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張継濱 | 卖房记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16 | 时间:2024-03-11 00:21:3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日本華文女作家協會  第 110 期

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是以在日华人女作家为主的日本民间组织。2019年在东京成立。协会的宗旨是以文学为本,介绍日本华文女作家的原创作品,促进中日两国国家文化友好交流。 

(一)

在海外生活久了,很多人年纪大了都有叶落归根之向往。我也不例外。鬼使神差,十多年前在北京买了房子,想等退休后回去居住。那年北京政府规定持外国护照者不可买房。

政策远没有手段那么灵活。协助买房的朋友建议我用母亲的名义买。照办。签合同,付头金,付全款,第二年入住。在拿钥匙的同时,付了8万多至今也没记住的什么税。刚入住,北京有了新规定,外国人可购房了。于是,打算将刚住了没几天的房子以买卖的方式更名。无端端又要交8万的税!一房交两份税自然冤,可母亲年事已高,怕以后会出现更麻烦的事。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利弊权衡,还是过户到自己的名下为妥。

原以为找家中介代理,交中介费再付份税就可轻而易举办理更名。结果发现买卖手续的繁琐在想象之上。母亲住在日本,身体欠佳,无法回国经历这一切。我与母亲的“买卖”,只能由我办理。

在日本买卖房产,委托给中介,在家里等着寄来房产证即可。国内买卖房产手续事事都得出面亲力亲为,而且所需书面资料很多。必不可少的母亲的委托书,护照及身份证。另外需要父亲的同意书。父亲已去世,需提出父亲的死亡公证书。买时只提交了母亲的身份证,卖就增加了这一项。我解释父亲早已过世,母亲属于独身,听说独身是不需要这个证明的。“你要拿出证明来证明你母亲是独身!否则,到了过户大厅肯定过不了。”

哪一个国家都有这样那样的规定,可让我感觉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远远高于那些死规定。

这次是来不及了。

下一个假期先回故乡办父亲的死亡证明,及公证书。期间也周折了一番。因为要求公证处写上:某某人为某某人之夫,死于某某年。公证处让提交结婚证和户口本。母亲只记得他们1950年结的婚,不记得他们有结婚证。我也从未见过他们的结婚证,连我自己有没有结婚证也不记得(我1981年结的婚)。好不容易找到了旧户口本,也许地方不像北京那么吹毛求疵,虽然没有结婚证也拿到了公证书。

终于进入人山人海的过户大厅。排队,等候,疲倦不堪后拿到了那个换了名字的红本子。


(二)

这套房子面积不小,几个卧室均朝阳,客厅的落地窗使整个房间明亮,窗户面向小区的花园,美景尽收眼底。但是,利用率很低。我只是大学的春假暑假到北京住些天。有时候去别的国家旅行前后在此逗留几日。几个月不住,北京的灰土重,打扫成了负担。另外,虽是精装修交的房,过了没多久,墙皮脱落,洗澡间和厕所常出故障。几年后,便决定卖掉。回国住旅馆更省心。至于将来回国居住的想法,说起来也是一言难尽。总之,愿望与现实还是有些距离的。

很快找到了买家。计划暑假回去办手续。中介让我准备的资料:

1.房本和完税票

2.丈夫的同意公证书(在日本的公证处办完后要到中国大使馆认证,)

3.护照和护照的译本公证(买时不需护照的译本公证,卖时需要。在北京公证处办。)

丈夫请了半天假跟我一起去东京的一家公证处。我带着房产证和丈夫的一份中文卖房同意书(我写的),并附上了日文翻译。公证处的日本人认真地一句句一行行让我口头再解释。其中有的问题属中日两国国情的差异,解释起来颇费了些口舌。他看了房产证,找不到我丈夫的名字,诧异地问,“没有你丈夫的名字啊!让他同意你卖房这是怎么回事?”丈夫则撇着嘴望向别处,一副淡淡的事不关己的表情。本来求他请假跟我去公证处他已经别扭了半天,“你买的房子,跟我有啥关系!”这下可遇到了“知音”。我解释了中国方面的要求,没有这个公证我卖不了房。工作人员见我着急,似是同情,又问我丈夫:“那么,你同意她卖房子吗?”一直没有说话机会的丈夫卖着关子,“其实,这跟我没……”没等他说下去,我在桌子底下踢了他一脚,他马上知趣地改口说:“既然中国的做法是这样的,我只能配合,我就同意吧。”付了一万日元,当即拿到公证书。择日又去中国大使馆要求认证。大使馆让我一周后去取。

对这一系列的公证认证我非常不以为然。尤其是护照的公证,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护照的公证书竟比护照本身更有信誉吗?理由似乎是护照上的字是外文。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竞争很激烈,通过公务员考试的均是大学生中的翘楚。他们的外语程度一定看得懂护照上的那几个字。卖个房也要把护照翻译公证,如此,哪一天,是不是过海关时也要护照和护照的译本公证书双双奉上呢?

疑问归疑问,所要求的还得照办。暑假到了北京,马上去公证处办护照的译本公证,一周后拿到手。

满以为万无一失。当在过户大厅苦苦等了三个多小时终于排到我们,递上所有资料,盼着几分钟会搞定时,不到两分钟,工作人员把资料推还给我们,并告知需要我买房的网签合同。网签合同?中介怎么没提起过这份资料?为中介的年轻人如此不专业有些不悦,枉费了几个小时的辛苦。大失所望!沮丧让我不知所措。

几年前“买卖”更名时母亲是卖家,我是买家,中介一手操办。除了记得拿到一个更了名字的红本子,中介给了我别的什么完全不记得。即便中介那时给了我,可能也被我“断舍离”了。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网签合同如此重要,所以没有放在房产证和税票一起保管。也从未有人告诉我保管好它,卖房时还需要。

因缺网签合同而过户受挫让我对这可恶的“网签合同”,实则伪合同,更有微辞。虽内心明白跟眼前这位中介的年轻人无关,还是忍不住尽情地发了顿牢骚。

这次卖房才弄明白原来二手房买卖均有阴阳合同。一份合同上写着实际买卖成交价钱,另一份也就是网签合同上写着低于差不多一半的虚假价钱。买家按照网签合同付税。大家都这么操作,似乎并不违法。国家机关也配合承认网签合同。后来我卖完房去银行汇款时(国家规定:买房时持外国护照,卖房时也是外国护照者可将房款汇到所居住国家。),银行也要求提交网签合同,按照网签合同的数额汇款,也就是说我只汇回一半多一点的卖房款。汇款前,银行要求我到国税局开一个证明,国税局亦如此,要求提交网签合同。不涉及到境外汇款,买家少付点税,卖家当然也不会介意。可卖家需要境外汇款的话,如此操作卖家也只能自认倒霉。

等候几个小时的疲惫本来就情绪低落,更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接受这过不了户的现实。中介小伙子还算机灵,因为上次走买卖更名也是在这个过户大厅办的,那么过户大厅的什么部门一定存有网签合同。于是,他带着我转了一圈,找到了保存资料的部门,拿着我的房本(上边有个什么号码),请求工作人员给找一下。我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边说“拜托”一边不断地给那个年轻人鞠躬。至今也忘不了那滑稽场面。不负我的虔诚请求,那位年轻人不但给找到了,还给复印了一份,面带笑容交给了我。

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不乏态度差口气大的,见到一张笑脸真是感觉很亲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通往文明社会的基础不就是这种和善礼貌吗!

买家已经回家。于是,中介约她第二天再来过户大厅。

第二天,过户大厅还没到开门时间,我们已经等在大门口。开了门,拿到号,又等了几个小时听到叫我们的号。疲倦中有了一丝欣喜,再过一会儿就可完事大吉。早已饥肠辘辘,盘算着到哪儿去大吃一顿。把材料递给里面的工作人员时,轻轻嘘了一口气。可是!万万没想到,里面的人看了一会资料又给推了回来。“买时登录的护照号码与现在的护照号码不符,办不了!”如雷轰顶!我忍着不让自己爆发,尽可能轻声细语地解释,日本护照十年一换,新护照上确实没有旧护照号码,但别的信息,姓名出生年月日照片都有,而且我人在这里,可不可以通融一下?我的彬彬有礼并没起半点作用,工作人员似乎也不屑回答我一个字,无表情的脸上坚硬地显露着“不行!”,不等我再张嘴,已经叫了下一位。

这回,我彻底崩溃了,用英语小声说着脏话,头也不回先离开了拥挤喧闹的大厅。买家和中介也跟了出来。看着他们,我一时无语。若不是这把年纪了,若不是尚有理智,可能会嚎啕大哭一阵。他们见我脸色不好,也没说话。空气中凝固着尴尬。中介小伙子一副黔驴技穷的无奈,买家大姐小声对他说了什么,他马上开始打电话。过了一会,中介小伙子说“可以到北京的日本大使馆开份证明。”

我心灰意冷,没心情也没气力再去哪里弄个什么护照的关联证明。中介担心我放弃过户,讨好地说“阿姨,咱都办到这儿了,就差这个了,您就去趟日本大使馆吧。”买家也小心翼翼地说“昨天为什么不一块儿告诉我们啊!害得我们又白排了一上午。”

看着买家和中介年轻人这么辛苦地跟着,两次又都是因我的原因而没办成。内心生出抱歉。做人总是要有底线的,守信,就是我的底线。尽管身心疲惫,还是得办!没想到卖房过户是个体力活,而且还要承受这一连串的麻烦!

去日本大使馆说明了情况,工作人员说可以给你出这份证明。但要得到日本外务省的许可才能开此证明。我明白外务省要核实,况且我的旧护照还不在手上。因为我没签证,利用两周免签回国的。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不知还有没有什么幺蛾子。所以请工作人员“快”,工作人员答应我笠日早上可以来取。

如约笠日一上班就拿到了“护照号码xxx与号码xxx为同一人”的证明书。直接奔往过户大厅,买家与中介已经在那里排队。轮到我们,没有喜悦,没有期待,我木纳地站在窗口。只听里面的人说,“去交税吧。”买家和中介到交税的地方排队付税。我仍木纳地站在大厅的一隅等侯。再次回到窗口,交出房产证,买家拿到一张取新房产证的纸条。

三进过户大厅!可谓一波三折。这次第,怎一个“难”字了得。

庆幸自己还没疯。

                                       

                                                                    

                                                                      (三)

2024年元旦一过,挂在中介的那套小房子有了消息。跟中介、买家谈了几个回合,便同意降价卖了。这是大趋势。于是,买机票订酒店。

8年前的卖房经历让我极仔细地整理与卖房有关的资料,也一再与中介确认现在的卖房必备材料。

卖房手续近年有所简化,对持外国护照者,基本与以前相同。不幸的是,这个小房子买了13年了,买时的护照已是旧护照。19年暑假回去时就把房子挂到了中介,后来由于疫情没能来得及在旧护照过期之前处理掉这套小房。我决定回国前搞定两本护照为同一人的关联证明。

给中国大使馆打电话咨询。大使馆亲切告知:“你去办护照的地方让他们给出证明就行。日本出的证明有海牙认证。中国从2023年十月也加入了海牙公约(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11月7日在中国已经生效实施”。

我是在交通会馆办的护照,马上带着新旧护照去询问可否给我出份证明。工作人员给我一个外务省护照课的电话号码。立马打了电话。护照课的人听我说明情况,明白我所需,问了我姓名地址,说马上寄过来申请表。第二天收到申请表,按照要求附上新旧护照复印件,填好申请表,在是否需要“海牙认证”那儿重重的打了勾便寄走。没几天,外务省护照课寄来了我需要的海牙认证的那份文件。共有两页,第一页是英文版的海牙认证书(Apostille),第二页是日文的,证明xxx号码与xxx号码的护照为同一人,还有外务省的章。我不放心,又给中国大使馆打电话确认是否要去大使馆认证。同样的回答,“不必要。”


拍照给中介。中介说没见过这种文件,疑虑重重。他拿着照片去过户大厅确认。那里人连看也懒得看,“让本人来。”打发了中介的年轻人。

一月中旬,一个寒冷的雾霾天儿我降落在北京机场。

第二天先去公证处办护照的译本公证。上次办这份东西,说是五个工作日,却花了一周多时间。这次中介带我去一家小公证处。请求加急,第二天下午即可取证,四份450元。从公证处出来,驱车去过户大厅。中介要求过户前更改护照信息。这位中介做事认真,事无巨细,我便放心听他安排。二楼更改信息咨询柜台男士看了一眼我的材料,不容分说,“要公证”就给扔了回来。我执拗的不走,分辨着“东京的中国大使馆说不必的。”可对方态度冷冷地“这是外文,要翻译!翻译要公证。”我内心极其恼火。中介年轻人暗示我“走”,他的表情告诉我:要公证!那是无法抗拒的。悻悻离去。又返回公证处,已11点半,中介说他们应该去吃饭了。日本的公务员午休都是轮番,窗口一直有人。我坚持进去看看。结果哪个窗口都关闭着。中介带我去附近饭店吃午饭。出师不利,也没什么心情。简单吃了点东西,熬到快一点时又去公证处。找到上午那位女士,希望两个公证都能让我明天取。加急,一份440元。

笠日中午早早儿在公证处等着拿件儿。下午一点拿到后马上赶到过户大厅更改护照信息。没人排队,我们拿到号就坐到窗口。窗口里的女士看了我的资料,让我等一会儿。她拿着外务省那份文件到里面跟一位年长点的男士说着什么。男士翻看着那份海牙认证书。由于是玻璃窗口,里面情形一览无余。凑过来翻阅那份文件的人越来越多,也有拍照的。中介小伙子小声说:“他们大概没见过这种文件。”一会儿变成了一个小时,那位女士终于回到座位,很客气地说,公证书原件我要收下,这份海牙认证文件我复印一份,把原件还给你,也许你还有用。我表示不用还给我,除了更改护照信息,没有用的地方了。可她复印后还是还给了我。一边在电脑上更改着信息,一边和我聊了点闲话。比如,在日本多少年了,日本的生活怎么样之类。我小心翼翼回答,不敢越雷池半步。办完,四点半了。

我要求中介尽快安排过户。可中介要把资料上传给上一级部门,申批后才能过户。这就是流程。

上次卖房部分卖房款汇回了日本。现在政策是否有变不得而知。到北京第二天就给两个银行打了电话咨询。国有大银行那家说:得到外管局咨询。上次卖房汇款的那家地方银行告诉我:规定没变。

上次是先到国税局申请一份貌似“许可”的“税务备案表”(全称: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税务备案表)。然后到银行汇的房款。既然政策如故,我还是可以把一部分房款汇回日本的。虽房小钱数不多,可让我自己换汇折腾也是办法不多,聊胜于无!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时隔八年,不知国税局的要求是否有变。中介还没有可以过户的通知,就先去国税局咨询一下。

国税局在望京很大的一栋楼里。太大,里面显得空旷。进门左侧有人排队,过去一看是咨询窗口。我跟陪我来的朋友排着队观望着。询问者和被询问者很快交谈着办什么事,约定时间,然后要用手机扫窗口竖着的一个牌子,上面有二维码。苦了我了!手机在外边没网!我望向朋友,她很理解很爽快地说,用我手机给你预约吧。她跟里面人说明我们要办什么事,预约了时间,扫了二维码。然后去二楼等着叫号。楼上门口旁竖着一块一人高的二维码牌子,朋友轻车熟路的在那里又扫了一阵。国税局的办事效率很高。没一会儿,叫到我们。对柜台里的女士说明情况。她给了一份说明书,让我按照上面的项目准备资料。要求如下:

1.《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税务备案表》(这是一份固定表格,需电子版。)

2.书面申请表 (需电子版)

3.买房时的合同、发票、契税票及完税凭证的复印件。

4.卖房时的合同、发票、契税票及完税凭证的复印件。

5.出卖人、买受人房本的复印件。

6.卖房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如买房与卖房时使用的不是同一签发日期的身份证,需要同时提供新旧证件的复印件

及新旧证件的关联证明)。

回到酒店马上用手机操作填写1.2.两份表格,鼓捣半天也不行。跟中介小伙子联系,请他帮助填表(1)表(2),填好后,用微信转给我,我再转给朋友,只能麻烦朋友再跟我跑一趟。中介的年轻人填上了表(2),表(1)无论如何也填不上。他烦躁无奈地告诉我,表(1)无能为力。我没勉强他。回想起去年夏天申请签证网上填申请表时的情景,也是烦躁到近乎崩溃。准备这么多资料本来就很烦,对电子设备不熟的老人来说要求电子版表格更是雪上加霜。为什么不同时提供纸式的呢?决定不在网上纠结了,到时要一张纸式的表格填写一下,请业务员帮助输入电脑吧。此外,6. 的括弧中的要求令我坐立不安,更平添了些许烦躁和焦虑。新旧护照的关联证明公证我已经交给了过户大厅,以为只有那里要求,公证只做了一份。再去加急一份吗?回日本的行程已定,肯定来不及。

中介来通知,第二天上午十点可过户。

一夜未眠,决定过完户去国税局碰碰运气,手头还有外务省给我的那份海牙认证原件,多亏过户大厅的女士还给了我。税务局的人应该看得懂那几行英文,心存一点侥幸。

十点前到了朝阳区的过户大厅,地点不是更新护照信息的地方,这是个新的过户大厅。跟8年前过户大厅里里外外那拥挤不堪摩肩接踵的情形相比,这里门可罗雀冷冷清清。曾几何时,风景这边独好!如今,楼市确实出现了萧条之状。

过户手续不到5分钟,快得让我不敢相信。营业员说了两遍“可以了”我还怔怔地盯着她,舍不得离开还没坐热的那把椅子。营业员收了我的房本,在中介准备的买卖合同上签了名字,再就是让我摘下口罩拍了个照(这次回来感到不同以往的就是哪儿都拍照“留念”。)。

买家很快拿到了新房本。头天晚上他已经在网上交过税,今天省略了这一步。第一次见买家,是位退伍军人,友好爽快。给我复印了国税局和银行要求的新房本和几张税票,还主动加了我的微信。

昨日在税务局预约时间时,担心过户也许像八年前那样要等几个小时,所以故意约到下午四点。跟陪同的朋友商量下午开门就去,重新拿个早点的号。

如期盼拿到了下午2点的号。排到后先解释表格(2)填不上,业务员女士给了一张纸表格让我填。道声谢赶紧填上交给她。一摞子材料她一份一份认真看着,最后还是发现了我买的时候的护照号码与现在的号码不同,提出要关联证明。我乖乖从纸袋里掏出那份海牙认证原件。她看了半天,复印了一份把原件交给我并说“要这份文件的公证”。我解释说公证已经交给了过户大厅,可不可以容我再去公证处加急一份过两天送过来?但希望今天拿到“备案表”,明天便可到银行申请汇款,那儿审查需要的时间会长一些。她犹豫片刻,“你有复印件也行。”我突然想起更新护照信息时,中介小伙子好像拍了照。急忙打电话,他果然拍了照并马上传给了我。

女士座位旁边的一位男士一直在听我们的对话,我向他求助“可以蹭你的网吗?把我手机里的照片传给这位女士。”

“把手机给我。”

他很快让我手机微信里的照片飞到他同事的手机里。而这位女士又快步走到大厅另一端的一台电脑前,操作一番,微信里的照片就印刷下来了。我这边千恩万谢,连连鞠躬。中国的年轻人聪明灵活,办事时碰到热情善良的人,真是幸运!

过了一会,我拿到了“备案表”!而且,女士担心银行也会要求这份“关联证明”的公证,还给我复印了一份让我以作备用。对这雪中送炭,除了几声“谢谢”,深鞠一躬外,不知如何感激才好。在寒冷的一月天儿里感到格外温暖。

到北京已经8天。银行要求的材料全部拿到手,便到银行递交资料。银行员说审查大约需5个工作日,让我等电话。我讲了下周二要飞回东京,请酌情让我早点来办汇款手续。姑娘不置可否。我明白审查一定另有其人,只好回去等候。这次我没有老老实实地等待,打电话催了几次。

周五早上,银行仍没消息,焦虑难耐。今天如果不能去银行汇款,周末不办境外汇款,就得拖到下周一,下周一万一有何不顺,难道放弃汇款吗?又打电话催。过一会儿对方打来“你的合同不是网签,我们要网签合同。”

又是这该死的网签合同!

2009年买时中介做事还不太规范,里面内容不同,但封面的一行字一样。多亏我有上次卖房的教训,两份合同都在手。马上一页一页拍照传过去。毫无疑问,审查官只看了封面,没看里面的内容。几分钟后,通知我去银行汇款。欣喜!不到十点就到了银行。

八年前那次汇款是当天提交的所要求的材料,填了张表,用了不到半小时。万万没想到这次竟让我等了几乎一整天,下午五点多才走出银行,这还是我提前好几天提交了所要求资料的前提下。

这家银行一部分是隔着玻璃窗办事,一部分是银行员与顾客隔桌而坐。因没几个顾客,听我说办理境外汇款,就让我坐到一位姑娘对面。上午的两个来小时,只见这位姑娘拿着我的材料翻看着,往电脑里扫描着;一会检查一下网线,一会到里面走一趟复印什么,更多的时间就是盯着电脑等待。我则默默地望着她安静地等着。

11点多时,我忍不住问道“请问,还要多久?你在等什么?”姑娘说等老师回复。我判断她说的老师可能是她的上司。心里翻腾着,已经审查过了才让我来汇款的,还审查?我知道这不是姑娘能做主的事,没有流露出任何不满。耳闻近几年外汇管理严格,境外汇款也许要双重审查。

11:30的时候,姑娘从里面出来说“要给公证处打个电话核实一下你的公证书,电话打不通,可能人去吃饭了,下午一点上班再打,您先回去下午再来吧。”

“我几天前递交的资料,你们没核实吗?我不到十点就来了,既然核实这一项在流程中,怎么不早一点打电话,等到饭点儿才打这个电话呢?”虽然我语气平和,表情淡淡,但自己也知道话语尖刻。姑娘一副委屈无奈的表情,当着我的面又打,还是没人接。姑娘问我加了公证处人的微信没有?如果有微信,给她发个微信,让她接电话。我愣了一下,摇了一下头。我从不随便加不熟悉的人的微信。更没想过到哪个衙门口办事要求加微信。姑娘又说“曾经有顾客就是这么做的,因为公证处的电话不好打,而流程中这是必不可少的。”

不可思议!看来回国办事还是要灵活些。她让我也打电话试试,结果我们打到12点也没人接。姑娘也得吃饭,即使我不愿意来回折腾,还是知趣地说回酒店呆一会再来。多亏酒店离银行不远。

来的时候,酒店服务生帮助打车,没问题。可是从外面回去打车就不那么容易了。在路上拦出租车完全靠运气。上下班时间肯定无望。中午还好,我顺着路边走边举手,20来分钟终于有辆车停了下来。

下午一点返回银行。银行员去吃饭,一点半才回来。“耐心等待”成了今天的关键词。回来第一件事她告诉我公证处的电话打通,核实完毕。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她再一次次扫描等待她老师回复。不知道只是该银行系统如此操作境外汇款还是中国的银行均如此。是不是落后不敢断言,但是,效率极低!一份境外汇款业务要花一整日(银行员告诉我这是常态。)慢在哪里呢?我的观察是后台的“老师”怠工。我准备的材料合乎要求,否则,不会通知我来汇款。后台再复查,也可以理解。这种材料他们肯定不是第一次见,怎么检查也不至于花6、7个小时吧。更难以理解的是,负责核查的人为什么不与银行员在一起面对顾客,而是躲在电脑的另一头?那天在国税局,当着我的面,那位女士一份一份仔仔细细地看我的资料,也就20来分钟。我怀疑这位后台负责审查的“老师”要么不在电脑前,要么在“干私活”。

下午三点左右,我的忍耐到了极限,由于久坐有些腰酸背痛,便一会站一会坐的折腾。我的坐立不安让银行员有了压力,她也明显焦虑起来。

我问她“你老师知道你在等吗?”

“应该知道。”

我建议她打个电话,也许老师在跟同事闲聊呢。姑娘没敢打这个电话。

4点半左右,后台的老师终于“仁慈”地回复了OK。让我签了字,又一次拍照留念。电脑屏幕闪了一下,我看到了自己那张满面倦容有些面目可憎的脸。赶快戴上了口罩。

每次回国都观察到一个现象,无论是饭店、酒店的工作人员还是外面的行路人都没什么笑容,缺少点儿祥和之气。现在似乎能宽容地理解这些了。

最后我极认真地睁大眼睛核实了一下汇款帐号及地址。我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检查。无误,才放心交给那位姑娘。从银行出来,天色已暗。

网签款汇走,却没有什么喜悦。

                                                                                           2024年 2月

作者简介

張継濱简介:1983年来日。从事汉语教学40年,23年退休。女作协会员。

日本华文女作家 近期发表

首届国际冰心文学奖征稿通知

王一敏教授《伉俪事记》朗诵会在武汉卓尔书店成功举办

裘 索 | 完美的日子

刘迪 | 守望传统 --- 在《桂花之下》新书分享会上的发言

李音 | 《桂花之下》其中的“花见”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