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粮食安全保障法施行,耕地管理保护政策重大改变,你了解吗?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65 | 时间:2024-06-11 12:02:54

【关注农村土地政策动态,洞察农民生产生活状况,专业解读,深度分析,解答疑问,敬请关注《土地观察》!】

我国的土地政策_土地国家政策_土地政策

耕地管护将再度收紧,我国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多年,但这指的是“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政策一直是非农建设占用多少耕地,就必须通过复垦、恢复进行补偿。

将于2024年6月1日施行的《粮食安全法》对这一制度作出了重大修改,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各类占用耕地行为”我国的土地政策,确需占用的,应当依法落实“补耕地”责任,“补种与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土地国家政策_我国的土地政策_土地政策

从“非农建设占用”变为“各类占用”都要求落实补耕地责任,应该算是政策上的重大转变。“各类占用”的范围过大,不仅包括建厂、建房、修路、开挖河道等非农建设,还包括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挖塘养鱼、设施农业等农业活动。只要改变耕地类型,就必须补种同等数量、同等质量的耕地。

从“小额占地补偿”到“大额占地补偿”的重大转变,背后有何考量?对耕地保护是利好还是利空?以下三点,彰显了这一政策转变的重要意义。

土地国家政策_我国的土地政策_土地政策

(1)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过去实行的耕地“占补平衡”,只是在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时才要求补充耕地,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耕地不会因为大量非农建设而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耕地总量不会减少。根据“全国三次土地调查”结果,2009年至2019年,全国耕地减少了1.13亿亩,大部分流向林地和园地,其中流向林地1.12亿亩,流向园地0.63亿亩。

因为过去对种植树木和发展林果业占用耕地控制不严格,占用后又没有进行补充,造成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实行“大规模占补”,无论是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还是占用耕地造林、发展林果业、建设养殖场等改变耕地土地类型的行为,都必须实行“占补平衡”,这样才能真正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

土地政策_我国的土地政策_土地国家政策

(2)有利于提高补充耕地质量。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大量耕地被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而且占用的耕地大多是城市周边地势平坦、肥沃、水资源充足的优质耕地。“占补平衡”一般通过复垦适宜种植的土地来实现。随着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沙地、盐碱地、裸地等草地不得不纳入耕地后备资源。但这些资源存在诸多先天不足,复垦的耕地很难与占用的耕地“同质化”。

在“大占大补”制度设计中,在扩大“占补平衡”范围的同时,“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的来源也进一步放宽,不再局限于复垦未利用地我国的土地政策,而是扩大到各类未利用地和林地、果园、低效闲置建设用地等各类非耕地,这将有效提高补充耕地的质量。

土地国家政策_土地政策_我国的土地政策

(3)有效防止山地向河道挤占耕地。非农建设占用大量耕地,需要通过土地复垦来补充。但随着平原地区平整耕地后备资源逐渐减少,只能在山顶或坡地复垦耕地,同时将山脚下的平地用于其他农业用途,如林地、园地等。

按照新的“大占大补”政策,耕地补充来源将扩大到林地、园地等农用地。这意味着山脚下的林地、园地可以开垦成耕地补充土地,山上的未利用土地开垦成林地、园地等农用地,实现“宜林则造林,宜耕则耕”,打破“上山下河就耕地”的恶性循环。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