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北京家政市场复苏,线上培训成亮点,5、6 月或全面恢复

作者:admin | 分类:家政服务 | 浏览:123 | 时间:2024-06-10 22:00:42

本报记者郭静婷北京报道

北京家政服务市场正在复苏,虽然人们错过了春节旺季,但预计会得到更好的家政服务。企业和从业者告诉《第一财经》,疫情期间,家政服务行业“停工不学”,线上培训、面试、签约占比激增。

疫情等待期,也是企业和个人应对疫情的准备期。记者注意到,线上培训的参与人数众多,有的从业者甚至为了跟上视频授课,爬到山顶寻找手机信号,企业也加快了线上发展的步伐。

58到家集团CEO陈晓华告诉本报记者,疫情初期,家政服务业新增业务量几乎为零北京天通苑家政公司,但到了3月中下旬,情况已经明显好转,近一半的病例已经恢复。他预计,如果境外病例输入能得到有效控制,4月份家政行业就能全面复工,5、6月份家政服务业或将全面恢复。

14天隔离

根据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相关规定,住家家政人员应主动告知雇主返京时间、行程等信息,并按照返京人员居家隔离的要求做好各项防护措施。这意味着家政人员返京后需自行隔离14天。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多数家政公司无法为员工提供隔离场所,酒店自行隔离费用又很高,这成为家政人员复工复产的难点和痛点。

与其他行业不同,家政服务行业提供的是居家服务,从业人员与消费者的接触更为频繁。多家家政服务公司代理告诉记者,目前在岗的家政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隔离的,一类是春节期间未离京的。出于对健康安全的考虑,雇主们处于观望状态,会尽力克服当前的困难,能请保姆就不请,有的会提前预约住家保姆订单。对于“一老一小”的刚性需求,雇主和家政人员陷入健康信任的心理战,雇主对保姆出具的隔离证明的真实性存在质疑。

疫情初期,家政服务业几乎陷入停顿,打乱了一些家庭的劳动力平衡。

薇薇一家住在北京,有一个半月大的女儿。由于夫妻俩工作繁忙,白天由受雇于家政公司的陈阿姨照顾女儿。临近春节,陈阿姨请假回山西老家过年,并约定正月初七回京。随着疫情形势愈发严峻,陈阿姨回京的计划被推迟。

为了帮助陈阿姨早日复工,薇薇在二手平台上找到了一些民宿二房东挂牌出租的隔离房,日租金在80元至150元不等。在确认隔离期满后社区能开具健康证明后,薇薇立即下单并支付了房费。

2月15日,陈阿姨抵达北京,开始自我隔离,薇薇和丈夫在家远程办公了5天。2月29日,隔离期结束,陈阿姨拿着社区开具的隔离证明回到薇薇所在的小区,但仍被拦在小区门外。

原来,由于隔离室所在社区的隔离登记制度,陈阿姨开具的隔离证明原件不能带走,只能提供照片。而薇薇所在的社区不认照片,只认原件。两个社区互相打电话,但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双方僵持不下。

当时,薇薇接到了公司复工通知。无奈之下,薇薇把陈阿姨藏在私家车后座,自己从地下室开车上楼。到家不久,就被邻居举报,小区物业找上门,强行驱逐了陈阿姨。薇薇尝试协调,但收效甚微,甚至选择报警。警方的建议是“遵守各个小区的规定,遵纪守法”。最终,经过两个小区长达两个小时的电话沟通,陈阿姨才回到了雇主家。

陈阿姨是一名非住家保姆,疫情前,她每个月几百块钱就能住在家政公司的集体宿舍里。但疫情期间,按照宿舍所在社区的规定,入住人数受到限制,陈阿姨只好自费继续住在之前被隔离的小区里。

“我们不敢叫外卖,也不敢出去吃饭,每周都要去超市买一车蔬菜,整理起来要花两个小时。”薇薇告诉记者。

陈阿姨不在的这一个半月里,小两口就处于工作、做家务、照顾宝宝的节奏中。屋里的一间小房间,成了他们简易的工作间。薇薇和丈夫有时会进小房间工作。屋里是宁静的视频会议,屋外是婴儿的啼哭声。如果夫妻俩同时视频会议,薇薇的丈夫就会跑去卫生间。用薇薇的话来说,那是一段“混乱”的时光。

“有的阿姨可能工作更踏实,为了避免阿姨们回京时发生交叉感染,有的雇主选择开车到亚运村或外地来接阿姨。”亚运村一家家政公司的顾问告诉记者。

受社区防控管理影响,家政服务业白班业务受到较大打击。“我们现在不接白班和小时工的订单,只能接民宿,社区管控很严北京天通苑家政公司,阿姨们不能进小区。”上述咨询师说。

在3月24日举行的上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表示,家政服务员、护工等在征得服务接受者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以进入小区工作。

家务管理困难

近日,记者走访了北四环十余家家政公司。九成家政公司门店位于社区内,由于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外来人员无法进入,门店基本都处于关门状态。家政公司的联系方式都张贴在门店门玻璃上,家政业务已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由于保洁员、小时工流动性较大,这类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不少家政公司选择取消该类业务。相比之下,保姆、月嫂、育婴保姆流动性相对较小,进入家政服务后与客户同住,同时做好日常和居家防护,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小。

多位家政公司从业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市场处于“雇主少、阿姨多”的短期供大于求状态,一方面疫情期间不少雇主在家办公,用工需求有所缓解,另一方面雇主出于安全问题不敢招人。

“(家政)市场大幅下滑,往年这个时候是旺季,门店人头攒动,现在却一个人都没有,网上订单也很少,生意至少下降了70%。”天通苑一家连锁家政门店负责人宋女士告诉记者,目前门店主要靠住宅业务支撑,两类家庭需求比较急:一类是有年幼孩子需要照顾的家庭,一类是有老人无法自理、特别需要帮助的家庭。

陈晓华告诉记者,家政服务业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就业人员约有3000万人,但还有1000万至2000万人的供给缺口,如果疫情持续数月,家政服务业规模将受到很大影响。

徐老师是丰台一家家政公司的培训老师,她的微信工作群里,每天都有很多阿姨问她什么时候可以上班。她建议阿姨们在北京中小学开学前,不要回京。她还建议用人单位尽量克服当前困难,能请阿姨就不要请。据她介绍,很多阿姨在老家有房子抵押了,非常愿意回京工作。

为了能够尽快重返工作岗位,一些阿姨会自行承担隔离产生的房租费用,而很多阿姨不愿意交这笔钱,选择在老家观望。

记者查看商务部家政服务信用平台“家政征信”APP发现,全国注册的家政服务公司有9591家,家政服务人员有738万人。平台将于近期上线家政服务人员健康管理模块,实名认证的家政服务人员可自主授权查询是否为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尚在观察期的密切接触者,这能让雇主们吃得放心。

家政公司正通过一些举措,试图降低消费者对于雇佣家政人员上门服务的顾虑。如58到家3月23日宣布,将在部分地区与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合作,根据付费用户需求,为家政服务人员提供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单次核酸检测费用为260元。

在线服务

受疫情影响,部分家政公司门店停业,办法总比困难多,家政公司纷纷摆脱对线下门店的依赖,将培训、面试、签约、付款等全部搬到线上,开启“云”模式。

疫情发生前,顾客和阿姨们习惯到线下门店面对面沟通、面谈,疫情发生以来,不少顾客通过线上三方面谈的方式购买或预约服务。

线上模式让客户、阿姨、中介三方足不出户就能实时沟通,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阿姨们也掌握了一条更快捷的培训、找工作之路。

疫情压力之下,家政服务业线上教育培训业务发展迅速,客户、阿姨、中介对线上方式的接受度都不错。对于短期内无法复工的家政人员来说,也需要积累、提升技能。还有不少想加入家政服务行业需要培训的人,都希望疫情一好转就能回城找工作,马上开工接单、挣收入。

北京家政服务业协会对北京37家家政服务企业的监测显示,行业复工率在40%左右,家政服务员返城的并不多,不少家政服务员选择在家乡等待工作,线上学技术。

“有的人写了很多笔记,有的人沿着山路走到山顶找手机信号、看训练视频,有的人说这段时间要停止工作,继续学习,这是用学习充实自己的关键时刻。”陈晓华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描述了这样的场景,这给了陈晓华的团队很好的反馈和激励。

“我们原本计划用2到3年的时间,把线上业务占比提升到50%,现在这个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了。”陈小华透露,目前保姆、月嫂、育婴师等的预售订单较多,大部分优质保姆都已经预定完毕。早在3月份,我们就通过线上办公、线上招聘、线上视频、远程签约等方式,实现了58到家的送货上门,相当于原有收入的20%到30%。

陈晓华介绍,为应对​​疫情对行业的影响,58到家迅速调整业务和产品,打通线上闭环系统,形成了涵盖服务人员在线培训、在线更新简历、在线求职,以及雇主在线审阅简历、三方在线视频面试、在线远程签约、在线支付等完整的家政服务交易体系。

疫情之下,小型家政公司为每月的店租发愁,大型公司则考虑压缩运营成本。为压缩成本,58到家过得“紧巴巴”,暂停或压缩原计划扩张的项目成本。“原计划是将品牌入驻各大平台,在更多城市开分店、开店,招聘员工,这些计划现在都暂停了,或者压缩了相关成本。”陈晓华说。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