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回暖的风向标是高房价还是高销量?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24 | 时间:2024-04-24 12:55:05土地交易不可能一直高速增长
让房价在高位运行在很多国家都成功了,像美国、日本、德国等。当然,人家毕竟是发达国家,经济水平相对较高。但这一套现在已经行不通了,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让中国进入到发展瓶颈期,毕竟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可以做到连续几十年高效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是个奇迹。
“长期依靠卖地收入作地方主要收入来源”的案例至今没有一个国家有,包括美国、日本等都是靠着房地产税来维持地方上的运转,而不是靠卖地收入。维持一个长期高额的卖地收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老百姓买房的心永远在路上
刚需也好,投资也罢,观望情绪一直占据主导,捡漏的心从没放下来。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觉得价格还能再降。全国房价一降再降,武汉作为新一线,新房价格自2023年7月以来,已经开始了8连跌,何时抄底?
第二,对政策福利期待太多。武汉的政策释放一直是小步慢走,谨慎释放,这种去年以来持续不断、层出不穷的挤牙膏式的政策,表面上是利好于民,实则让购房者更加观望,总觉得更多的利好还在路上,“大招”未出,谁敢轻易一蹴而就?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出现“小阳春”,而未有实际翻盘的原因。
第三,噱头还是真实惠难分真假。各类跌破底价的降价信息,叠加公众媒体的大肆宣扬,不闭幕的“线上”房交会,让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对“房价会还会更低”坚信不疑,无法理性思考。
飘红的市场才有买不亏的机会
期待着能够捡漏的你先冷静下来,想想这种心理是不是似曾相识?比如炒股,你有过几次真的抄到底了?为数不多的几次盈利是不是都在大盘全线飘红的时候,勉强分一杯红利。房地产也一样,它只是一种价值相对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你要想有所收获,就需要市场红盘。作为老百姓,你既没法得到一线市场数据,又没有调研团队作分析,从何而来的抄底能力?
你不要认为搜搜看看那些房产“大”V的软文就是市场调研了,武汉的几个所谓的“购房师”、“咵房老哥”,每篇文章里都留了个人微信,建了购房群,文章写一半就说收费带你看房,连盘都没实地踩过的口嗨“专家”,你真的相信他们会手把手教你买房吗?在我看来,你更应该去拉黑他们,而不是去把他们说的当购房参考。
所以说,与其祈求不买亏,还不如祈求它持续上涨,半路上船就不能靠岸吗?
良性运转的开发商才能守住宜居底线
首先我们要明白,开发商是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都是自负盈亏的,资金是前提,从拿地到建工验收以至收房交付,都要严格的执行成本核算,一个开发项目少则5年,多则无法预估,期间还可能经历市场、政策的变迁,或不可控因素的发生,要知道绝大多数开发企业的资金链是高速极限运转的,在前5年还是“日光盘”行情的情况下,它们有的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突发的3年疫情让它们无力应对,雪上加霜拖垮这么多企业,就连X大、X科、X达这些曾经的壮丁企业都撑不动了,可以想象开发企业的资金链是多么脆弱。
在市场下行的今天,全国各地的政策刺激、“白名单”资金扶持成了开发企业的救命稻草,本能的止损祈求能够保本离场。离场后呢?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买的房怎么办?要知道收房后的五年开发商是要承担质保的,倘若它们运转不起来,小区配套建设、小区绿化、小区物业、主体外墙、电梯等怎么售后?难道要预支维修基金来解决吗?你可能会说,不建好那我不收房,或者维权投诉,心力交瘁的维权路是你想要的吗?享受居住乐趣何尝不是更好的结果呢!
房价高位运行才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日前,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武汉市城乡建设局、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推进新型住宅设计创新试点工作的通知》,以进一步促进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推进住宅产品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也意味着房地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拉开序幕。
“高品质”就是今后房产发展的代名词,从武汉的几处楼盘能看出,好的房子,不仅没降反而在微涨。汉阳银孚首府从开盘到最后的清盘,成交均价由1.4涨到1.5。二七滨江的三大豪宅楼盘已经酝酿涨价了。卖得好的龙湖御湖境、光谷润府、万科光谷锦曜、万科云泊江岸,价格坚挺,每月的备案数据都是在大几十套。房产的定位趋势就是走高端化,高端就意味着高房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