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家政服务业员工制转型,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作者:admin | 分类:家政服务 | 浏览:70 | 时间:2024-10-13 13:04:17家庭养老、托儿、清洁做饭……随着我国家庭规模缩小、人口结构老龄化,家政行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什么是员工制家政服务,“找个好保姆要看运气”、“名声好、能力强的阿姨很难安排”等抱怨也时有发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支持引导家政服务业职工制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职工制企业转型作为家政服务业职工制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家政服务业的未来发展,已引起广泛关注。
长期以来什么是员工制家政服务,家政服务业的主要模式是“中介制”——家政公司只是“中间人”,与服务提供者并不构成劳动关系。这种模式看似灵活,但有明显的缺陷:首先,家政服务并不是“为人服务”那么简单。它还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由于人员流动频繁、工作独立,系统的职业培训往往难以开展;其次,“一锤子买卖”下,风险管理难度极大。毕竟家政服务特殊,服务场景相对封闭,所以信任成本一直很高。
从分散到集中、从松散到紧密,“员工制”有望突破。从权益保障的角度来看,当家政工从“自由人”转变为“雇员雇员”时,还可以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有利于提高归属感和行业粘性;从建立信任的角度来看,家政公司进行统一跟踪管理,是打造“平安家政”的必要之举,有利于服务品牌建设;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积极探索家政领域的“员工制度”,也有助于推动更多“灵活就业”走向“稳定就业”不无启发。
“员工制”虽然优势明显,但理想与现实始终存在差距。尽管政策不断加码,但执行阶段依然不受欢迎。既有“先天不足”,也有“成长的烦恼”:过去“中介制”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不少企业“小而散”。如果改用“员工制”,成本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因此提高服务价格,消费者可能不买账;如果订单量不够稳定,从业者转正的意愿也可能会动摇。简而言之,从长远来看是正确的事情在短期内很难做到。
做好“困难但正确”的事情,离不开政策支持。 2020年,广东发文,对员工型家政服务企业给予不超过其招收家政工人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50%的补贴。近年来,“南粤家政贷”等金融产品也相继推出。此次六部门出台的《意见》还明确从金融、税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比如充分发挥金融的引导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和财政状况,设定一定的过渡期,因地制宜制定财政政策。扶持政策体现了“扶马走一程”的关怀和决心。在笔者看来,要实现从“中介制”到“雇员制”的平稳过渡,不妨多做一线研究,倾听从业者的声音,进而完善各种配套。措施。
家政服务业是朝阳产业,是未来潜力巨大的爱心工程。据统计,2022年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将进入万亿级市场,企业数量将超过100万家,从业人员约3800万人。随着家政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正如一位专家所言,“员工制”的发展虽然任重而道远,但却是大势所趋。 (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