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采购管理的战略与战术:供应商管理与采购执行的分工与搭接

作者:admin | 分类:招聘求职 | 浏览:28 | 时间:2024-08-08 13:08:31

采购管理分为两个层次:战略层面是供应商管理,战术层面是采购执行,两个层次如何划分和衔接对采购与供应管理的绩效有很大影响。

案件背景

某公司是一家从事通讯产品制造的集团公司,生产物料以电子材料为主,外购多为金属原材料机加工采购员岗位职责培训,MRO包括生产辅助材料、设备及公司其他所有费用,其采购管理分为供应商管理和采购执行两部分。

供应商管理下设三类岗位:供应商开发工程师(SDE);供应商质量工程师(SQE)和成本经理。供应商开发工程师主要负责供应开发、审批、档案管理、样品认证跟踪等工作;供应商质量工程师负责供应商质量问题处理、跟进、质量审核与考核等工作;成本组负责投标、份额分配、价格谈判、新材料价格审批等工作,但其成员往往由供应商开发人员兼任。

采购执行由采购员组成,根据物料分类,有负责采购生产物料的小组,负责MRO的小组,负责外协的小组。采购执行组的职责已经简化,基本只变成下订单和订单对帐结算。至于在供应过程中与供应商出现任何问题,都会由供应管理组来解决,比如涨价、供货不足、质量问题、新样品试制等。当然,一般的供应和发货问题,采购员在跟单时会沟通解决。

在这种架构下,出现了一些混乱和权责不明的情况。例如,采购执行组的人不参与供应商开发,经常抱怨供应商开发组开发的供应商不好用、送货不及时。供应商开发组的人也不了解日常的供应问题和供应商的表现。最初的开发决策和供应商的实际表现关系不大。半年一次的供应商考核也是由供应管理组来做的,​​他们坐下来召集相关部门拿一些数据来考核,这往往只是一种形式。

案例分析

在采购管理中,战略与战术层面的划分有着现实的原因。如果两个层面没有明确的区分,采购人员往往会陷入日常的下单、跟单、催单、验货、付款等繁琐的工作中,活在当下,无法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战略规划和管理。两个层面的分离,即供应商管理与订单处理的分离,是采购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尤其是在制造业。

从运营上看,供应商管理主要负责供应商的选择、合同、管理和总体履约,而订单处理则负责日常运营。如上述案例中所说,两层分离也带来了问题:战略层的决策很容易和战术层的履约脱节,尤其是在供应商履约管理不完善的公司。这其实可以通过强化战略层的责任机制来改变:选择供应商的人,也要对供应商的总体履约负责,即质量、成本、交付、服务、技术等。要避免出现“铁路警察,各负其责”的局面:选择供应商的人,对供应商的履约不负责,整天和供应商打交道的人,没有选择权。

在战略管理方面,有些企业又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业务管理和技术管理。业务管理侧重于供应商合同、关系和价格,而技术管理侧重于供应商生产、工艺和质量。这两个领域的划分是有原因的:懂管理的人往往不一定懂技术,懂技术的人往往不是管理专家。有些企业设置商品经理和采购工程师的岗位就是为了遵循这种分工。在企业业务管理中,分工并不是很明确,很多商业职能都是由技术人员来完成的,比如价格谈判、核实等。在技术特性强的企业中,工程师介入采购价格管理是常态采购员岗位职责培训,但如果价格合同等业务关系由工程师兼任,往往会出问题。没有研究表明,如果设置商品经理(或供应商管理经理)就能提高整体的供应商管理水平,但供应商管理不善的企业有一个共性:要么是一群采购员,要么是一群工程师来管理供应商关系。 当由采购员管理时,供应商管理不上位,因为采购员无论在哪个公司通常都是无足轻重的,供应管理沦为杂活;当由工程师管理时,供应商管理往往是零散的,没有形成体系,没有建立战略。总之,在这两种情况下,供应商管理大多处于较低水平。

在供应商的技术管理层面,有些公司像案例中的公司一样,进一步划分为供应商开发工程师(SDE)和供应商质量工程师(SQE)。这种分工的本意其实是战略层面和执行层面的分工,让一个人负责供应商开发等战略层面的技术业务,一个人负责处理日常运营中的质量问题,就像商品经理负责整体业务,采购员负责日常订单处理一样。在我的经​​验里,SDE和SQE的划分比较难,两者之间产生的纠纷也比较多。比如在质量方面,笔者以前的工作中SQE负责收货验收过程中的质量问题,SDE负责供应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系统质量问题等等。分工看似明确,实则落入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窠臼。过多的人为划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结果实施后不久,二者又再次合并,设立了供应商工程师(SE)岗位,全面负责供应商的质量技术问题。另外,SQE的工作很容易沦为单纯的质检员或问题沟通员,这也是SQE对岗位职责不满的原因之一。二者合并后,收货时的质量验收工作降级为单纯的质检员,形成了技术员与工程师的等级分工。二者的职责分工更加明显,操作也更加简单有效。

这也引出一个宏观的思考:组织架构细分要以战略目标和流程作业为依据,科学运作:如果划分过粗,战略执行的重点和层次不清,容易把水搅浑;如果划分过细,多部门、多工种难以协同,影响决策效率,甚至当一个有针对性的决策讨论通过时,市场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样,如果采购作业层级过于细分,各区块之间的壁垒增多,作业流程拉长,空白地带随处可见,导致大量人员把精力浪费在扯皮、推诿上,形成恶性循环。

第二点是要明白组织架构的划分一定要根据业务需求来进行,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不同管理阶段、不同业务环境往往需要不同的组织架构来支撑,不要千篇一律、机械化。而且无论你如何切割划分,总会有重叠的问题,关键是要尽量减少不明确的重叠区域,了解和控制潜在的风险。

摘自刘宝红编著《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实践者的视角》第3版。

以下是训练信息,不感兴趣的话可以跳过。

-----------------

我以自己系列畅销书为基础,设计了5门优质课程,将于2024年1月在上海和深圳两地进行线下授课(编号436-443),现已开放报名。

供应链整体视角: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

上海(1 月 12 日,星期五);深圳(1 月 19 日,星期五)

经济增速放缓,中低速增长成为常态,成本压力大、库存高、投资回报率低等问题更加严峻。本次培训站在从业者的角度,提出了系统性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即在前端推动设计优化,控制产品复杂度;在中端完善供应链计划,有效匹配需求与供应;在后端整合供应链资源,依托专业供应商,走轻资产之路。

供应商管理:从业者的观点

深圳(1/20,星期六)

供应商为什么要“谁选谁管,谁选谁管”?如何形成跨职能、跨阶层的力量,有效管理“有能力但脾气不好”的战略供应商,整合“脾气不坏但能力不强”的一般供应商?这其中还包括对客户指定供应商和重点下级供应商的管理。

从小采购到大采购:采购职能的构建

深圳(1月21日,周日)

随着供应链轻资产化、专业化发展,采购成为供应链主力军,需要从订单操作层面的“小采购”走向以战略寻源、供应商管理为主的“大采购”。本次培训结合国内外企业二三十年的经验,重点探讨“大采购”的职能转型、组织建设与绩效考核,以及采购的集中与分散,帮助企业顺利实现采购战略转型。

需求预测:供应链的第一道防线

上海(1 月 13 日,星期六);深圳(1 月 17 日,星期三)

库存计划:供应链的第二道防线

上海(1 月 14 日,周日);深圳(1 月 18 日,周四)

培训详情及企业团体优惠请联系助理党奇:(同微信)。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