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五局项目经理辱骂员工事件引发关注,公司已展开调查并对涉事人员做出停职处理
作者:admin | 分类:招聘求职 | 浏览:642 | 时间:2024-08-12 22:05:16近日,一则关于中建五局项目经理张某在微信工作群中辱骂员工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针对此事,中建五局已展开调查,并对涉事人员进行了停职处理。
这个群里有26个人,名字叫“南x丽晶项目部”,潘某首先问刘虎施工日志的事,刘虎回答说:安全员写的施工日志?
近日,应急管理部、国资委与某石化企业安全生产谈话时,应急管理部副部长指出,要敢于直面,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肉,坚决克服以下错误倾向:认为安全生产是安全管理部门的责任,“三管齐下、三个必须”没有严格落实,业务部门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业务和安全管理没有落到实处,安全管理部门没有权威,成了替罪羊部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落到实处。
这种现象几乎是我国各行各业的普遍问题,也是我们无法做好安全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可以称之为企业最严重的安全隐患。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或许你会感受更深刻:
如今,几乎找不到一家没有安全机构或安全管理人员的公司,但为什么仍然发生那么多事故?
“观言观色”很重要,安全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精神抖擞,干劲十足;事故频发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则垂头丧气,士气低落。现在强调的是企业内部的制度生态,也就是机构之间的关系。考察一个企业的安全重视程度,就要看安全管理机构的地位。安全管理机构地位高,安全管理人员就有权威,人人都听他的;安全管理机构地位低,安全管理人员胆小怕事,没人敢“得罪”,生产就不能保证安全。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曾说,“要判断一个组织是否重视某种理念,只要简单观察他们安排的领导团队就可以了。”我们之所以单单列出安全机构的地位,是因为企业中安全管理机构的地位,对于企业是否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是否“以人为本、关心生命”至关重要。
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早年是中石化下属企业经理。1987年,他升任中石化副总经理时,安全部还只是生产部下属的一个部门,“五六支枪”。他主持生产后,把安全部升格为安全监察局,与生产部平级。1992年机构精简,因与总公司高层意见不一,安全监察局降格为只有五六个人的安全部。结果,当年中石化就发生了一系列安全事故。次年,中石化重新组建了安全监察局。这些年,很多人听人说中石化是中国最大、安全生产最好的企业,却没多少人注意到安全局在中石化的强势地位。
有个关于“五官争功劳”的小故事——年底评选先进部门时,CEO的“头儿”要求各部门发扬表扬自夸精神,自荐或推荐他人。销售经理的“嘴巴”说,销售渠道是他们打通的,业绩好功劳最大;品管经理的“眼睛”说,销量好归功于质量好,质量好的功劳要归品管部;研发经理的“耳朵”说,产品好归功于设计好,没有研发部就没有好设计;财务经理的“鼻子”说,业绩好归功于成本控制好,财务人员的后顾之忧重重……各部门都加入到争功劳的大合唱中,唯有肩负生命健康重任的安全部经理无话可说,仿佛这一年除了花钱,再没有别的成绩了。
上级最后说,鼻子、眼睛、耳朵、五官都是争功的,都以为自己很重要。它们的确很重要,但是你知道哪一个最重要吗?生命最重要。没有生命,五官也是没用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安全是重中之重,是基础,没有安全,一切工作都是白费。
再举一个行业内有代表性的例子。中海油南海油田的施工单位中,有一家来自美国的菲利普斯公司。这家公司对安全、安全部门的态度非常明确。菲利普斯规定,生产管理最重要的是安全,没有安全和环保,生产就无法进行。公司有好几个部门,其中安全管理部门就是负责健康、安全、环保的,叫HSE,是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健康)、(安全)、(环境)。安全与员工健康环保相结合,是国际安全管理的大势所趋。国内有些公司在引用HSE管理时,加入了质量(质量)管理内容,称之为QHSE部门。公司规定HSE部门是第一部门,其他部门负责人可以从外面聘请,但HSE部门负责人不能聘请,必须是国内培养的有经验、懂系统工程、善于安全管理的人才。
我们的企业应该从中受到启发,知道公司里哪些部门是最重要的。
安全、人才、效益三个部门应该站在龙头位置,开会、发文件坐在前排。国内企业管理逐渐走向现代化,组织结构逐渐走向科学合理,改革开放前没有的财务总监、营销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等岗位,都出现在企业的岗位序列中。但安全总监这个岗位在国内很少见,而在外企,尤其是在高危行业,却很常见。有人认为“安全总监”只是一个好听的名字?其实不然,如果企业里一般安全管理部门的级别和各部门的级别一样,那么安全工作的管理往往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监督力度也不强。
外企越来越意识到,如果一个安全机构的领导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部门经理,很难有足够的权威,还会产生我们所说的“篮子现象”——各部门把安全管理部门看成一个篮子,把自己的安全管理职责都扔到安全管理部门这个“篮子”里。而“安全总监”就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安全管理机构的领导变成总监,比各部门领导高一级或半级,安全专业技能强,资历较高,以监督为主,独立行使安全生产监督权,有很大的监督和处罚权力。
如今,企业都有CEO(首席执行官)、COO(首席运营官)、CFO(首席财务官)等,而安全管理则被称为“CSO”。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安全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CSO(首席安全官)应运而生。美国在线时代华纳、Sun 等大公司也都设立了CSO。CSO在不同的公司有着不同的含义,有的负责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公司财产的安全,有的负责防止公司网络受到黑客的攻击,有的则主要负责保证所提供产品的性能和安全。CSO的注解也越来越多,现在被称为“首席安全策略师”。职责范围要求CSO要从管理角度而非技术角度预见和防范潜在的安全风险,能够指挥和处理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各类安全问题。著名“猎头”公司 对390位财富1000强企业的CEO进行了调查,高达95%的人表示对CSO感兴趣,25%的人表示准备聘请CSO,8%的人已经开始招聘CSO。
国内外的厂长都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这是共同点。但无论是安全总监还是CSO,国内企业都很难找到相应的领导岗位。我们分管安全的副领导也分管生产,没有一个是专门做安全的。这样就会容易在生产紧张的时候忽视安全施工安全员岗位职责,不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安全管理上。
人们常说“有成绩才有地位”,但对于安全管理来说,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有地位才有成绩”。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地位重要了,才能谋划重大决策,发挥重要作用。安全管理机构成为企业的第一部门,有了第一部门的权威,整个企业才能形成重视安全管理的氛围。
下面我们来看看网友提供的真实案例:
XXXX年的一天下午,某集团公司正在召开年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正在作年度工作汇报。
他说:“我们公司去年的销售业绩很好,利润增长了近10%,公司在一些新市场取得了很多突破,在员工数量不变、生产线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了20%。
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大:“但是我们的安全问题还是挺严重的,去年我们发生了一起机械伤亡事故,一起火灾事故,工伤事故20多起,比去年多了8起。我们还被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罚款10多万,被环保部门罚款5万。如果不是王先生找人协调,这家企业早就被关停整顿了。”
这一刻,会议室里99个脑袋全部转向了公司的“安全总监”!
哪知保安张主任突然站起来大声说道:“请不要用这种眼神看着我!”
张先生问常务副总裁:“这些发生事故的员工是我招进来的吗?”常务副总裁摇了摇头。
然后他问:“他们部门级安全培训、班组级安全培训是我教的吗?”
然后他指着分管生产的副总问:是不是我安排他们干活受伤的?
然后指着设备部负责人问:“有问题的设备是我买的吗?是我安装的吗?每天检修是我负责的吗?”
当然,被问到的人也只能摇头。
既然安全部不负责招人、安排员工作业、采购设备、安装维修设备,那为什么出问题了别人都看着我呢?安全张主任的一系列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张先生继续说:就今年发生的这起机械伤人事故,我们安全部在去车间检查的时候说过很多次,机械齿轮不能露在外面。要么加装安全罩,要么买机械格栅来装。有没有人听?准备采购机械格栅的时候,从设备部推到采购部,再从采购部推到财务部,最后他们怎么说的?因为太贵,还在采购!采购两年了,还没落实,这笔钱能省下来吗?发生火灾的地方早就存在隐患。安全部也下达了整改通知,提出了整改方案,但公司最后难道就为了省那么点钱就改了?连多备点灭火器都要精打细算,以后要是出了事,是安全部的问题吗?安全部是菩萨,整天这么麻木不仁、侥幸心理,保佑不了你!
至于工伤问题,我们在培训中讲了那么多遍,恨不得一天讲一次。我们安全部在公司级教育的时候,把公司的安全制度、安全要求讲得清清楚楚,但到了岗位上,各个部门、车间是怎么教育他们的呢?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赶进度,根本不管操作规程,只管快点做。你纵容他们的违规行为,出了事,就怪他们不小心,说他们安全意识不强。
还有违章问题,6月14日我们安全部的同事去检查,发现车间小李违章,按照公司规定,拍了照片准备罚款,可他说车间赶生产,天气那么热,我只能干两个人的活,你们安全部不配。为此吵了一架,还差点打了我们安全员。
刚才副总提到了生产线数量没有增加,技术没有提高,员工数量没有增加,但是产量却增加了。我想问一下大家,这个产量的增加是怎么来的?您觉得跟发生的工伤数量有关系吗?
这么多工业事故?真的是因为我们运气不好吗?我觉得我们很幸运。我们没有发生过任何严重的火灾事故或致命事故。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我们很快就会面临世界末日!
出了事就动用关系去解决问题,花大价钱去摆平,不反思事故的根本原因,不想想我们的管理制度是不是出了问题,不花钱去改正设备,这是高层领导的问题,领导给错了方向,这样的方向只会让中层领导更加忽视安全,让基层班组长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产量上,安全就只能靠运气了!
出大事了!那些地方领导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谁来管?到时候,你就当庭对法官说:都是我和公司保卫部的错!你们一个月只给我那么少的工资,还想让我背锅!
根本没有所谓的安全问题,我们存在的是高层领导是否重视安全、安全管理是否系统、是否落实、生产进度、员工是否疲劳、设备保护等问题,如果存在安全问题,也是以上原因造成的。
管生产也要管安全!安全谁管,你可以去查一下《安全生产法》和应急管理部的相关文件。这个责任谁来担,我不背!
安全科能干什么?现在我们安全科到车间,大家都很反感,连员工都自信满满的说我们不干正事,会找毛病,影响生产。全体员工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每个人、每个部门也不根据业务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整天强调有什么用?检查、培训、会议都组织了,可哪个领导听了?我们一个季度开一次安委会,很多领导都不参加。如果生产线上的设备有安全隐患,不能生产,几个领导就会打电话说:我不管那个,机器要开,产量要保证。
如果我们开会时都讲安全第一,如果我们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如果我们能及时整改隐患,如果我们加大对安全的投入,如果我们下属在向上级汇报时,能先汇报安全工作,我想:我们的安全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安全不是首要工作,但安全是首要工作。
管生产也要管安全,你这种态度,迟早会出事的!别想让我来背锅!
我当时有点失控了,因为我们出了那么多事故,但是我们领导的观念一点儿都没变。我焦虑,经常半夜睡不着觉,晚上电话一响,心就咯噔一下,生怕厂里又出事故,生怕自己又成了事故案例,被判刑!这些年,我建立了相关的安全制度,但是我落实不了,我的能力也有限,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影响大家对安全的看法,如何科学系统地进行安全管理。
这些年我累坏了!你们可以继续开车了。
我明天就来公司办理手续!
保安每天到底忙些什么?
我以前的生活太懒了。
前世不算太难,今生只求平安
保安经常拿走卖白菜赚的钱。
忧国忧民
肩负着比泰山更重的责任!
员工们对安全员的看法是这样的:
破坏别人的爱好
保安:此处禁止吸烟
员工:您真是大人物啊!
影响他人工作积极性
安全员:佩戴头盔和防护面罩
员工:老板又来了,你什么都不知道
办公室同事是这样看待保安的:
讲述别人的故事
安全员:这个工具乱放了,又把消防栓堵住了,请拍照要求整改。
同事A:啧啧啧,又来炫耀气场了
同事B:我又要闹了,有人要被罚款了。
与他人竞争资金
安全员:今年老板终于拨点钱做安全了施工安全员岗位职责,真是不容易
其他部门的同事:这家伙干嘛要争经费啊?平日里都干嘛呢?干嘛的?
老板对安全员的看法是这样的
我什么也做不了,但是我先要钱。
安全员:老板,今年能给我们一些安全资金吗?我们可以……
老板:没钱!
管理生产还必须包括安全
安全伴随生产而产生,是生产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安全是通过行动而不是监督来实现的。
生产活动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安全问题,没有生产活动,就不会有生产安全问题,就好比开车,不开车自然就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但是你开车,你要对自己驾驶的车辆的交通安全负责,这时候你就说:“我是司机,我只开车,不看路,交通安全工作是公司领导安排专职安全督导员负责的,他们是安全部门,他们负责安全,出了交通事故责任不在我,所以我可以放心开车了。”
这样的怪现象在国内企业很常见,因为领导认为安全是保安部门的责任,出了安全问题当然是保安部门的责任,法官也是这么认为的。
再举个例子,一位保安经常对同事说:“别在河边走,鞋子会湿的!”甚至因此罚款同事1000多元,但同事听不听,就听不进去,看心情。结果,不仅鞋子湿了,自己也掉进水里溺水身亡。追究责任时,说“保安人员培训不到位、监管不到位、风险分析不足、安全制度不健全、流程管理有漏洞、不足等”。如果这还不足以处罚他,还有很多理由,总得有人承担责任。
为什么责任落实不上去?为什么他们说的话老百姓不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安全员在企业里一般都是弱势群体,他们的意见不受重视。资源都在生产管理人员手里,预防、整改事故隐患需要投入资源,不管是人力还是财力,安全员基本没有资源,没有权利,真是好厨子无米之炊啊!
更关键的是责任方误入歧途。安全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伴随生产活动而产生的,是操作人员按计划一步步进行的,融入到每一道工序中。安全怎么能单独拿出来,由别人监督呢?而且根本就不可能拿出来!这就是上述管生产不管安全而造成流氓现象的根本原因。没有别的原因。
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
进入安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