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未来购房需求下降 90成购房压力最大的一代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11 | 时间:2024-02-29 04:45:33

在未来社会结构变迁与政策导向下,我们这一代可能是购房需求最旺盛的一代,随着时代发展,下一代人的居住观念与方式或许会发生深刻变革,可能不需要买房子了。回顾过去,我国居民对自有住房的执着追求始于上世纪末房地产市场的全面商品化,至今不过二十来年。而现在热议的房价波动问题,其前提是基于房屋作为一种可自由交易的商品属性。然而,这一前提在未来是否仍可持续,正面临挑战。

当前趋势显示,房地产行业正逐步呈现出公共事业化的特征。例如,中央推出的政策鼓励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企业整合并购困境中的同行,这一过程中,由于金融风险考量,具有资金优势的国企和央企成为主导力量,导致国有企业在房地产市场的份额不断攀升,民营企业则相对收缩甚至退出舞台。从曾经以民企为主的地产十强格局,到如今几乎由国企占据主导地位,这一变化速度远超预期。

另外,去年22个重点城市的土地拍卖中,约80%的土地被国企和央企收入囊中,预示着未来几年内,民营企业在房地产开发领域的空间将进一步受限。同时,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正在推行以共有产权房和公租房为主的住房新模式,计划在未来几年内,保障房与商品房的比例调整至6:4,这意味着大多数家庭住房需求将通过保障房体系得到解决。

其中,共有产权房虽价格低廉,但其转让受到严格限制,即使达到一定年限后也仅能在封闭系统内流转,并不具备商品房那样的投资价值。这样的转变,实质上是对二手房市场的釜底抽薪,使得房地产产品从投资品转变为纯粹消费品。

综上所述,一方面,国有地产企业势力扩展、积极储备土地;另一方面,市场上的保障性住房供应大幅增加且不可随意交易,这都将导致纯粹的商品房市场需求逐渐萎缩。一旦高品质且价格适中的保障房大量供应到位,普通市民将不再急于购买昂贵的商品房,转而选择保障房满足居住需求。

房地产行业过去的20年商业化进程迅速且成果显著,大部分有能力购房的家庭已购置房产,因此该行业进一步商业化的空间已然有限。随着历史任务的完成,房地产行业的重心或将转向提供更加优质的居住体验,而非单纯的投资增值渠道。我们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房地产模式将更接近新加坡模式,即以政府为主导,大部分民众居住在保障性住房中,少量高端住宅用于市场交易。

至于投资方向,在房地产逐步回归公共服务本质的过程中,投资者应当审慎对待老旧房产和非核心区域的小城市房产,因它们可能首当其冲面临价值缩水。对于资产配置,了解更多的房地产专业知识及其它更具潜力的投资领域,将有助于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那么哪些地方的房子还可以买?关注了解更多房地产知识!

扫码添加楼市笔记购房推荐官!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