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电商五大“陷阱”,你中招了吗?
作者:admin | 分类:二手信息 | 浏览:144 | 时间:2024-02-04 09:07:27我通过二手车电商平台网店订购了一辆二手车。 在我看车之前,我被要求支付首付。 最后银行不肯借钱,我也没有拿到车。 销售人员口头承诺,交完手续费后,可以免费换车。 车主换车时被要求多付手续费; 付完首付后,他连续留了11辆车,却发现合同上写着“以租代购”……
这些奇葩可怕的购车“陷阱”,
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近日,广州市消委会发布的《2019年广州市二手车电商平台服务质量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二手车存在五大“陷阱”电商平台交易:买家支付费用后难以获得退款、买家实际付款金额与预期贷款金额不一致、买家购买了故障车、卖家无法获取车牌指标约定时间,由销售人员催促合同签订。
【案件】
我还没看车就被要求付首付。
最后银行不肯借钱,我也没有拿到车。
P先生通过二手车电商平台网店订购了一辆二手车。 然而,还没等P先生看到车,平台工作人员就要求他先付首付,并表示等银行贷款后就可以提车。 平台工作人员还告诉P先生,如果银行审核不通过,可以全额退款。 然而,P先生付完首付后瓜子二手车能不能外地分期,银行并没有贷款,他也没有拿到车。 工作人员解释称,银行审批失败是P先生的过错,还车将被罚款近万元,否则不予退款。
与P先生有类似经历的L先生在二手车电商平台订购了一辆二手车,并支付了4888元的手续费。 签订合同时,L先生授权商家工作人员签字,销售人员承诺在支付手续费后提供换车机会。 后来,L先生发现另一辆车更好,就要求销售人员换另一辆车。 销售人员建议L先生先支付第二辆车的手续费,并口头承诺退还第一辆车的手续费4888元。 结果,L先生支付了第二辆车的手续费后,第一辆车的手续费并没有退还。 L先生表示,他多次联系销售人员,甚至联系分行管理层。 对方表示会退钱,但没有采取实际行动。 最终,L先生向广州市消委会投诉,最终获得退款。 “营业员态度一般,分公司管理层虽然诚意,但解决不了问题。”
我连续11期付了首付和车款。
这才发现合同上写的是“以租代购”
通过二手车电商平台实体店买车会更安全吗? 先生 先生 车辆必须归还,所以第11期车款只相当于房租。
何先生多次与平台交涉未果,无奈只能退回车子解决此事。 何先生淡然了。 不过,由于电子合同中确实包含了“以租代购”等条款,
【消费提醒】
二手车电商平台
谨防五大交易“陷阱”
L先生等消费者遇到的问题只是二手车电商平台交易众多“陷阱”中的几个典型案例。 近日,广州市消委会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数据和网上抓取此类消费关键词,总结了消费者在二手车电商平台交易中常遇到的五大“陷阱”:除了买家缴纳费用外,很难退款较晚,还存在买家实际付款金额与预期贷款金额不符、买家购买故障车、卖家无法按约定时间获取车牌指标、销售人员被诱导等情况签订合同。
从受访者使用二手车电商平台的情况来看,最常用的平台是瓜子二手车、汽车之家和58同城
如何进一步提升平台服务水平? 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表示,二手车电商平台的服务应包括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三部分,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环节。 在销售前,平台可以利用其强大的互联网连接,收集各种车况数据和客户数据,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精准的服务。 销售期间,即交易的各个阶段,平台经营者可以设置醒目的提醒,提醒消费者交易注意事项。 在售后服务方面,运营商可以对外设立问题解决窗口或投诉热线,建立专门的投诉响应机制。 对于有争议的投诉,要开辟绿色通道,优化处理时间,及时开展调查,积极解决问题。
车辆交付和付款交接均应留下痕迹
一般建议通过转账方式支付
二手车市场上的车辆质量参差不齐。 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时应该注意什么? 广州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要理性对待广告,筛查平台和车辆信息,避免误购“低价”事故车辆、水泡车辆、烧毁车辆。 买车前要注意检查车辆手续是否齐全,避免购买信息不透明的二手车。
广州市消委会强调,送车、支付都应留痕迹。 一般建议通过转账方式支付。 如果是现金交易,必须提供收据,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方便日后取证。 消费者遇到消费纠纷时,应注意保留证据,并先与平台商家沟通协商。 如果协商不成,他们可以选择拨打当地政府热线12345,或者向消费者组织寻求帮助,或者直接提起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为推动广州二手车电商平台健康方向发展瓜子二手车能不能外地分期,共同解决存在问题,共同构建和谐消费环境,广州市消委会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出台专门针对二手车电商平台的规定。二手车电商平台监管。 法律法规制定了具体的规范和要求。 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探索建立可审计、可控的诚实交易体系,减少信息不对称。 另一方面,完善二手车交易体系,包括透明的车辆档案追溯体系、明确的价格浮动参考体系、科学的金融贷款计算模型。 倒逼二手车电商平台在交易过程中自觉自律,做到车源透明、价格透明、收费透明等,实现“无中间商赚差价”的宣传。
【专家观点】
电商平台内部人士透露架构有待完善
对于近年来二手车电商平台的投诉问题,一位目前就职于某大型二手车电商平台的内部人士私下透露,其实电商平台与互联网平台还是存在一个通病- 线上线下业务对接及办理流程。 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以他的电商平台为例,一旦消费者需要向平台反映问题,很难对接,处理效率低。 在电商平台的整体架构中,缺乏专门负责高效处理此事的部门,而频繁的架构调整使得此类部门很难在平台中稳定存在。 这也是大型二手车电商平台架构需要完善的领域。
近年来,采用先租后买模式的二手车电商平台出现不少纠纷。 从他处理过的一些纠纷来看,有一些是平台本身销售人员的业务问题,导致消费误导。 在某些情况下,对方在不清楚合同条款的情况下曲解了合同条款。
因此,他建议,如果想在二手车电商平台选择租购方式,一定要清楚了解合同条款,注意区分正规租购和常规贷款。 ,并确认对方是否收取利息、首付、每月保养不一致、是否会有特殊费用(如GPS费)。
律师建议:
了解条款和条件很重要
广东明思律师事务所曹培杰律师告诉南都记者,通过一系列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二手车电商平台暴露出的问题。 例如,对于二手车交易中常用的汽车交易,调表(隐瞒里程)、隐瞒水泡、火灾、碰撞等欺诈行为,很可能导致退一价、赔一赔一的法律后果。三。 由于一些二手车电商平台是由实体经销商提供的,因此也需要严格的测试程序,以确保这些经销商能够提供真实的车况信息。 不过,他在一些传统交易市场上也听到了一些二手车商的真实声音。 对于二手车调表的做法,他们其实提出质疑:车辆不调表怎么办生意? ! 因此,他建议二手车经销商和消费者在交易时选择鉴定公司对车辆进行鉴定,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曹培杰认为,在二手车交易中,无论是传统的二手车交易实体经销商,还是近年来兴起的各大电商平台,在销售过程中,除了提高专业知识外,在提高销售人员的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提高销售人员的法律技能。 意识。 从他近年来处理的一些投诉案件中可以看出,经销商经常隐瞒汽车状况,涉嫌欺诈。 交易过程中,未如实告知汽车的基本信息,导致消费者感觉自己的知情权被剥夺。 ,最终引发后续的消费纠纷。
此外,还提醒汽车消费者懂得如何合理维权。 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车辆,首先要了解其是否属于相关法律的涵盖范围,然后判断质量问题出在哪里,从而判断是属于可以换货、退货的质量问题,还是可以退货的质量问题。只能修复。 如果消费者强制大家换车或者退车,那就没有法律依据了。 消费者与经销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提起诉讼或仲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采访采写:南都记者杨丽云、梁洛哲、通讯员隋晓轩
如果你有任何线索
欢迎发邮件至
也可通过微信/抖音获取
搜索“认证评估实验室”
随时与“鉴定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