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楼市迎来“二次拐点”,2024年房产市场走向或将明晰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18 | 时间:2024-04-04 01:44:07

楼市迎来“二次拐点”,2024年房产市场走向或将明晰

经过三年的持续调整,房地产市场终于走出了它本来的面貌。

根据该机构的数据,3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和同比开始上涨,涨幅分别为0.27%和0.82%,平均售价为1.63W/m²。

值得一提的是,3 月份的新房价格比 2 月份上涨了 0.13%,这表明动态越来越好。一般来说,如果连续三个月上涨,说明阶段性趋势已经确立,我们将再观察一个月。

另一方面,二手房似乎正好与新房相反。

全国 100 个城市二手房均价为 1.5W/m2 ,同比和环比跌幅分别为-0.56%和-4.8%。值得注意的是,3 月份的降幅也比 2 月份高出 0.19%,因此同比降幅总计为-4.8%。

换句话说,如果您的第二套住房在 2023 年 3 月之前没有售出,那么如果您有一套 100 瓦的住房,您已经损失了 4.8 瓦,因此您可以计算出您的住房损失了多少。

统计局数据显示,二手房价格从最高点下跌至今,均价累计跌幅达 23%,相当于连续 23 个月下跌。

为什么新房和二手房的流动速度如此不同?

首先要普及一个小知识点:新房价格高于二手房价格,这是正常现象。如果从这个平均差价来看,我们知道(16300-15000)*15000*100%=8.6%,一般来说,高出8%-10%是合理的。

如最近上海房地产卖了近200亿,其实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板块价格倒挂,新房销售价格相差20%以上,一套4000W的房子,如果按照周边二手房价格计算,账面波动1000W,不抢才怪。

如果再套用这个公式,新房的售价应该只有 5500 瓦。因此,如果您不知道周围新房的价格是卖高了还是卖低了,只需直接与周围同等质量的二手房价格进行比较即可。

当然,目前的市场是不正常的,开发商往往没有勇气将价格定得高于周边地区。对于现在购房的人来说,购买新房肯定要比二手房便宜得多,当市场趋于正常时,这种潜在的差异就会逐渐显现出来。

回到解释新房和二手房相互流动趋势的原因这个问题上来。

事实上,我去年已谈过这个问题。新建楼市与二手楼市的表现差距会越来越大,原因很简单,虽然建了很多房子,但无论是内部户型还是外立面,都是大批量生产模式下留下的时代产物,经不起岁月的侵蚀。

另一个根本原因是,除了个别一线城市,99%的其他城市都不需要那么多高楼大厦,比如深圳,地价昂贵,城市开发强度不超过 50%,其他城市空地开发绰绰有余。即使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20%的建成区面积也比较低。说白了,以前一直控制供地节奏,多数方向是建高楼,20层以上、三四十层的住宅比比皆是,是符合当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速度的。

然而,随着国家宣布楼市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各省市开始扭转以往的供地方式,改变了以往的安排,从一线城市到五六线城市,容积率大幅下调,对应产品一栋别墅,从几层楼,到十几层的洋房,大型摩天大楼一夜之间消失殆尽。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大型摩天大楼目前占据了二手房销售市场的主导地位,因为业主们知道自己有更好的产品可以购买,所以即使价格很低也在出售,而很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

因此,你会发现,以前单价高、寿命短的高端产品,现在的价格仅为三年前的 55%-75%,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有机构曾用过一句非常贴切的话:"看看你所在城市的二手房价格表,里面全是降价信息。"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当前二手房市场的困难。

我们说 "第一个拐点 "是 "新房二手房走势相反",那么 "第二个拐点 "是什么呢?这就是 "土地拍卖市场也开始两条腿走路"。

据该机构统计,2024 年前三个月,全国 300 个城市土地出让金达 2180 亿元,同比增长 10%,住宅均价更是同比增长 23.5%。

像北京、上海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土地拍卖往往是摇号出让,有的地块有几十家房企竞争,往往要经过几十轮、甚至上百轮的报价争夺,你不能说它们不激烈。杭州、合肥、厦门、苏州、宁波等城市纷纷推出 "新地王"。

与此同时,杭州楼市宇宙中心出现了3月29日的土地流拍情况,5宗地块出现了两次流拍,占比40%。

我们说,冷门市场往往最能发现 "金子",全国楼面均价大幅上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城市为应对市场低迷,纷纷尘封多年的 "好东西",多年不出让的地块也开始出新,且容积率和位置极佳者居多。地块的容积率和位置大多极佳。开发商敢拿地,并不是说当前市场敢拿地,而是源于一种叫做确定性的说法。

比如苏州每平方米6.5W的住宅用地,附近的二手房价格是12W,密度低至1.0-1.02,完全可以改造成别墅产品。即使其他地区的人不来买,一旦这个产品上市,消化的也是本地区的客户。

同时,地段差、容积率高的住宅地块并不能保证开发商的盈利,他们宁愿失去市场份额也不愿陷入困境。

分析至此,我们应该清楚一个逻辑,无论是本轮楼市的第一个拐点,还是第二个拐点,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可以说是出奇的一致,即楼市分化时代的到来,这意味着2024年楼市的两个主要方向还是明确的。

首先,质量改进之家将是面包和黄油。

该行业的一些资深专家指出,目前市场上有 90%以上的住房不符合住房发展的趋势。它们只是解决了住房短缺的问题,并没有满足人们对舒适生活的需求。

国家自然将此视为关键点,住建部今年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大力建好房子,另一个是未来房地产发展空间巨大。这很微妙,但也很清晰。用一位著名专家的话解释如下:

在未来 20 年内,我们的人均住房面积不会超过 40 平方米。至少有一半的房屋将被拆除重建。

不得不说,现在还有大量的房屋需要拆迁安置,以后还要建设品质提升房,涉及到相关产业链的产值、就业、经济发展等,都是不可估量的前景,所以房地产发展的空间不能太大。

二是同质化的刚性住房可能成为烫手山芋。

有人不止一次说过,市场上大量的社会福利房(事实上,现在很多社会福利房都是市场上新建的商品房,有的是以住房券的形式安置,有的是直接购买社会福利房),将与现有的新拆迁户住房直接竞争,后者将处于完全的劣势。

什么叫低需求的同质化住宅?首先是面积小了,现在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取消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占房产比例不超过70%的规定,因为管理部门意识到刚性需求越来越少,像这种小三房,除了空间够用外,每个房间都比较小,而且一个卫生间也不符合改善型家庭的需求。

第二,房龄高:目前,85% 以上的二手房广告房龄超过 10 年。如前所述,高周转时期建造的房屋无论在材料还是劳动力方面都不耐用。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楼盘质量不好、与周边城镇对接不畅等等,都会影响新建房屋的价值。此外,还有一个因素,主要是 20 多年前房地产业发展迅猛,这类房子开发得比较多、比较快,说白了就是存量很大。如果要厘清 "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这句话的含义,大概就是指这类房子供大于求。

最后,不要错误地认为你身后有很多房子可以拆除,你可以从你的房产中发大财,这是不现实的。

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有一幢大型摩天大楼,有三四十层,按照1:1.5的拆迁款比例,加上建筑成本和其他税费等,楼层要翻一番才不至于亏本,这现实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不符合住宅发展的趋势,但也无法计算,当然也不会有人主动找你拆迁。

当然,如果建筑本身比较低矮,即使你不介意,别人也会主动找你谈拆迁的事--毕竟,你是好人,我是好人,大家都是好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