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救市政策四箭齐发,楼市要反弹了么?(实盘记录#27)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33 | 时间:2024-05-20 01:05:26

实盘记录

  实盘表现:

近一周(5.13-5.19)各市场及实盘表现如下图:

本周整体A股震荡为主,收盘下来基本与上周持平。
外盘方面,港股延续走势,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均上涨3%以上。
美股继续创新高,标普500和纳斯达克在24年已经上涨11%,依然是最优质的资产 。
个人实盘账户本周收益0.63%,年度收益率3.7%,基本算是把去年的年度亏损也填平了。

本周操作:
港股方面触发了恒生网格,同时也手动减仓了一部分,朝着目标的比例靠拢。
其他方面暂无操作。
持仓情况:

整体比例变化不大。

结合最近看到的《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意识到资产选择和比例确认的重要性。对比了一下自己的持仓,当时A股的买入还是太多太急 ,没有控制好比例。

重新梳理了对应的资产配置目标。

1、A股指数:分为7大类,每个的中枢仓位3%,整体指数中枢仓位20%

头部:50+300

中部500

小盘:1000+创业+科创

价值:中证红利

信息:全指信息+传媒

医药:全指医药+医疗

消费:消费+白酒等

2、A股主动基金:选择优质的主动基金,配置中枢15%

3港股组合:主要是恒生指数+中概等,配置中枢10%

4、海外组合:主要是海外资产,配置中枢20%

5、商品组合:主要是黄金、石油、加密货币等,配置中枢5%

6、稳健组合:主要是固收+,债券等,配置中枢20%

7、现金组合:主要配置货币基金等,配置中枢10%

当前主要是A股侧的指数超配,尤其是医药,前面一波买到了10%,后面要找到机会调整到目标比例。然后就是海外资产和商品的组合距离目标差距较大,现在又是相对高位,逐渐定投,慢慢调整到目标比例。

政策四箭齐发,楼市要反弹了么?

 1、5月17日,中国楼市大招来了

昨天一天四箭齐发,降首付、降利率、降公积金利率、收储。

1、取消全国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2、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3、首套、二套的首付比例分别下调至不低于15%、25%

4、地方政府收购及商品房用作保障房,回收回购房企闲置的住宅用地。央行设立对应的专项贷款。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

 2、政策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中国楼市的情况,政策频出,政府是要救房地产么?(实盘记录#21)  得到了房地产这样的结论:

政府决心不再把房地产当作驱动经济发展的支柱,而是重点要化解房地产领域的金融风险。所以核心说,政府是要救房地产,但是并非要救房价,也就是目标是能稳定房地产领域不发生重大风险。

最近的市场过于冷淡,除了北京上海等少数区域,各地基本都彻底解除了限购,但是大家还是不太买账,成交量还在持续下跌中。
我们从最新的房地产库存和销售情况就能明显看出来。
最新的商品房库存已经创下新高,24年一季度达到了7.4亿平方米。

而每年的商品房销售却断崖下滑,尤其是22年之后,在17-21年,基本每年销售面积达到17-18亿平米,而23年只有11亿平米。
如果看最新24年的数据,1-4月份销售面积同比下滑20%,如果维持这个比例,那么24年的全年销售面积只有不到9亿平米。
也就是说,当前的情况对比21年的高点。库存面积增加了50%,销售面积减少了50%。算下去化周期,相当于现在的去化周期是21年的3倍。可见去库存的急切性和严峻性。
我们也分析了,房价的一些下跌政府其实是可以承受的,但是不能承受的是流通率大幅下降,这样会影响从政府卖地、地产公司以及各种上下游产业链。同时结合当下存款持续上升,但是M2还在减少的情况,说明资金流动率非常低,这样对于经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持续下去,有可能像日本一样走入通缩的死亡螺旋。
结合最新的中央表态,5月17日上午的“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强调:
深刻认识房地产工作的人民性、政治性,继续坚持因城施策,打好商品住房烂尾风险处置攻坚战,扎实推进保交房、消化存量商品房等重点工作。
这意味着,稳定楼市变成了一项政治任务,而核心就在于解决烂尾房,销售存量房,从居民端和房企端解决各自的问题。
 3、政策的力度如何?
其实前面三个政策,核心就是降首付、降利率,一句话概括就是鼓励加杠杆的同时,给你减轻按揭负担。推动群众积极购房。
而第四个政策,核心就是一直在传的,政府下场买房。
相关地方政府应从实际出发,酌情以收回、收购等方式妥善处置已出让的闲置存量住宅用地,以帮助资金困难房企解困。商品房库存较多城市,政府可以需定购,酌情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用了两个关键词“酌情”、“部分”。而相对前市场传出的小作文,是鼓励地方政府回购尚未卖出的存量商品房,而且是大规模回购。然而从现在的表态来看,显然动作不会太大,仍是小规模。
而从央行发布的细则也能看出:将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
这三千亿的投入对比当下的7.4亿平米商品房库存,看起来还是远远不够。但是可能更多是稳定信心和撬动居民购房的作用。
现在市场的实际成交量一定是小于真实需求的,因为现在量价持续下跌,所以很多有愿望的购房者都在观望。
而所有政策的共同目的就是打破现在这个量价齐缩的循环,让真正有需求的人停止观望,敢于买房,让成交量回归理性正常的区间,从而让市场走向平稳健康。
 4、后续的房产价格趋势会如何?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应该还是这些大招会否引起房价新一轮报复性上涨。
个人的观点很明确:不会。
一、核心是动力不足。人口下降、需求下降、低收入与高房价的对比,这些基础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供大于求的现状也没有改变。这次的大招只是鼓励加更多的杠杆,而不是解决这些本质问题。
二、更加重要的是,预期变了,持续了至少20年的思想钢印(买房一定会涨打破了。大家经历了疫情等的冲击,整个社会的心态和预期发生了巨大转变,而在经济基础没有重大改变之前,这个预期很难短时间扭转。
三、政府和中央本身就没有准备重走靠房地产刺激的老路。这一轮救市的核心目标还是保卫和稳定。在新的经济发展驱动力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之前,还是要稳住这个中国最重要的底层资产。这也符合中央一直提的“先立后破”的核心思想。
众所周知,中国金融体系的底层资产,过去一直都是土地和房子。
土地和房地产是信贷的底层资产,而信贷又派生了大量的存款,是广义货币和流动性的基石,是金融资产(利率)的定价之锚,也是整个经济体系的信用基础。
然而随着三年大调整,房地产量价齐跌,底层资产在晃动。这个时候如果不能稳定住这个底层资产,可能会触发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甚至经济金融危机。
所以,从顶层思想来看,这次官方希望的目标就是能够稳定住下跌趋势,让还在观望的有需求的购房者能够安心买入,但是希望靠炒房发家的人就别想了。
那顶层希望房地产最好的走势,就是销量稳住甚至回升,房价稳住或者小幅缓慢下跌。
而且考虑到最新15%的首付要求,为了避免出现集体断供等问题,那么即使要房价下跌,也会尽量控制在短期的跌幅不超过15%,避免资不抵债。
而基于这些判断,当下是不是买房就是看个人的实际情况了。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