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家政市场现状:供需矛盾突出,2000 万用人缺口待填补
作者:admin | 分类:家政服务 | 浏览:104 | 时间:2024-09-05 14:03:41北京白领李欣有些慌了。家里照顾她6岁孩子的保姆因事回老家了,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她打算找个新保姆照顾孩子,但三个月过去了,发现保姆已经工作很久了。搜遍了家政APP,面试了好几个阿姨,就是没找到一个靠谱的。没办法,我只好发朋友圈——最后用最传统的方式,让朋友介绍。找个阿姨不难,难的是找个好的。这类问题,渐渐成为了很多家庭的难题。
这就是目前家政服务市场的现状:供需矛盾突出,在一线城市即使给高薪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保姆。
《中国家政服务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全国共有家政服务员约2800万人,但需求量超过4500万人,缺口近2000万人,其中,北京市家政服务员缺口为2000万-30万。
家政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行业,但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却很少,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如何破解这一矛盾,是包括好看仔创始人李斌在内的从业者们都在思考的问题。
厦门烟花汇演
前几天,微博上出现了一个热搜事件:8月6日晚,厦门集美上空被一场20分钟的烟花秀点亮,震惊了厦门的朋友圈,那天正是好康家政举办的第八届家政节——员工节。活动上,李斌分享说,这个节日已经举办了8年,希望更多人关注家政服务行业和从业者,另外,希望这个行业走向专业化,在他看来,专业化是化解供需矛盾、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矛盾重重的家政服务业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
走在东京街头,随处可见白发苍苍的服务人员,包括清洁工、出租车司机等。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日本人特别是老年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果我不能动,谁来照顾我?
这是一个残酷却又现实的问题,根据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数据,日本7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0%,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8%。
由于缺乏年轻人,日本不得不依靠机器解决问题,近两年包括软银在内的巨头公司纷纷推出可以执行维修、清洁、监控、救援等任务的家用服务机器人。
国内形势还不算太严重,但内需矛盾也同样突出。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我国18.2%的家庭有未成年人护理需求,35.6%的家庭有老年人护理需求,30.4%的家庭有双重护理需求,而家政服务人员仅有2800万人,2000万人的缺口十分巨大。
南方都市报曾报道过一个极端案例:家住福田香蜜湖的石女士,为了留住在家照顾了她三年的保姆灿姐,使出了杀手锏,一次性付给灿姐十年的工资。
家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市场,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近年来家政服务市场总规模一直保持20%左右的增速,2017年我国家政服务行业营业收入达到4400亿元,同比增长26%。
但愿意从事家政行业的人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只能做家政,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几乎找不到。
《中国家政服务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88.6%来自农村,年龄结构偏老,80后、90后占比不足20%。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高中以上学历仅占14.1%,多数为行业新手。
造成这种供需失衡的原因是长期以来的职业偏见。在传统的旧观念中,家政服务人员相当于过去的佣人、保姆,是佣人,社会地位低下,容易被人瞧不起。从业人员缺乏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只把这当成谋生手段的不得已。
但实际上,如今的家政工作已不只是打扫卫生、照顾小孩和老人,还要求从业者具备幼儿教育、食品营养、家居设计、医疗护理、家庭关系等专业知识,必要时可以一定程度上分担工作,家教、营养师、护士、心理咨询师等角色的技术壁垒都比较强。
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月嫂这个细分领域。不少月嫂需要持有母婴护理师证、产后恢复证、哺乳顾问证甚至小儿推拿证等多项资质。随着生活成本的上涨,月嫂的薪资也在上涨。一位业内人士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月嫂的月薪大多在1.5万至1.8万之间,比一般白领的薪资还要高。
《2019生活服务业新型职业报告》显示,超六成新型职业从业者认为,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是优秀新型职业从业者的特质,目前71.2%的新型职业从业者参加过专业培训,67%的新型职业从业者希望政府能够鼓励和支持新型就业形态。
李斌 好康再财创始人
在好康在家创始人李斌看来,家政是一个永远不会消失、不可能被机器完全取代的行业,从业者需要被尊重和认可,不仅因为这个行业需要人的经验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它缓解了社会分工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家庭分工矛盾,有很强的社会价值。
如何改变家政行业的困境
200年前,护理行业面临着与今天的家政行业相同的困境。
当时人们认为护士是一个肮脏而危险的职业,需要与各种病人打交道,为他们拿便盆、测量体温、洗澡,只有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和教堂里的修女才能负责这种护理工作。
出身贵族家庭的南丁格尔在1854年3月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了伦敦一家著名医院护士的工作条件:“情况实在可怕,护士们睡在病房入口处走廊里的木笼子里,我就像进了监狱一样,没有灯光,没有新鲜空气,一片漆黑。由于护理人员很少,一大群病人只靠一名护士照顾,这让护士们精疲力竭,她们哪还有精力去工作?她们的礼仪标准、必备的道德感往往低得令人难以置信。”
直到南丁格尔的出现,她创办了护士学校,建立了护理培训体系,传授专业技能,将护理工作上升为一门科学的职业,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护士逐渐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尊重和认可家政公司服务理念,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
与护理行业类似,家政行业也是一个需要对内提升专业水平和就业环境,对外改变偏见的职业。既然人们固有的刻板印象难以改变,那么就应该从改善行业本身入手,提供专业技能和稳定的保障体系,让他们逐步职业化,强化对职业的认同,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美国、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是现代家政学的发源地。“与大量表面上光鲜亮丽但内容空洞的所谓社会职业相比,家政学是一门更为崇高的行业。对美国人民来说,没有哪门学科比发展家政科学更重要。”这是外国家政学专家杜威博士曾经说过的话。
家政学并非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家政学,许多高校已将家政学课程改名为“家庭与消费者科学”,全美3800多所高校中,有近千所开设了类似学科,许多高校还专门设立了“家政学院”,培养家政学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设有“家政学”专业。
日本的家政业也很发达,甚至有专门的家政学院——东京家政大学。家政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学、美学、技术、营养学、服装、住宅、育儿、休闲、生理学等。
2011年,日本家政女王近藤麻理惠以“放下”理念闻名全球,其著作《怦然心动的整理秘诀》在40多个国家销售1000万册。凭借在收纳方面的成就,近藤麻理惠被《时代》杂志评为2015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与他一同入选的还有奥巴马、苹果CEO蒂姆·库克。
由于教育专业化、职业发展路径清晰,家政服务在美国、日本等国已经成为一份体面的职业。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走这条路,聊城大学、湖南女子学院等高校都开设了家政专业,课程内容包括教育原理、国学基础、家庭信息管理、人生哲学、现代家居设计等。
但由于刚刚起步,目前成果还不是很多,距离实现家政行业职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是家政行业最好的时代
现在正是发展家政服务业、解决行业矛盾的最好时机。
今年6月,为支持家政服务业发展,缓解供需矛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围绕“提质”和“扩容”两个关键词,提出了36条具体政策。其中家政公司服务理念,有三条尤其值得关注:
1.支持高校增设一批与家政服务相关的专业;
2.政府支持有条件的家政服务企业创办家政服务职业学校,推动30家以上示范家政服务企业和50所以上相关学校组成职业教育集团;
3.改善家政服务人员工作环境,包括积极推动改善工人的保险和生活条件,畅通职业发展通道。
简单的解读就是:从教育层面提高家政服务员的专业技能,从就业环境上给从业者带来幸福感,最终实现家政服务职业化,解决供需平衡问题。
这给家政公司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家政行业最好的时代真正到来了。
事实上,一些企业已率先尝试通过培训、教育和就业环境来实现专业化。
好康在家家第八届国际家政员工节菲律宾分公司
2010年,浩康在国内成立浩康国际家政学院,并与英国诺兰德学院、日本德辛学院、菲律宾伊莎贝尔学院等院校合作,送家政服务员出国留学。
钢铁厂出身的侯挺是首批赴菲律宾留学的学生之一,并荣获首批“状元秀”称号,郝康以他的名字设立“侯挺奖学金”,奖励每一批出国游学学员中的佼佼者。
毕竟能出国深造的人还是少数,而国内教育普及度更高,所以我们看到浩康家居与日本整理收纳专家协会有深度合作,邀请国外培训师来中国,为更多的就业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与泉州大学等院校合作,培养专业人才。
为优化就业环境,提升从业人员幸福感,好看家园引进新能源汽车,让家政人员乘坐其直达服务地点,方便员工出行的同时也扩大了服务半径。一方面,我们设立员工普惠金融,为家政人员提供小额贷款服务,降低家政人员贷款门槛,解决家政人员燃眉之急;此外,我们还设立家政人员公益互助基金,为家政人员及子女提供重大疾病救助和教育援助。
据好康披露的数据,目前公司拥有员工1.2万人,营收从2016年的2.6亿增长到如今的9.4亿,服务家庭400万户。
一年前,国际家政工节,1589架无人机起飞,在天空中画出图案。一年后,家政工节当天,一场持续20分钟的大型烟花表演,让一些家政工感动落泪。他们被忽视已久,但得到感谢却太少。正如李斌所说,“这个节日是对你们的致敬和感谢。”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