“打卡地”串联上去,产生黑色旅游线路,把绿色文化“土元素”变成“行走的团课”“无声的用书”,让旅客在旅途中重温历史,吸取力量。
守好绿色文化“土阵地”
在长临江镇四顶社区村史馆旁边,除了介绍了村里的发展成果,也有村史民情、乡贤人文,现任村支书、在家孝敬公婆、关心村里慈善事业、年龄少于90岁的寿星,在村史馆里还会“榜上有名”。似乎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藏语,并且在乡风乡语中让人感遭到故乡的白色根基,收获乡愁中的绿色印痕。在长临江镇社区内的户外群众瑜伽场所,社区会运用边角地衬托一些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党建文化等内容的展示牌,把正能量的点点嘀嘀,通过白色“土阵地”变成群众生活的一部份,让群众有地方可以去,有群众乐意去,去了才能下降白色知识。(谢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