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长临河镇:基层治理中的“全科”医生

作者:admin | 分类:未命名 | 浏览:97 | 时间:2022-08-26 18:06:35

20220826113945630_ym9CrbLJ.jpg

长临江镇在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中,掌握好情、理、法关键环节,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之以法,拉长“感情线”,理清“事理线”,构筑“法治线”,练好村党员们解瓶颈、办实事、补瓶颈的“看家本领”。

说好一个“情”字,拉长与群众的“感情线”。每到清明节或则节日,长临江镇村里的党员们总少不了带些米和油探访看望自己联系的困难家庭,“真心对真心,四两换半斤”,只有关键时侯想着群众,群众就会在关键时侯支持村里的工作”,这是不少村党员小结下来的经验,只是村党员的心声。抓好与群众的关系,总离不开说些暖心的话、办些暖心的事。“基层离群众近期,作为一线中的一线,难事要能在一线解决,好事要能在一线办妥,关键就看能不能与群众把婚姻处好”,对平常来服务大厅盖个私章、出个证明的群众,村里的党员们微笑迎敌,步骤越来越简,速度越来越快。群众看在眼中,记在心中,对真心帮助自己的村党员,谁就能没一点感激呢!弯下肩膀,放低身姿,党员与群众的爱情气温是有“刻度”的,气温少这么一点,就不能“沸腾”起来,达不到疗效,只有多用料作,多加把“火”,与群众的“感情线”才会拉得更长一些。

说好一个“理”字,理清工作中的“事理线”。“一句话使人跳,一句话使人笑。”对遇见“一句话使人跳”的群众,长临江镇的村党员们总会“一句话使人笑”,由于能把问题说到点子上。听难看的话,办棘手的事,理清楚难解的头绪,在挑错的话中听心里话,在轰鸣的话中听“曲中意”,在群众面前不比胆子比耐心,常常换位探讨,站在群众的视角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就能找到群众才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虽然听上去“不讲理”,并且作为农民的“娘家人”,村党员们除了要听得下来,需要找得出理,能说得过去。“没有不讲理的群众,只有不会干工作的党员”,村里的调处室、田间地头,都成了村党员为群众说“理”的地方,“理”越说越清,也拉近了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从“脸红耳朵粗”到“和颜悦色”之间,村党员们的“说功”越来越有水平。

说好一个“法”字,构筑基层整治“法治线”。“老人家,这是您家里的房子出租协议,签过字后请拿好。”在村党员的笔记本里,各类出租合同、调解合同一应俱全。一天进村入户,有时也要粗中有细,对法律上的某些“细活”做上去“天衣无缝”,“签书画押”的事情处处想得周到。正是这种常用法律文本,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村党员成了群众身边免费的法律助手。“邻里之间,难免有时关系紧张,还要用法律常识来给双方降降温;早先,有少数居民想发‘意外财',缺乏判断能力,容易被网上勒索、非法集资盯上,更要靠法律知识使它们清醒一下,避免弄成意外的惊吓……”在村里的大事小事上,遇见“歪理”“不明事理”时,就该靠法律常识来及时扶正,对例如茶余饭前聚赌、家庭闹矛盾等状况,村里的党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直上门说个清楚、图个平安,打通基层法制“最后一米”。(谢强)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