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20 条细则让教师安心从教
作者:admin | 分类:招聘求职 | 浏览:76 | 时间:2024-10-07 13:04:22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让教师重返教学岗位,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去年教师节期间,开封市公布了“十大教育大礼包”,其中明确包括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近日,开封市印发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具体内容如下:“严格执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备案审批制度,规范精简文件和会议,坚决杜绝强行减负。”清理无关事项,规范精简统计报表,科学设置教师评价。” 《标准》等20条细则将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让广大中小学教师安心、热情、舒心地教学。
此次发布的减负清单包括规范监督检查、考核评价事项、规范精简文件会议和统计报表填写、规范教师参与社会事务和微信群使用、严格规范教师招聘和借用等。中小学教师。其中,在严格落实监督检查评估考核事项方面,清单要求进一步减少各类检查评估活动。不得上传开展工作的图片代替实际工作评价,不得简单以痕迹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文件太多、会议太多、报告太多、微信群太多”常常是基层教师的“抱怨”。此次发布的减负清单对此有详细规定,特别强调不得强制或变相强迫学校和教师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安装与教育教学等无关的政府APP(应用),进行投票、网上答疑、人物评选、问卷调查等活动。
对于教师参与社会事务工作,清单明确要求坚决杜绝强行指派无关事务,不得安排教师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严禁干扰正常工作。扰乱教育教学秩序,过多占用教师业余时间,不得给中小学教师布置不相关的培训任务。在教师考核评价方面,清单要求科学制定教师评价标准,简化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职称评定、绩优评奖等评价程序,坚决克服重分数的做法、晋升、文凭和论文。 ,只有“戴帽子”等做法。
开封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相关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减负清单。市教育指导委员会将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纳入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相关领导干部奖惩不力、执行不力的。对不落实的,要严格依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开封市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
一、严格执行监督、检查、评价、报告、审批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一部署,依法依规开展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各部门对涉及中小学和教师的监督检查、评价考核事项,于每年一月初报同级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研究审查。党委办公室报党委批准后组织实施。类似的事情是一起组织、一起进行的。除教育部门外,其他部门不得自行设立针对中小学教师的监督、检查、评价和考核事项。
2.全面清理精简监督检查、评价考核事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对现有涉及中小学和教师的检查评价考核事项进行全面集中清理,整合重复事项,分别合并或取消。确需实施的,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报批。教育部门要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各类检查评估活动,严格控制总量和频次。
3.积极完善监督检查、评价考核的方式方法。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检查、评价考核制度,规范考核工作。不得以上传工作进度图片代替实际工作评价,不得简单以痕迹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标准。不允许增加层数、扩大范围、增加链接、延长时间。不得一部署工作就进行监督检查、评价考核。 。监督检查、评价考核必须实事求是,消除不必要的程序和环节,尽量减少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4. 标准化和简化文件和会议。各县区、各部门要严格遵守减文件、减会议的严格规定,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文件“十不”负面清单、“会议十不” ”。一般不得向中小学教师出具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文件。或者安排参加不相关的会议。教育部门召开会议要严格控制规模和次数,提高有效性。能够通过视频会议召开的会议一般不集中召开,能够合并召开的会议则集中召开。
五、规范部署,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重点引导中小学和教师立足教育教学岗位,通过传授知识技能、控制辍学、保障学生就学、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派遣教师等方式支持巩固和扩大教育扶贫成果下乡、特色班。
6、科学安排专项任务。维护稳定、防灾减灾、消防安全、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等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部署,真正需要学校和教师参与的特殊任务,由教育部门按照要求和程序协调安排,一般不影响正常运行。教育教学不得随意扩大,不得安排教师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
7、合理安排街道、社区事务。街道社区安排的涉及中小学参加的相关活动小学教师的岗位职责,必须经教育部门同意,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情况下开展,并由教育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一部署和规划。街道社区对教师参加相关活动提出无理要求或者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要求,学校有权拒绝。
8、科学安排教育宣传活动。各县区对中小学生开展的爱国主义、法治教育、健康、环保等教育宣传活动,由教育部门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安排如下:一个整体。中小学课程中已存在类似内容的,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融入教学安排,不得重复安排。不得随意要求学校增加特殊教育内容。
9.规范各项创作活动。各级党委和政府部署的文明、卫生、旅游等优秀城市评价活动,涉及中小学和教师的,由教育部门严格按照要求和程序协调安排。不得安排教师上街执勤或者承担与教师有关的职责。不相关的工作。未经教育部门同意,有关部门不得进入校园指导教师开展创作活动。
10.坚决杜绝无关事项强行摊派。任何部门、单位不得强行给中小学和教师、学生安排庆典、招商、拆迁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学校不得随意停课,任何人不得离开场地举办相关活动。
11.严格规范微信工作群、政务APP(应用)等管理和使用,不得强迫或变相要求学校和教师关注微信公众号、下载安装与微信无关的政务APP(应用)。与教育教学等有关的活动,如投票、网络问答、人物评选、问卷调查等,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有些活动不允许有参与率、达标率等硬性要求。
12.规范和精简统计报告。教育部门要在全面采集中小学和教师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教育信息资源库,做到一次采集、多次利用,提高信息化水平。不得要求学校和教师报告可从信息资源库获取的信息。各部门要做好日常工作中的协调沟通,坚决杜绝信息重复报送、多次录入的现象。除统计部门外,其他部门开展涉及中小学和教师的教育统计工作,必须向同级政府统计机构申请批准、备案。
13.规范各项教育研究活动。针对中小学和教师开展研究活动,必须经教育部门批准。已知情况无新变化的,各级教育部门不再对中小学和教师进行重复调查。严禁开展随机网络调查或评估等研究活动。
14.严格规范教师行为。教育部门协调中小学教师的安排和聘用,严格限制和规范有关部门调动、借调中小学教师的行为。确需借调中小学教师参加临时重要任务和重大活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情况下,必须征得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同意报同级党委批准并备案。借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半年。 。对未按规定向中小学借用教师的,要彻底清理、限期整改。严禁占用、挪用、保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15.科学设定教师评价标准。坚持师德为第一标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评选爱岗敬业、积极主动、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为先进典型。对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功绩奖励,要简化考核程序,坚决克服只分分、只晋级、只文凭、只论文、只“帽子”的做法,聚焦工作实绩、聚焦群众。真正满意选拔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
16.规范各类培训活动。涉及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活动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优化内容,完善形式,确保实效。教育部门要严格控制非教育教学培训。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开展的培训外,不得向中小学教师布置无关的培训任务。学校自主安排的教师培训必须切合实际,有利于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
17、严禁随意占用教学资源。严禁以停课形式占用学校教室、操场等教学场地举办各类活动,扰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小学教师的岗位职责,过多占用教师业余时间。
18.规范和管理竞赛活动。严格遵守国家和省有关规范中小学竞赛活动的规定,控制各级各类竞赛数量,不随意组织师生参加竞赛。确需开展竞赛的,应当坚持适度原则,控制竞赛规模,不得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19.规范社会公益活动。不得组织中小学校师生开展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各种爱心传递、福利慈善、社会捐赠等活动。确有必要的,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
20.切实保障教师权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依法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和教师合法权益,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确保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取得实效,确保教师安心、热情、舒心地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协调员|朱荣宇
评论 |杨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