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行业为什么被污名化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24 | 时间:2024-02-13 05:01:02物业,这个行业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中国城市的居住区基本都是封闭式的,大门、单元门、围墙等把居住空间与外部道路、设施隔开,封闭式,意味需要有人看门、巡逻、维护秩序,内部的设施需要清扫保养,垃圾需要负责清理外送,所以,中国的物业公司承担了以上这些职能,可以说,物业的人员每天都和小区居民接触,为业主服务,但是,这些年,“物业无用论”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物业公司的确存在不作为甚至侵吞业主利益的情况,服务不达标,业主报修报事杳无音讯,侵吞公共收益、收支黑箱等,为行业抹黑。但是,更多的是对行业的一些认知,包括舆论导向给这个行业造成了大量负面影响。
首先,物业行业是公共服务行业,提供的是公共服务,为业主共有部位、公共设施提供维护、保养和打理,公共服务本身感知度低,达到服务标准也认为是理所当然,业主的满意度更多来自于一对一的私属服务,所以,从行业的属性来看,公共服务除非超过业主预期,才会有体验感和满意度。
其次,物业公司收的物业费是物业公司承担公共服务相应的的成本费用和一定比例的利润,但是许多业主认为,我交了物业费,在小区内所有的事都应该是物业公司负责,屋里的设施损坏要求物业免费上门维修,邻里纠纷要求物业来处理,甚至家里内部矛盾也打物业电话,不少业主认为物业费是物业公司的利润,赚了那么多钱,就应该为业主负责到底,稍不满意就拒缴物业费。空置房的业主认为,我没在小区住,物业公司没为我提供服务,为什么要交物业费。孰不知,在物业费定价时,是按照全部收费面积和合理的收缴率来测算饱和收入的,物业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如果有一定比例的业主拒缴物业费,势必会造成公司投入到小区的维护费用不足,最终导致小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下降,在这点上,开发商也存在错误认知,近两年房地产销售形势不好,往往在交房后有大量空置房,开发商占据强势地位不交空置费或极少支付,其性质类同。
第三,居住小区的业主形形色色,对物业服务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物业公司众口难调,业主还存在着“双标”心态,即希望所有的约束性规定都是针对他人,而自己可以不执行,因此,物业公司在处理触及所谓业主自身利益的事时,业主易对物业公司产生不满。
第四,物业公司的责任边界越来越广。一方面来自于开发商遗留的问题。业主认为前期物业是开发商找来的,是一伙的,有些开发商为了尽快拿到交付证,要求物业公司在承接查验时必须“配合”,先签字后解决问题,造成大量的待整改事宜,而后续维修进度慢,矛盾就转移到物业身上,其他诸如室内精装质量问题,停车位配比不够等,一旦解决不了,物业公司就是“背锅”。另一方面责任来自于政府行政职能的转移,近几年推行社区的网格化治理,许多社区治理的职能下沉到物业公司,诸如垃圾分类、高空抛物治理、文明养犬、创建文明等,物业公司承担了许多管理合同以外的职责,这些职责履行往往难免引发部分业主的意见。
第五,出于利益的考虑,小区在交付后,不时会出现所谓代表业主利益的“意见领袖”,他们处心积虑找现有物业的各种不足,进而夸大甚至污蔑,通过自媒体等各种媒介手段引导业主反对物业公司,一旦形成舆论后,物业公司很难自证清白,这些“意见领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入业委会,谋求权利寻租,或者赶走现物业,引入有利益关系的其他物业公司,其本质是“物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