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苑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生活
作者:admin | 分类:家政服务 | 浏览:63 | 时间:2024-07-20 09:02:43春天,走进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清溪街道南溪园社区,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阳台上的不锈钢护栏反射着明媚的阳光。“这是我们给全体拆迁居民的‘礼物’。”清溪街道工作人员宋长菊告诉记者,南溪园社区去年实施了阳台美化亮化和安全防护工程贵阳市花溪区家政公司,给所有居民阳台都装上了不锈钢护栏。
南溪园是花溪区扶贫搬迁安置点,2019年6月,全区7个乡镇290户1060人入住,开始了新生活。经过不懈努力贵阳市花溪区家政公司,南溪园基础设施齐全,社区环境整洁,居民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为居民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修建了‘新市民梦想桥’活动中心,让孩子们有地方玩耍;第二,修建了日托中心,让困难群众有了更好的饮食保障;第三,解决了就业问题,让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南溪园社区党支部书记程华强自豪地告诉记者。
在南溪园的“新市民梦想桥”活动中心,不时传来音乐声,十几个孩子正在学习舞蹈《闪亮的红星》。这是南溪园社区“雏鹰计划”的学习内容,负责老师是“一心社”志愿者陈萍。“一心社”是清溪街道自主孵化的社工组织,在居民刚入住时,志愿者们就同步入住,帮助孩子们快速融入新生活。
南溪园社区有未成年人242人,适龄儿童全部就读于花溪区民族中学小学部和中学部。农村孩子学习基础薄弱,很多孩子刚入学就“跟不上”。为了帮助孩子跟上学习进度,社区组织学校老师多次开会,研究解决办法。最终,陈平的“益心社”成为主力军。
“我们放学后就去找陈老师补课,周末、寒暑假也一样。”在社区的帮助下,12岁的陈英收获颇丰,不仅学会了跳舞、演讲,期末考试还在搬迁儿童中名列第一。有了课后“补习”,南溪园的孩子们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开朗自信起来。
“‘雏鹰计划’除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还注重纠正他们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陈平告诉记者,“义心社”已开展课后四点半班、特色班等项目,受益人数达7250人。用程华强的话说,“孩子们能顺利成长,南溪园才有未来。”
南溪园低收入人群较多,清溪街道引进了一家服装厂,厂址就建在距离社区不到2公里的地方。李婷每天和社区里的工友们一起上下班,朝九晚五,不仅能照顾好家人,每月还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
“有收入,大家才能安心安居。”程华强告诉记者,解决就业问题是南溪园面临的一大难题。
南溪园社区将有就业能力的居民分为三类:对有一定技能的,鼓励其留在原岗位;对无技能但身体健康的,社区帮助其进行技能培训;对于老年人,社区充分利用政策,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
“在教他们一门手艺的同时,希望我们民族文化也能传承发扬光大。”王其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西苗绣”传承人,去年她受邀在南溪苑开办苗绣技艺培训班,帮助大家掌握就业技能。目前,华西区已为南溪苑社区居民举办刺绣、蜡染、家政、烹饪等创业就业培训班数十期,不少社区居民像李婷一样,通过培训成功实现就业。
此外,社区还引进了藤编厂、家政服务公司,并签订了相关就业协议。“目前,南溪园有劳动能力的440余人,基本实现了全员就业覆盖,有劳动能力的家庭也确保了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程华强说。
87岁的王耀梅身体健康,每天中午都会准时到南溪园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用餐。“吃饭不收费,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热闹极了。”王奶奶提到的“免费午餐”计划,是从2020年6月13日开始的。“社区里很多年轻人早出晚归,家里老人和孩子中午吃午饭都成了问题。”于是程华强通过街道申请民政经费,创办日间照料中心,并通过爱心企业募集资金,启动“免费午餐”计划。如今,平均每天有70多名老人、残疾人和孩子来用餐。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社区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志愿者将餐食送到他们家中。
社区还组织帮扶小组及时上门服务,对独居老人、残疾人进行保洁、爱心陪伴;成立舞蹈队、芦笛队,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坚持推行文明家庭星级评定制度……如今,搬迁群众成功经历了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在南溪苑扎下了根。(经济日报记者 王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