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楼市史诗级利好,要不要抄底房产?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20 | 时间:2024-05-18 00:42:15

 

近8年来,最强的楼市刺激政策终于来了。

房地产企业市值又一次纷纷大涨。

今天,央行三箭齐发:降低首付比例,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下调公积金利率。从资金端开始优惠。

再结合杭州,成都,厦门,西安等热门城市纷纷解除限购,多个城市回购商品房,进行新一轮去库存的开始。

很多人不禁在想:

接下来的楼市到底会往什么方向去发展?

现在要不要抄底房产?

首先要搞清楚,

这一次的猛烈刺激到底是怎么玩的?

降低首付比例,意味着买房者可以用更高的杠杆进入楼市,门槛更低。

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和下调公积金利率,本质上是一回事情,就是让你负担更少的利息成本,愿意贷款。

其实,先知先觉的城市已经开始行动了。

像南京,合肥这样的长三角地区,已经执行3.45%的房贷利率。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城市陆续跟上。

为什么首套房首付比例,可以从之前一直要求的30%降低到15%?

这其实涉及到一个很深层次的问题。

30%首付比例的要求,其实是为了避免出现房价下降之后,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况。

有了这个30%首付在,

除非房价一夜之间猛降30%,否则你的剩余还款金额永远会小于房价。

(比如300万的房子,你首付了90万,贷款210万,假如过了一段时间,房价跌到了250万,贷款还剩200万)

这个时候,你依然保持着资产大于负债,就不会停止还贷,系统性金融风险也就不会发生。

美国2008年之所以会爆发房地产的次贷危机,就是因为当时很多美国人0首付买房,房价一旦下跌,他们干脆直接断供,才引发了后续的一系列问题。

所以,我们一直要求的30%首付是有道理的。

为何现在首套房可以放宽到15%首付比例了呢?

这其实说明一件事情,

就是上面在得到了充分的评估之后,觉得15%首付应该也同样不会触发,由于房价而下降引发断供的行为。

原因很简单:

因为前面这两三年,已经把该跌的空都跌的差不多了。未来即使是下降,也一定是以一个非常缓慢的速度。

况且,现在还能以首套房名义买房的人占比也不大,总体风险是可控的。

那在这种情况下,当人们能够以更更低的首付比例和更划算的贷款利率入场的时候。

你觉得房价会不会迎来一个阶段性的反弹呢?

是要注意,这个并不是LPR存量房贷利率降低。

已经买过房的朋友们,你们的月供还款应该跟不上这波,该还多少还是多少。

但是别沮丧,因为大家其实都是潜在的受益者。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只有还在场外并且有条件买房的群体,享受到的优惠力度越大,入场门槛越低,他们才愿意进场,进而帮助稳定楼市的价格。

那么,接下来的楼市到底会往什么方向去发展?

大概率的走势可能是这样的:

如果各地都能陆续执行15%首付,3.45%左右的房贷利率,将会吸引一批增量资金的入场。

但是按照之前分析过的居民负债率以及城镇化进程来看,这个体量不会特别多。

所以短期内,当利率开始下调之后,楼市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企稳与回暖。

这将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价格,至少不会再像过去那样跳水了。

另一个则是成交量,毕竟买家变多了,但是这一波增量消耗完之后,又会重新回归存量博弈时代。

而存量时代下,就看各个城市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既要能稳住价格,又要能吸引外来人口,还要保证自己的楼市库存周期别太长。

评估了一下,全国大概会有12个城市比较有优势。

短期来看,你将会看到各地抓住这波银行让利的红利期,加速人口吸引和买房扶持,

比如说合肥安排购房补,杭州直接买房送户口。

原因也很简单,这就是一个比谁速度快的游戏。

那么,现在是不是抄底地产的好时候?

简单聊几句个人看法:

首先,基于供需逻辑,要看大趋势。

价格由供需关系来决定,而楼市的供应则要看库存周期到底有多长。需求端则要看看城市人口净流入情况。

大趋势上,“马太效应”逐步显著,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其次,充分理解房地产的本质逻辑。

①是银行信用扩张的工具;

②是筹集财政资金的工具。

为什么要救地产?

除了保交房之外,还包括:

①救银行资产负债表。

②救土地财政的缺口

站在银行和财政的角度:

买房的人少了,我就让利,甚至在一定时期内亏本。

先让居民上车,把库存清掉。

等上车以后,还可以通过房产税遗产税来从房产上面薅资金,一点也不耽误。

如果是首套,可以上车了。

如果是改善,向上置换是获益的。

如果是投资,看看会不会收房产税。

那么,作为个人,面对史诗级的房地产政策,

你会怎么选呢?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