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迎首所家政本科高校,高学历阿姨或成未来趋势
作者:admin | 分类:家政服务 | 浏览:25 | 时间:2024-08-15 13:02:43近日,一则关于“阿姨上大学”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
据了解,上海开放大学正在申报家政专业本科教育,预计今年内获批,2021年春季招生后将成为上海地区首个开设家政专业本科教育的高校。
“阿姨”也能上大学,现在的保姆都这么能干吗?
前段时间凭借最佳保姆履历走红网络的杭州32岁家政服务员刘爽,就拥有硕士学位。来自青岛的80后大师王玉兰,放弃教师的稳定工作,加入金牌月嫂行列,也引发轰动。高学历“阿姨”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潮流。
上海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处副处长许宏卓介绍,目前上海家政服务机构管理人员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不足三成,可见未来家政服务专业的市场需求很大。
把“阿姨”培养成大学生
对于高校开设家政本科教育,网友们众说纷纭,不少网友认为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家政从业人员,但也有些网友认为“升格”对其他本科生不公平,还有人认为,社会竞争越激烈,随着时间的推移,“家政从业就会有门槛,意味着中年家政从业人员将被淘汰”。
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张进表示,上海开放大学面向在职成人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所学校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是一所贴近市民的大学。”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强、注重实践的就业型人才。在家政方面,“我们不是把现在的大学生培养成家政从业者,而是要培养更多的家政从业者,把他们培养成大学生。”
录取方面,上海开放大学采用报名制录取,教学方式更多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家政专业很多实践性课程也能与学生岗位进行衔接和对接。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也非常注重与企业、行业的对接。“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以致用,立竿见影。”除了校内教师,学校还聘请了一大批来自行业和企业的优秀人才给学生授课指导。来自吉林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女子学院等高校的家政专业领域专家,以及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教授也对学生进行家政专业指导。对专业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
据了解,上海开放大学自2014年起正式开设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截至2020年春季,已在全市17个分校招生2502人,已有1400余名学生取得毕业证书。培训生中59.8%为家政服务机构管理人员,59.8%为一线家政服务工作者,课程内容除了烹饪、保洁、面点制作、婴幼儿照护、老人护理、插花等专业技能外,还包括家庭教育、家庭营养、社会心理学、伦理道德以及家政服务法律法规等专业课程。
专升本,如何定位自己?
家政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本科专业,那么这个专业的定位是什么?具体的教学模式是怎样的?学生会学到什么?
上海开放大学学业教育处副处长许宏卓表示,所谓家政服务员,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看,家政服务员至少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家政机构的管理人员,第二类是家政服务人员,家政服务人员又有很多细分的岗位,比如母婴护理、养老护理等等。
家政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是雇主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纽带,肩负着了解雇主需求、掌握家政服务人员信息、提高家政服务人员工作能力、开发家政服务市场的重任。这类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现代服务意识。家政公司不只是家政服务人员的管理者,还要满足家庭的需求,现在家庭需求非常多样化,所以要提高服务水平。第二,沟通能力。包括了解雇主,管理人员要懂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管理人员只会管理,如果一个管理人员不懂服务,他甚至不知道如何提供良好的家政服务,什么是好的服务。”第三是引导能力。要让家政服务人员更加专业化,“家政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此外,还要有市场意识。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家政工人?
许宏卓认为,一名优秀的家政服务人员,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由于家政服务人员在家里工作,是私人领域而非公共场所,因此对其道德品质要求较高。其次,要懂技术。家政服务的技术面“很广”,对于日常的家政服务来说,涉及到烹饪、面点、清洁、仓储、美化、植物养护、宠物护理等,“其实,每一个小技能点,都可以成为一门职业。”第三,要善于学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家政服务和家庭生活所用到的技术设备也在快速变化,“如果不学,很可能就会被淘汰。”第四,要有正确的职业观。许宏卓说上海正规家政公司,不能“看不起”家政服务。 “我们应该认为家政工作是被人看不起的,没人愿意做。如果找不到工作,我们就会去做。这是……这种观点、这种职业观,必须纠正。”
家务管理也可用于研究和创新
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上海开放大学的家政专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涵盖了家政服务的各个领域,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涵盖了理论、技术、各行业等多个领域,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家政实训中心,包括家政综合实训室、烹饪示范室、烹饪操作室等。许宏卓介绍,家政专业也产出了一批研究成果,“我们说的研究成果,不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少篇文章,而是我们学生的科研成果,探讨了许多与家政服务业密切相关的创新性课题。比如,家政服务公司的去中介化和服务项目的设计,社会工作方法指导下的月嫂的情绪疏导等。”
此外,家政专业还形成了与行业充分结合、与整个行业和谐互动的教学模式。“这些学生都是企业推荐来这里学习的。”许宏卓透露,“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对教学提出自己的建议,满足了学生完成学业后回到企业的需求。”
此外,许宏卓表示,家政专业教学启动以来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培养了一大批行业从业者,“他们不仅提升了自身能力,更像行业内尚未完全发芽的种子。这些学员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案例,带动身边更多的从业者走向专业化、正规化,我想这可能是我们对这个行业最大的贡献。”
培养“非技能因素”可提升“好感度”
家政工人如何获得雇主的好评?家政工人被雇主差评的原因是什么?
“以前大家往往认为家政服务员得到差评的原因是技能不过关上海正规家政公司,不能满足客户对家政服务的技术要求”,许宏卓说,“后来我们发现,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技能的确很重要,但也会受到雇主的影响。好评或差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所说的非技能因素。”“所谓非技能因素,包括沟通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换言之,我能不能听懂雇主说的话?”这种非技能因素在对家政服务员的岗位评价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而且随着岗位的提升、薪资的提高,非技能因素在整体岗位评价中的比重还在不断增加。
如何培养一名能获得雇主“五星好评”的家政工?除了技能培训,还要培养非技能综合素质。课程包括审美修养、沟通礼仪等。“我们甚至开设了社会学概论。”
让学生学习社会学,用社会学的眼光看问题,对家庭问题、雇主感受、服务本身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再只是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而是有了更丰富的职业内涵、更充分的技术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家庭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许宏卓说。
家政服务供给侧矛盾依然突出
家政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何,如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上海市家政服务业协会会长张莉莉表示,家政服务市场供给侧矛盾比较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政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条件越来越好,老年人寿命越来越长,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家庭对育儿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月嫂、育婴保姆的需求也很高。一线家政人员需要改进的突出问题是服务意识不够强、职业定位不明确。‘技术含量不是很高,门槛比较低,从业人员学历水平普遍较低。’”
作为行业从业者,张莉莉评价上海开放大学开设家政本科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从整个市场来看,需要高素质的家政人才,包括三类人才队伍:职业化的家政管理者、专业的技术团队和一线的家政服务队伍。
张丽丽指出,家政服务现在面临规范化的问题,在上海,目前的做法之一就是制定家政服务公司的信用评级标准。“家政服务机构和家政服务公司的信用评级标准建立起来之后,就可以按照这个标准来评价。他的信用评级,让人们可以在政府的家政服务综合管理平台上进行选择,它的方向和目标也比较明确。”
此外,家政服务人员技能标准的制定也在推进中。张丽丽透露,现在这项工作由上海市商务委、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推动,而上海市家庭服务业协会目前正会同上海市标准化协会开展相关专业研究任务,初步考虑是先区分家政服务的工种类别,比如养老护理、母婴护理、综合家政等,区分完工种类别后,再制定每一类别的服务标准。在服务标准上形成一个递进的模式,“比如从一星到五星,逐步向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