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的风向转变的真的是太快了。

新政首夜,深圳有楼盘24小时不打烊、通宵卖房,半夜12点,营销中心依然灯火通明,挤满了购房者。
此外,深圳住宅成交上涨的话题也排在热搜第二名。
据统计,5月6日-5月12日,深圳新房住宅共成交450套,环比上升40.6%。
几天不见,深圳楼市就起死回生了?
深圳楼市回暖了?
这波楼市刺激政策,密集且超出预期。
核心亮点:
1、首付已经足够低了。
2、购房利率可以无限低了。
3、公积金再度降幅利率。
4、国家将哪些卖不掉的房子买回来,当保障房。
受这4个政策的影响,一夜之间深圳的市场情绪发生了逆转。
最直观的感受是,新政之后,一些业主心态反弹,部分原本处于观望中的购房者也开始加快入市节奏。
这一现象在宝中地区的鸿荣源胤璇楼盘开盘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该楼盘在周六开盘当天,有258名购房者参与竞购129套房源,房源的总价在909万至1892万之间。
最终,楼盘售出了126套房源,去化率达到了惊人的97.7%,单日销售额高达14.9亿,几乎达到了日光的水平。

荣源胤璇楼盘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位于宝中,周边配套设施完善,生活便利。
然而,从产品本身来看,其景观和采光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受到了一些购房者的嫌弃。比如景观、采光、体量小,没小区花园等硬伤。
尽管存在明显的优缺点,但楼盘的开盘销售情况依然火爆,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517新政的推动作用。
为了抓住政策带来的市场热度,龙华清湖的一个项目迅速取得了预售许可证,并在夜间开盘,甚至通宵销售。

从上图可见,项目的售楼处人潮涌动,场面非常热闹。据案场人员反映,他们一夜未眠为购房选房服务。龙岗大运的星河·盛境御府发布热销海报,新政后首日(5月18日)劲销9套。福田的中洲湾迎海,中洲湾迎海新政首日截至18:00前,卖了1.1亿。
一线销售人员的感受也能说明深圳楼市的回暖,有销售人员吐槽:由于市场人气异常火爆,深圳已经出现了多个取消折扣的新房项目。比如光明金地峰境誉府宣布从5月20日起房价将上涨1%。
比如坪山佳华沙湖广场项目案场销售优惠减少3万元/套。龙华的中洲迎玺楼盘,在限购政策放松后,需求迅速升温,许多户型和楼层的房源已经售罄,据悉该项目也计划取消折扣优惠。
此外,深圳506新政的实施放宽了购房限制,许多在深圳工作、在邻近地区购房的人群,由于积累了在深圳购房的资格,已经开始考虑买回深圳。随着市场以及政策的调整,当凤岗的新房价格还在2万多,松山湖的新房价格在3、4万时,深圳光明、龙岗新房的性价比就逐渐凸显。为了查明火爆现象背后的情况,我查了一下深圳中介平台的数据。其中贝壳新房统计,5月18日贝壳当天喜报175单,其中新房1600组带看、120套成交,二手55套成交。据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数据显示,上周(5月6日-12日),深圳二手房签约量约1361套。
比如,华润城出现一套房迎来34批看房量的局面,甚至一天就成交了4套二手房。截至昨天,一线中介告诉我,华润城5月共成交超过17套。在这里要明确的是,决定短线资产价格的要素是供需,决定长线资产价格的要素其实是产业。上个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对房地产行业有了新提法: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在18个月(不含)-36个月之间的城市,要按照“盘活多少、供应多少”的原则,根据本年度内盘活的存量商品住宅用地面积(包括竣工和收回)动态确定其新出让的商品住宅用地面积上限。紧随其后的是深圳开启松绑限购,把限购的范围放在了:我统计了下深圳目前全市新房库存量,共计5.2万套。按2023年月成交2635 套来算,去化周期约20个月,已经超过18个月的警戒线。具体来看,大鹏新区的去化周期最长,达到了41个月,其次是深汕,去化周期为34个月。光明和坪山两个区域的去化周期也相对较长,均超过了20个月。即便是在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南山区,去化周期也达到了27个月。面对这一问题,深圳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从土地供应的角度进行调控。去年,深圳土地供应量明显减少,全年仅出让了14宗宅地,与2022年相比,供应量减少了一半以上。截至5月19日,今年深圳在土地出让方面仅有一块,位于龙华区民治街道。尽管深圳市场上存在多个旧城改造项目,但由于拆迁、建设等复杂因素,这些项目的入市时间存在不确定性,无法为市场提供明确的新房供应预期。所以,未来一两年深圳市场上可售的新房数量究竟是多还是减少,相信这个问题的答案你已经心里有数。自2016年上半年开始,深圳楼市的涨价趋势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因为有批量崛起的新兴高附加值产业,比如以腾讯、大疆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企业的崛起所影响。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深圳的城市形象,也为深圳带来了大量的高收入人群,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同时,高收入人群通过消费、购房、享受公共服务等方式,推动了相关资产的溢价,进而将货币传导至更广泛的人群中。这一过程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行为和投资决策,对深圳楼市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今,到了新的产业升级十字路口,你会发现深圳产业依旧充满活力。以华为为首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2.5万亿,排名全国第一,约占全国规模的六分之一。观察其他城市的发展历程,目前处于领先地位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和杭州,在过去二十年中都紧紧抓住了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机遇,最终成功吸引了大量的上下游企业、人才和资本,从而展现出了强大的经济活力。所以,一座城市在当下,如果同时错失上述风口,GDP很难不掉队,高收入人群自然会很少。在供应端减少和需求端实力(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市场面终会走到一个全新的“微妙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