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2020 年设施农用地大改革,这些信息你必须知道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67 | 时间:2024-10-05 09:06:25

2020年是“设施农地”重大改革之年。去年的“猪荒”和“大棚”改造就像一面“照妖镜”,生动地反映了国内设施农用地的现状,也反映了上层农业的利用情况。土地管理混乱现象暴露无遗。

一号文件之后,今年设施农用地将迎来一场“大战”。有哪些变化?土地供应节奏能否适应项目开发?最重要的是,哪些领域的乡村建设项目可以直接申请设施农用地的使用,上层会如何安排?如果您掌握了这些信息农业土地政策概念,您就不会被“出现任何问题”所吓倒。

尊重政策,避开土地“雷区”

在这个行业里,“农业勇士”并不罕见:他们有一个好主意,找到一块土地,然后把项目付诸实施。进展非常快,执行力也非常强。一切尘埃落定后,上面传来了检查通知,整个工程一夜之间就被夷为平地。

过去,有很多朋友并没有把政策放在心上。他们先剪了再报,部门之间还小恩小惠,以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没想到自己走进了地雷区,一切都被推翻了。

农业土地的概念_农业土地政策概念_农业土地

所有项目初期,都要弄清楚哪些土地是“雷区”,避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在此前提下,可以开发项目,统筹安排土地利用,明确设施农用地功能区划。

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此前的设施农用地管理政策并不能适应农业农村的发展需要。

例如,对于农业园区的水果仓库、道路等附属设施用地,现行规定不能超过10亩;关于养老院的认定标准和面积标准,现行政策规定,养老院必须有通向温室的门才能称为养老院。北部地区面积放宽至22.5平方米以下;生猪生产配套设施用地上限为15亩;没有休闲农业配套设施用地等,这些与当地实际需求严重不符。

这就形成了“只要有开发项目,就必须踩土地雷区”的恶性循环,并于2019年爆发。如果不能用土地来解决问题,开发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从2019年底到2020年初,一系列土地利用政策出台。中央出台指导性政策,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调整。

农业土地政策概念_农业土地的概念_农业土地

想办法利用项目用地,调整设施农业用地政策

农业项目必须规模化发展,申请设施农用地是必然的。一号文件对农村一二三产业用地发展明确了方向,具体政策也正在落实中。

养殖基地设施用地政策调整:

此前,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要求各地在2017年底前关闭或搬迁禁区内畜禽养殖场(社区)随后,全国20多个省份相继划定禁养区,启动生猪养殖场拆除工作,加上非洲猪瘟的叠加影响,猪肉价格翻倍上涨。

农业土地的概念_农业土地政策概念_农业土地

显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受到了直接影响。随后政策《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保障生猪养殖用地问题的通知》发布,紧急出台生猪养殖用地政策,保障生猪养殖用地需求,明确取消15个生猪养殖用地需求。 ——配套设施用地面积上限,但不得超过养殖项目用地规模。 7%。当然,也有特殊情况,那就是规模化养殖项目,如果配套设施用地超过15亩,按7%的比例计算,政策是支持和允许的。

种植基地设施农用地政策调整:

在清理“大棚”过程中,明确了种植基地配套设施用地情况,并给出了明确的边界和标准。例如:温室“哺乳室”标准:南方地区控制为“单层、15平方米以内”,北方地区控制为“单层、22.5平方米以内”,严寒地区控制为“单层、30平方米以内”(面积2亩以上的农业大棚,育苗室控制为“单层、40平方米以内”) “), ETC。

休闲农业配套设施用地调整:

休闲公园对土地的需求是不可避免的。虽然说去年清理“大棚”,但实际针对的是休闲农业违法建设。但市场有需求,行业不能一击毙命。政策还必须提供适当的土地供应,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空间。这个权限也下放到了地方政府,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土地利用政策。

不只是一家公司犯了错误,政府知道错误后也会纠正错误。

“冰三尺,非一日之久。”正如我们在文章开头所说,确实投资者对设施农用地认识不足,踩到了红线。但这并不全是他们的错。上级也有过错,但损失由项目方承担全部责任。下一步政府将如何调整?

用途决定土地用途。过去有一个观念,就是搭建临时建筑的,按农用地管理;建造永久性建筑物的,按建设用地管理。区分农业和非农业用途是不科学的。无论什么样的建筑,都会涵盖生产和生活,定义并不明确。

农业土地的概念_农业土地_农业土地政策概念

地方政府对农村土地利用管理重视不够。市县政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规划指标安排中对农村土地利用重视不够,导致土地审批和项目实施困难,难以保证合理的农村建设用地需求。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新型农业设施项目大多是“三业融合”,集种植生产、产品展示、技术研发、办公住宿、观光旅游、技术培训等为一体。产业整合用地管理缺乏具体政策指导。未来,“企业花大钱建、政府花大钱拆”的局面将得到纠正。

回想起来,过去的土地利用经验成本太高,浪费了资源和金钱。总而言之,“吃一口,长出智慧”。我们要对上述政策保持敬畏之心,不要盲目进入土地“雷区”,更不要趁机“越线”。

多花时间学习研究土地政策,为项目开发开好头,打好基础。只有基础扎实了,才能盖起更高的大楼。特别是农村地区是政策密集区。只有学会“用足政策、用好政策”农业土地政策概念,项目开发才能事半功倍。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