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地产八卦女01最近和某开发商大哥闲聊,问起当下楼盘成交客户结构,他总结了一下,说:现在的买房人,的确跟过去不一样了。“怎么个不一样呢?”“第一,过去的买房人,有相当一部分是没什么正经工作的专职炒房客。他们在早些年赚到了钱,有一定的身家积累,在楼市火爆的时候,专职看房和组团、带团买房,非常熟悉信用贷、房贷和信用卡套现。”“第二,过去的买房人,有很多都是跨区、跨市、跨省甚至跨国买房,比如各省下属的市县人买省会,再比如河南人爆买西安,东北人爆买海南,深圳人买南沙珠海,北京人买北三县、上海人买昆山南通......最远的甚至买到了新马泰日美澳。他们不是专职炒房,大多只是看行情好,一窝蜂的来投资”。“第三,过去的买房人,有很多进城的农民和大学生,他们算是刚需。但现在连北京都是常住人口净流出了,进城的农民大学生也基本不见了踪影。”“那现在买房的,都是哪些人呢?”大哥抿了一口茶:“现在客户结构正常多了,很多都是有正经工作的,且工作单位非常稳定、工作范围非常固定。反映到身份上,就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央国企员工等'铁饭碗'买房人,占比越来越高了。”02说实话,面对当下的房价形势,我也只能寄希望于还有正经工作、每天都被大好形势刷屏的事业单位员工和公务员了。他们真的是当下楼市的中流砥柱。也正因为如此,尽管上海和北京房价,下半年都跌了不少,但相比上海,我觉得北京房价可能会更硬气、撑得也最久。为什么这么说?虽然在成交额体量上,上海楼市是全国最大的楼市,但上海的成交额大,其实很大原因在于“打新”。例如今年的三四月份,上海的新房普遍倒挂150万,多的甚至倒挂800万、1000万,越贵的房子倒挂的越多,成功买到一套倒挂新房的收益,可能比全家节衣缩食10年攒的钱还要多。所以上半年,上海很多人踊跃去打新。如今,楼市行情下来,上海也开始普跌了,我看了一下跌幅,应该是比北京要深的。为什么上海比北京要跌得深一些,而北京房价则比较坚挺呢?我总结了以下四个原因:(1)北京公务员和央企总部人员数量庞大,这两个群体收入也很高,并且收入稳定。中央机构的公务员及其家族数量很多,央企总部庞大的人员机构及其家族,支撑了北京市房价。上海则没有这个优势,受经济情况的影响较大。(2)相比北京,上海的新房项目也比北京多太多了,尤其内城核心位置的新房,上海的供应量可能是北京的5-10倍——今年北京最火的楼盘应该是中信城4期,你想想如果有5-10个中信城北京楼市会是什么样子?(3)北京居民的整体杠杆率低于上海。今年9月,北京才放开认房不认贷,之前北京二套首付8成,可谓全国最高。▲四大一线城市里,深圳的居民杠杆最高,其次才是上海北京。当然,最牛逼的还得是我杭(广州数据缺失)。(4)最后,北京楼市,还拥有比较强大的行政力量;上海楼市,则以市场力量为主导。为什么这么说呢?回想北京的一路历程,可以看到,行政力量贯彻北京楼市二十多年的始终,并且引领全国:十三年前,前无古人的开创摇号买车;十五年前,兴起拆迁异地安置;十年前,开始布置非首都功能疏解;十年前,开始布置把央企搬到雄安;十年前,大兴棚改;五年前,把市政府搬到通州;五年前,一夜之间叫停所有棚改项目;五年前,西城区取消就近入学制度,改为全区摇号入学;五年前,海淀区实行学区划片,你住的再近也能强行调剂;五年前,北京陆陆续续推出的“公租房、廉租房、共有产权房”......这些操作,无论是拆迁棚改还是学区房、共有产权房政策,都对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这也充分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北京楼市,市场行为并不一定起决定作用。反观上海,由于上海楼市市场化更早,所以上海楼市,可能更容易受市场大环境影响。也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北京楼市相比上海,应该会更抗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