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嫂市场火爆,月薪直逼两万,繁荣背后却乱象丛生
作者:admin | 分类:家政服务 | 浏览:110 | 时间:2024-05-27 22:04:00随着“二胎政策”的到来,月嫂市场持续火爆,不少月薪过万的“金牌”月嫂依然供不应求。尤其是春节期间,家政服务需求量大增,服务价格也随之上涨。在郑州,“金牌月嫂”最高月薪可达1.8万元。但记者发现,一些月嫂自称是“金牌”,却没有培训经历、相关证书、工作经验。“金牌”月嫂必须持有的高级保姆等证书发放混乱,几百元就能买到。一些家政服务公司甚至自己制作“金牌月嫂证书”。(新华社)
月嫂的身价不断上涨,但这并没有阻碍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数据显示,不少月嫂月薪近2万元,几乎是名副其实的“金领”。在“金牌月嫂”大行其道的今天,消费者们不得不用真金白银去买单。但如果深挖下去,我们最终会发现,在这片繁华景象的背后,或许隐藏着不少乱象和层层泡沫。月嫂身价重新定价、服务费暴涨的过程,伴随着太多的资质造假和故事营销。某种意义上,这已经可以算是一场集体市场骗局了。
无需培训、无需考试郑州月嫂家政公司,只要交几百元钱,就能拿到所谓的“金牌月嫂证”。这个情节似曾相识,在很多专业等级认证领域都发生过。只不过,月嫂行业更加松懈,发证更加滥用。其实,所谓的“金牌月嫂证”根本就是凭空捏造的概念。公共部门颁发并认可的相关证书,只有“母婴护理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职业资格证”。现实中,各协会、公司推出了各种名目繁多的“月嫂证”,靠“卖证”赚得盆满钵满。
月嫂到底有啥水平、有啥能力?除了那些正式的官方证书,当然也可以有市场化的评价。但即便交给市场,也要遵守最低标准、流程和底线。如今花钱买证、到处拿“金牌”的荒唐现象,不仅极大干扰了民众的消费决策,也从根本上透支了整个行业的公信力。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是,高级保姆资格认定的实施部门已经下放给相关行业协会。但从反馈来看,一些行业协会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自律和自治,反而和一些中介、培训机构一起成为卖证赚钱的参与者之一。
靠“买假证”和“讲故事”支撑起来的所谓高端月嫂,注定是昙花一现。此前消费者受制于信息不对称等客观因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了不少假冒金牌月嫂过高的工资。随着内幕被慢慢揭开,那些欺世盗名的人,终将露出真面目。的确,月嫂行业在定价上需要分层、差异化,只有真正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评价体系普遍应用,才能真正做到优胜劣汰、公平定价。“金牌月嫂”工资高不是问题郑州月嫂家政公司,问题是有没有起码的诚实和信誉,价值是否对等。
月子护理行业“买证”乱象并非孤例,尤其在相关部门连续取消多批专业资格许可及认证事项后,随着专业评价权移交给市场和社会,相关资格证书虚拟化、货币化成为需要警惕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月子护理并不是唯一一个虚增、造假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