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连续上涨的神话与无规律调控模式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108 | 时间:2024-09-05 22:02:51

3.3房产新政_新国九条330房产新政_国家房产新规

放眼望去,从2003年至今,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基本保持了10余年持续上涨的神话!

一般经济学理论根本无法接受中国房价的走势,很多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完全违背了经济常识!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很多人会说,中国人涨价时买,跌价时不买!房价越高,人们的购房欲望就越强烈!人们总是害怕房价越来越高!但就是不买这趟车;要不然就没捡到这么好的赚钱机会!就像2011年,人们疯狂抢购盐;为什么?盐价要“大涨”了!其实,只是一时流言,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楼市政策越调控,

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模式可以称之为“无规律调控”,可以说年年有大规模调控,天天有小规模或者局部调控!

如果回顾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历史,可以发现2004年土地出让市场化改革之后,先后经历了2006年、2010年、2013年、2017年四轮大规模房地产调控,与房地产市场年均增速大致对应,在3年左右出现“小周期”特征。

大调整中的小调整对民众的影响也更大,大调整定了方向,定了基调之后再实施的小调整,在执行层面影响大家。

很多人都熟悉频频出现的“国五”调控:2005年5月的“国八条”、2006年5月的“国六条”、2010年4月的“国十条”、2010年9月的“国十条”、2011年1月的“新五国策”、2011年1月的“新八国策”、2013年2月的“新五国策”,2015年的“330新政”和“930新政”,2017年的“317新政”等等。

后来,中央不再发正式文件,而是让地方自行制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从调研、政策制定到执行,地方政府变得更加灵活,调控频率增加,不规范调控也更加频繁。“北京八条”、“上海九条”、“江苏十五条”、“天津十六条”让大家很是郁闷。

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市场化发展二十多年,经历了无数次监管调整。

住房不是用来投机的

近两年,中央对住房问题的定位非常明确:“房子不用来炒”。

前段时间,中共中央政治局明确提出“短期内不把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人民日报当时在微博上发表评论:炒房是死路一条。

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政策出台之前,很多人都说“房子比老婆好”,因为房子不仅仅是一个消费品,也是财富的一部分,还有投资价值,白天能让你睡觉,晚上能让你赚钱。

这样,人们就会追逐比实际需要更多的房子。如果一个人有五套房子新国九条330房产新政,四套房子用于出租、经营或投资,一套自住,市场必然会膨胀。股票有投资功能,所以波动很大。

现在更加强调其居住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和福利功能,淡化甚至取消其投资功能,地方政府的限购、限售,甚至限价,都是基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原则。

另外,地方政府对长租房、廉租房的支持,政府提供的公租房比例也在增加,比如深圳租赁住房占比达到65%,新加坡是80%,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

中国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基本解决了住房问题,1978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是1.8平方米,人口8亿多,现在人口增加到13亿,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9平方米,超过了日本的人均住房面积,这是很大的进步。

特别是近20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住房建设加快,很多房子升值了,很多人靠房子发了钱。

此外,从需求角度看,中国人口结构越来越接近“倒金字塔”结构,不仅新生儿越来越少,老年人留下的很多房子未来也未必能租出去。

房企不可能一直都是一线明星,红了之后就应该进入二线、三线,甚至退出,接下来就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明星的舞台,一红起来就立马成为三线、四线明星。

房子不可能永远盖下去,老百姓也不可能永远买下去。

但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市场要崩盘了,也不意味着你现在就应该卖掉房子,而是意味着现在整个社会都围着房子转,人们的心思都集中在房子上,钱都投在房子上,现在的“房住”阶段已经过去了。

未来房地产将迎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文旅地产、养老地产、长租公寓都是未来的趋势,如果政策良性发展,整个房地产行业将进入正常发展期。

中国人买房

买房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基本需求”还是“投资”?

中国人的观念已经改变了很多,早年房地产界有这样一句话:美国人贷款买房,一辈子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最后还清贷款还有房子;中国人辛苦一辈子,60岁的时候还要住自己的房子,终于可以全款买房了,但是我已经老了!

现在中国人的观念和购买力都已经提升到很高的水平了!

儿女婚房是结婚必备!就像我们老爸结婚三大件一样!哈哈!中国人的观念已经决定了中国对房地产的需求!因为中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房地产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温州炒房团购房,整栋楼都买!如此大笔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也是房价上涨的最大推手!

关于房子的 3 个问题

1、单纯用来居住的房子是不是财富?

很多人说新国九条330房产新政,我虽然有一千万的房子,但是我自己住,不能卖,如果不算这个房子,我就是一个穷光蛋,这个房子能算财富吗?

我在《买房那些事》这本书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人在北京三环有一套价值1000万的两居室,卖掉后,在洱海附近买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作为投资,总价不到100万,后来她又用这套房子换了一套200平米的房子。

按照她800万的存款、年化收益率6%计算,她一年的理财收益就是50万,如果每年只花20万租房,就能住上一线城市最好地段的房子。

剩下的钱可以用来生活、旅游、投资、养老,这些都是别人做不到的,如果我有1000万现金,我就会这么做。

2、房产里的钱有泡沫吗?

那么,房子里的财富是真的吗?有泡沫吗?如果有,泡沫有多大?

我的看法是,泡沫确实存在,但不应夸大。市场经济就像人生,很多东西都是一起诞生的,你无法区分得那么清楚。更何况,泡沫是一个形容词,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剂量。

就像市场上炒作鞋子、炒各种艺术品一样,这些也叫泡沫。你穿的鞋子值多少钱?能有多准?所以,总会有一些变化,但这属于基本的乐趣。泡沫也会让它变得没那么好玩。

所以只要未来房地产用于投资的越来越少,所谓的泡沫和波动也会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

房子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从儿时的记忆到老年的怀念,关系到GDP的增长和中国的产业结构,关系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或许也只有“房地产”两个字,能够涵盖和影响如此多的领域。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