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金融市场动态:14只基金首发,指数型产品占据半数,包括多只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
作者:admin | 分类:二手信息 | 浏览:54 | 时间:2024-12-20 09:06:4301
金融市场
【本周14只基金首发,指数产品占半壁江山】数据显示,本周(11月11日-11月17日)共有14只公募基金(仅计算初始股)开始发行。其中,11月11日推出的10只基金包括博岛市值A、天弘永利兴宁A、光大安选均衡养老金目标三年持有、银华中证高股息策略链接A、富安达沪深300指数增强A、贝莱德粤利率债A、中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链A、长城中证红利低波100指数A、西部盈利央企精选A、创金合信红利精选量化个股精选A等。14只基金中,推出股票型基金9只,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2只,被动型指数基金6只,增强型指数基金1只。此外,还有混合型基金2只(均为股票偏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2只、FOF基金1只。
【美国股指期货小幅走强,特斯拉和加密货币板块飙升】美国股市将再次测试历史新高,特斯拉和加密货币公司因猜测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将利好它们而飙升。截至纽约时间7点43分,美国三大股指期货均上涨0.4%。周五,标准普尔 500 指数创下今年以来的第 50 次新高。特斯拉开盘前上涨约7%,市值早前重回1万亿美元以上。分析师预计特斯拉将进一步上涨,丹·艾夫斯 (Dan Ives) 预测特斯拉明年的股价将上涨 20% 以上。美国国会可能会包括几位支持加密货币的立法者,随着比特币历史上首次升至 82,000 美元以上,加密货币相关股票也走强。美元兑一篮子货币上涨0.5%,延续六周涨势。
02
宏观经济学
【连续六个月负增长后,M1增速首次回升】11月11日,央行公布10月份金融数据显示,狭义货币(M1)余额63.34万亿元,同比同比下降6.1%,比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 。这是M1增速在连续六个月负增长后首次回升。市场权威专家表示,M1增速边际回升,既体现了增量政策加速背景下经济活动企稳向好、社会信心提升,也受益于金融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提升。随着近期一系列增量政策的支持效应进一步显现,M1增速有望企稳。 (第一财经日报)
【M2增速持续回升,金融支撑扎实】M2增速持续回升,体现稳增长力度明显加大。央行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9.71万亿元,同比增长7.5%,比上月末加快0.7个百分点。近两个月M2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究其原因,有市场专家分析兴宁二手车交易市场,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债券市场和理财资金开始回流存款,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从厌恶存款转向存款。风险情绪导致资产配置转向更加主动;其次,随着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工具的正式推出,商业银行加大了对非银行机构的融资力度,直接推动了M2衍生品的增加。三是财政支出加快,财政存款转为企业存款增多。 (上海证券报)
【央行:10月份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1.31万亿元】10月份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1.31万亿元,其中货物贸易、贸易服务业和其他经常项目分别为10200元。亿元和29万亿元;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0.63万亿元,其中境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0.25万亿元和0.38万亿元。
【央行:前十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7.22万亿元】央行:前十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7.22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增加11.2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84万亿元,财政存款增加1.32万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增加5.58万亿元。 10月末,外币存款余额8365亿美元,同比增长6.6%。 1-10月份外币存款增加386亿美元。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好转】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最新金融数据。从信贷看,贷款规模稳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持续显现。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有所改善。 10月份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企稳,明显好于前9个月月均减少690亿元(人民币,下同),也好于前两年同期水平年。对于信贷数据,接近央行人士表示,一方面,贷款投放规模不断扩大。有市场机构测算,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机构贷款规模超过110万亿元,比2023年同期增加近8万亿元,比2022年同期增加近20万亿元。信贷投放量与新增投放量同步快速增长,体现了盘活存量信贷资产、进一步提高贷款投放效率的成效。另一方面,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五大文章”金融支持成效不断显现。上述人士表示,10月份新增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5%,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为3.15%,均处于历史低位。 (中新社)
03
公司焦点
【李佳琦直播间双11战报出炉:近1700个品牌参与,国货占比超60%】据11月11日晚间消息,美国ONE披露了李佳琦直播间双11战报数据嘉琪的直播间。今年双11,近1700个品牌参与了李佳琦的直播间。品牌数量达1700个,品牌数量同比增长近20%,产品链接总数超过4000个,国货链接比例超过60%。双11期间,消费者对各类保暖产品的需求大幅增长。据美国ONE统计,2024年双11期间,李佳琦直播间里有近150个“暖冬经济”产品链接,交易订单数超过200万笔。与2023年相比,相关产品链接数、交易订单数均达到同期水平。 2次。国内宠物品牌的增长势头也不断增强。数据显示,今年李佳琦直播间的宠物品牌数量同比增长一倍,销售额同比增长一倍。此外,今年双11期间,李佳琪直播间母婴用品整体销量增长近50%。 (新浪科技)
【比特币“大户”微策略买入2.7万枚比特币,今年收益率升至26.4%】11月11日,比特币最大企业持有者微策略公司(微策略)宣布,在2024年10月31日至2024年11月10日期间,公司以约 20.3 亿美元现金(包括费用和开支)购买了约 27,200 个比特币,平均价格约为74,463 美元。截至2024年11月10日,该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持有约279,420枚比特币,总购买价约119亿美元,平均价格约42,692美元(含费用及开支)。截至11月10日,该公司持有的比特币今年已回报26.4%。
04
产业发展
【10月龙头生猪企业利润依然可观,行业将进入“成本竞争”关键期】截至11月11日,各大生猪养殖企业10月销售数据全部出炉,销量每个公司当月的价格都不同。度下降。其中,牧原股份平均售价跌至17.17元/公斤,温氏股份、新希望同时跌至17.64元、17.37元/公斤。其他企业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比下滑。即便如此,由于成本下降,部分企业仍对目前的盈利状况持乐观态度。此外,部分企业受销量环比增长带动,利润规模预计下降幅度相对有限。然而,真正的考验期还远未到来。国泰君安数据显示,11月11日,河南、四川、广东生猪现货价格分别为每公斤16.52元、16.74元、17.8元。但代表明年1月和3月价格预期的2501合约和2503合约目前价格分别仅为15.5元/公斤和13.89元/公斤。与上述近月合约及生猪现货价格相差甚远,显示目前市场对2025年一季度生猪价格预期较为悲观。届时,行业将逐步进入成本竞争的关键阶段。如果相关养殖企业不能实现有效降低成本,很可能再次遭受阶段性亏损。 (21 金融)
【新能源二手车交易量有望首次突破百万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累计二手车交易量同比增长5.37%全年新能源二手车交易量同比增长54%。央视财经预计,今年新能源二手车交易量有望首次突破百万辆。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激发了消费者购买新车的热情,也促进了二手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的交易。但随着交易量的快速增加,检验评估问题也日益突出。只有规范、透明的检验评估才能保证新能源二手车交易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房企进入抢地热潮,20城土地出让金创出新高】房企正式进入抢地热潮。 1-10月,TOP50上市房地产企业累计销售额26454亿元,比前9个月增加3628亿元。这一增幅仅次于今年6月(增加3651亿元)。 TOP50的排名变化不大。保利发展以2840亿元继续领跑TOP50;中国海外地产、绿城中国分别以累计销售额2404亿元、2149.3亿元位居第二、第三位;华润置地升至第四,万科跌至第五,前5名房企已进入“2000亿元阵营”。 10月份,土地出让金超百亿元的城市有6个,其中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广州等。前20名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达1553.6亿元,超过9月,成为今年前20名城市土地出让金最高的月份。 10月份,土地出让面积前20名的城市共出让2135.5万平方米,土地出让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城市有9个。这也是全年土地出让面积最多的月份。各地土地供应、流转积极性有所提升。前20名城市土地出让面积门槛为71.7万平方米,高于9月份的68.5万平方米。 (每部经)
05
国际新闻
【喜爱特斯拉的韩国散户持有美股价值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随着对大盘科技股和杠杆基金兴趣的增长,韩国散户增持美股至100美元以上首次突破亿元。 。根据韩国证券信息协会的数据,截至 11 月 7 日,零售交易商持有的美国股票总计价值 1014 亿美元。这比去年全年增长了 64%。
【石破茂时隔40多天再次当选日本首相】在日本国会众议院首相提名选举中,石破茂成功当选为日本第103任首相。日本舆论分析认为,石破茂之所以能够连任日本首相,是因为在野党未能形成合力。众议院中反对党的席位总数超过半数。但各自的政治立场和政策主张存在不少分歧。短时间内很难达成一致兴宁二手车交易市场,因此不可能推出统一的候选人。有分析认为,石破茂虽然再次当选日本首相,但他将在众议院领导少数派政权。在未来的政策执行和法案通过中,他必须寻求在野党的合作并同意他们的要求。 ,并做出相应的妥协,政权的运行就会非常不稳定,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形成政权危机。 (央视国际新闻)
新生瑞达
。
关于鑫盛瑞达
新生瑞达
积极响应2030健康中国战略,聚焦新兴医疗健康产业,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和养老需求为己任;依托中央国企、政府产业基金和优质产业集团的支持,为企业和高净值客户提供健康咨询、投资管理、财务咨询等专业服务;致力于成为全国领先的医疗健康行业创新型综合配套解决方案提供商。
免责声明:本文信息和数据均来源于公开信息。本公司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文中表达的信息或观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注意,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