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专家建议将情绪管理等纳入职业培训,改善家政工生存状况

作者:admin | 分类:家政服务 | 浏览:63 | 时间:2024-06-17 12:04:22

谁能解决家政工的烦恼?

专家建议职业培训应纳入情绪管理、权利意识、社会适应等内容

阅读提示

家政服务市场蓬勃发展、制度建设不断推进、教育培训不断加强,家政工人过得怎么样?记者采访发现北京钟点工家政服务,他们还面临一些困扰,如工作与生活界限不清、养老服务人员价值被低估、非正规就业导致权益问题等。专家呼吁,推动家政服务行业制度建设,完善流动家政工人社会服务。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公布了18个新职业北京钟点工家政服务,并对19个职业信息进行了调整变更,其中在“家政服务人员”职业下增设了“组织人员”工种。

3月15日,上海开放大学家政学本科班开学,50名“新生”在三年内完成学业后将获得法学学士学位。

在家政服务市场的蓬勃发展、制度建设的推进、教育培训的不断加强下,家政服务员的生存状况如何呢?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住家保姆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

“在别人家里不能那么随便,坐、睡都要有规矩。”在北京工作3年的家政服务员崔红谈起在雇主家的工作经历时如是说。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于2019年6月至10月对北京和济南两地1591名家政工人进行了访谈,并于近日发布调查报告。

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八成以上家政服务员住在雇主家中,主要从事养老、母婴护理等工作;在济南,仅有10%的家政服务员住在家里,且绝大多数从事白班和小时工工作。

崔红是一名住家家政工,年近50岁的她,负责照顾两位和父母年龄相仿的老人,平时就睡在雇主家的沙发上。据她透露,在北京工作期间,每月工资能达到6000元左右。

调查认为,实际收入水平应将工作时间考虑在内,尤其是工作与休息时间模糊的住家保姆。数据显示,两地住家保姆每日平均工作时间均超过13小时。其中,月嫂每日平均工作时间长达15至17小时,住家育婴保姆和老人护理员每日平均工作时间也在13至14小时。主要从事养育护理工作的住家保姆,工作与私人生活在时间上重合较大。

对于同样从事住家保姆工作的张雪来说,她每周的休息活动就是去商场坐坐。“去商场很放松,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由于家政服务员的工作地点是私人家庭,她们的空间隐私性比较模糊。在北京八成以上的住家家政服务员中,32.5%与雇主家住在同一房间,5.4%住在雇主家客厅、阳台、楼道等公共空间。

休息时间和私人空间的缺乏,要求住家保姆时刻注意情绪管控。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北京、济南两地住家保姆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7.3%、8.9%,明显高于非住家保姆。

崔宏说,长期住在雇主家让他学会了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嫂子打电话说我妈妈得了结肠癌,需要做手术。我很想哭,但在客户面前又擦不掉眼泪。”

调查项目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萨志红表示,住家家政服务人员工作时间长,工作与私人生活界限模糊,工作环境中情绪压力难以释放。她呼吁规范雇主和家政服务公司的行为,加强监管,并将情绪管理、权利意识、社会适应等内容纳入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培训中。

护理人员劳动价值有待提升

“养老行业有一句话:我们的工作就是让老人活得更有尊严。”54岁的养老护理员唐兰这样看待自己的工作。2014年,她从石家庄来到北京,考取了养老护理专业证书,现在服务于海淀区一所大学的退休教师。

老龄人口不断增长,导致市场对像唐兰这样的养老护工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她们的劳动价值却被低估。调查显示,家政工人资内部分化明显,月嫂平均小时工资最高,养老护工最低。北京和济南受访的养老护工平均小时工资分别为14.8元/小时和14.2元/小时,仅为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61.7%和74.3%。

萨志宏指出,养老院护工价格低廉与社会对其劳动价值的认知有关。“养老,特别是失能老人的护理,其实需要很多专业知识,但往往被看作是无偿家务劳动的延伸。雇主也更愿意加大对下一代的抚养投入,这降低了养老的购买力。”

崔宏在照顾一位患病的男性老人时曾被“折磨”了好几个月。“当时我就觉得撑不住了,早上6点就要起床照顾他,从晚上8点到凌晨3点,中间还要经常起来给老人排尿、送水,一个小时都睡不好。”唐兰还说,雇主们以为照顾老人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但同时又要求护理人员在情感上把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其实这其中需要的精力比想象中的要多得多。

因此调查认为,应针对家政服务行业制定专业技能和薪酬水平标准,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培训、薪酬、职业准入、晋升等制度,同时给予养老护理人员政策支持,如根据服务年限、服务质量给予相应的社会保障等,提高养老福利,降低养老护理人员的离职率。

提供有利于农民工就业的社会服务

张雪照顾的老人有段时间病倒了,担心老人独自在家不方便,她主动要求周日晚上回去照顾老人。“后来我就一直周日晚上回去,老板也习惯了,也没给我涨工资。”但她也说,这都是小事,自己也不在乎。“要是关系闹僵,老板要求换人,我可就丢工作了。”

随时可能结束的雇佣关系是家政工人就业不稳定性的表现之一。调查显示,虽然北京、济南两地家政工人平均工作年限都在6年以上,但工作稳定性较低。除月嫂、钟点工等两类频繁更换雇主的家政工人外,2018年北京、济南两地家政工人平均更换雇主的次数分别为1.9次、1.6次。

稳定性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家政工市场在用工方式上的正规化。调查显示,在签订劳动合同的家政工中,北京和济南分别有超过50%和60%的家政工与家政服务公司和雇主签订了三方服务协议,也有少部分家政工与雇主签订了私人服务协议。北京和济南仅有1.6%和0.4%的家政工签订了受劳动法保护的正式劳动合同。

不过,萨志红认为,“稳定性低有时也是家政工主动选择这个职业的原因,她们需要随时能四处奔波照顾家人。”数据显示,以外出务工女性为主的北京家政工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撑,2018年家政工收入平均占到家庭年收入的60%。同时,72.9%的北京家政工在过去一年中“总是觉得工作忙,难以兼顾家人”。

调查建议推动建立合同签订、休息权保障等行业规章制度,加强家政工合法维权意识,加大安全防护培训力度。同时,从制度上提供有利于流动妇女就业的社会服务,对流动儿童托育服务给予补贴,解决流动儿童在流动地就学问题,提高相应的社会保障水平。(记者 刘晓燕)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