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舍:北平人的财产观念是有房产。开铺子是山东山西人,现在添上了广东佬们的事。地亩限于祖产和祖坟,买空卖空太不保险,上万国储金是个道儿,可是也不一定可靠。只有吃瓦片是条安全的路。《离婚》是老舍先生1933年写的,是他一生中最满意的作品。没别的原因,这本书写出了中年男人的无奈,婚姻、爱情、家庭、财产、工作、地位、理想、孩子都交织着,生活看上去很混乱,但实际上更混乱,却又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生命也许就是这样,多一分经验便少一分幻想,以短暂的愉快来平衡无奈的痛苦。在书中老舍先生也以老张的口吻说出了自己的财产观,就是开头这段话。老张作为个财政所的普通科员,竟然能置办下三处收租的房产“吃瓦片儿”,在那个年代也算是奇迹了。要知道鲁迅先生的小院子都花了800大洋,是伟人当图书管理员100个月的工资,够骆驼祥子买8辆新洋车的,只不过得拼死拼活的攒上20多年。而老张竟然有三处房子,至少价值2000多啊,所以他才有底气让儿女上大学,吃喝不愁还能穿上100块的礼服。谈不上让孩子再跨越阶层,北平人的理想只是别败家,别向下滑落。在《离婚》的背景年代,也就是北洋倒台之后,北京丢掉了首都的位置,成了缺乏产业的废都,只剩下大学和萧条的经济。当时北平人口达到百万,其中有北平户籍的40万,其余60%都是外地人。这比例和今天的北京好像差不多吧,这世界永远在轮回,你以为是新现象,其实在过去早就经历过N轮了。在30年代初,北平人力车夫的收入是每个月10块钱,勉强温饱吧,但前提是别得病、别有不良嗜好、别让孩子上学、别有养老的父母。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别在北京买房,那是祥子们想都不敢想的。
今天的滴滴司机呢,每个月净落1万块吧,生活怎样自己知道。或许比当年的祥子强多了,至少孩子能上学,有医保的话看病也行,父母则看具体情况。只不过同样的似乎仍然是在北京买房,今天的滴滴司机有几个做到的?再看看开头的那段儿话吧,似乎是今天中产们的指路明灯。创业做生意似乎赚的很多,但在当年是山东山西和广东佬的事儿,为什么?因为他们或是不怕苦不惜力,而且还抱团,山西人更是加上了精明算计省钱。广东佬呢,有着先进的理念和模式,有雄厚的融资渠道,更有着民国权贵的人脉资源。作为北平的普通职员,你拿什么跟这些人拼?地亩祖产和祖坟,就相当于老家或环京的房子,是自己最后的退身之道。将来在北平城混不下去了也能去暂避风雨或者养老,但指望着有什么收益就算了吧。买空卖空就是股票期货和各种炒作的证券,这世界上谁见过股票啊,但就是炒来炒去似乎锅里真有东西似的。只不过锅里的东西一炒热了就冒蒸汽,自己的财富是否会被蒸发掉就看运气了。万国储金就相当于理财,赶上经济好了就每年都能坐等高息,一切都是那么的红火。但是千万别有经济危机或宏观调控,一把砸下来就是一切归零。这就跟这两年的“**系”似的,连续N年都稳妥高息,让人觉得日子会永远继续,但最后呢?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只有吃瓦片是条安全的路,老舍先生在100年前的话到今天似乎还有道理吧?人家用的这是排除法,把创业、炒股、理财和偏远房产都排除了,就剩下了北平的房子。或许过时了,也或许又是个轮回。当然,老舍先生的书是写给中产看的,祥子只是他创造的人物,但没指望着成为读者流量。就算祥子看到这本书,看到这段话,会说什么呢?大概会说:5、这世上的富人最愚蠢,穷人最理性,坚决不为房子买单,辛苦一辈子不值得。不值得就不值得吧,人间本来就不值得。祥子似乎是幸运的,所以他才会被老舍先生写下来,流传千古。但似乎是不幸的,他死了,而“苦人是容易死的,苦人死了是容易被人忘掉的。”人间真的不值得……__________THE END__________

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