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湖北竹溪楠木寨:探访皇家用材后裔的故事

作者:admin | 分类:装修建材 | 浏览:46 | 时间:2024-08-21 09:36:52

菲比

湖北恩施一栋明代楠木老宅,年初被传出价值约8亿元,引发关注和热议。这只是近年来金丝楠木热潮的余音。楠木曾因皇家专属木材、金丝迷人、数量稀少等原因,一度成为市场热点。百年金丝楠木虽罕见,但在湖北十堰市竹溪县烂泥湾村的山坡上,却矗立着百余株参天古树,其中最老的一株已有400多年历史。一财N+特意探访,探寻皇家木“传人”的故事。

楠木装饰_楠木家具装修效果_家具楠木

竹溪楠木村现已成为旅游区,位于竹溪县最东部的新洲镇。

家具楠木_楠木家具装修效果_楠木装饰

楠木林中尚存楠木树150株,据史料记载,已有400多年历史,烂泥湾村受保护的楠木树有144株。

清明节前,竹溪县烂泥湾村林木葱茏,粗壮的树根犹如大地的血管。村支书翁定旗也说不清这些树的年龄。2009年以前,村民们也不知道这100多棵树是什么树,只说“古树不能砍”。49岁的翁定旗曾是一名军人,退役后在浙江、上海打工谋生。他坚信“只要树倒了,就有大事发生”。

旧时烂泥湾村盛行拜石干妈,因岩石缝隙中长出一棵大树,林中大石最受人欢迎,「招收多位干子」,每逢节庆,村民都会前来烧香。这片八亩林地也因当地民众信仰与风水的环绕,得以保百年平安。后来,村落通车,建起新屋,并开发为旅游景点。

七八年前,金丝楠木风靡一时,村里便开始称呼它们为“楠木”。“是金丝楠木,是贡木,清朝用了要砍头的。”村民说。在竹溪,楠木被称为“御木”、“贡木”。清朝同治六年编纂的《竹溪县志》记载,同县慈小沟“昔多大树,明前建宫时御木采于此”。四百多年过去了楠木家具装修效果,如今竹溪只剩下这一群野生楠木,景色依旧。

楠木装饰_家具楠木_楠木家具装修效果

竹溪县烂泥湾村党支部书记翁定旗

挑选皇家木材

木有灵魂,土无声,土与木,是故宫封存600年最好的见证。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清明节后,紫禁城遭遇了建城一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雷击,三大殿和文武建筑二层全部被火焚毁。火势蔓延到午门、朝堂,甚至皇帝也不得不到端门上朝。由于前几年修建西花园和南宫,木厂的库存基本用完,嘉靖便下令工部右侍郎刘伯岳和四川、湖广总督采购大量木材。

明代湖广是仅次于四川的第二大木材产区。道光化年间,襄阳知县廖锡奎奉命收购楠木,次年在竹溪县东湾村慈小沟发现大量优质楠木。20世纪80年代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的一块摩崖石刻,记载了这段往事:“采御木,入此幽谷,寻得之,待之如玉。木得其所,材美其所,御计安然。”

慈小沟原名慈小沟,峡谷绵长,人迹罕至,现已难觅楠木踪迹。其水源来自石河,可供漂流,汇入渡河、汉水、长江,再经京杭大运河运往北京。烂泥湾村紧邻渡河,是渡河的汇合处,也是汉水流域的通道。据记载,与之相邻的竹山县上涌镇有一家名为“王三省”的大商行,是陕鄂渝边商界的佼佼者,以砍伐竹山、竹溪及周边地区的楠木为主要业务。清末,园林大修,王氏家族向朝廷贩卖大量楠木。时光回溯,在民间商业力量崛起之前,烂泥湾村楠木群体的首颗种子是如何陨落的?那些树痕是谁砍下的?逝去的不仅是岁月,还有答案。

林中,观景台上新刷的油漆还未干,最大的几棵大树上都套上了竹篱笆,让树干显得更加修长挺拔,造型也更加优美。保护牌上写着,这里有144棵树,翁定齐花了半天时间才数清楚。“有叉的算一棵,有根的也算一棵。”

“古树保存完好,一是地处偏僻,二是多栽植于坟前、房前屋后或风水林中。”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院长费永军是“湖北珍稀树种楠木种质资源研究与保护”科研项目主持人。他发现,古树往往承载着村民的精神信仰和美好憧憬,又常常夹杂着各种传说,因此具有天然的保护“屏障”。20世纪80年代木材砍伐政策放宽后,生长在村庄附近或风水林中的名树往往因村规民约而得以幸存,而野生环境中的名树则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家具楠木_楠木装饰_楠木家具装修效果

20世纪80年代全国文物普查中,竹溪县东湾村茨小沟发现的一块摩崖石刻,记录了一段采木的故事。

烂泥湾村自发成立了30多人的义务护林队,严禁砍伐破坏森林。1999年制定的规定是砍伐10厘米以上罚款2000元,十年后标准提高到5000元。但人们的心总是被“钱景”淹没。这几年,有人给翁定齐发信息,有人看中他的名气来“谈生意”。他说,湖南、福建的老板出价几千万,要挖掉最大的一棵树。但他坚信,森林里少一棵树,村里就会死一个人。“如果丢了命,要钱干什么?”他摇头。

景区开业两年半,他比以前忙碌多了,早上吞六个饺子,等到下午五点才和老同学吴作宇吃碗泡面,小时候他们曾在大树下拍照。 “大跃进”前,村里主动砍了三棵树,给山下的小学提供课桌椅。 “一张七个人的座位,横着的木板。”吴作宇兴奋地比划着。学校换上新课桌后,他终于弄到一张,改成了四人桌。他总觉得表面飘浮的金丝特别漂亮。

楠木家具装修效果_楠木装饰_家具楠木

楠木家具装修效果_家具楠木_楠木装饰

古树往往寄托着村民的精神信仰和美好憧憬,又常常夹杂着各类传说,因而具有天然的防护“屏障”。

楠木

土家族聚居的恩施位于十堰南部,一栋明代楠木老屋年初被曝价值约8亿元。这栋老屋九成都是楠木,最大的年轮达千年,屋内有30多根直径近半米的楠木柱子。费永军研究楠木十余年,惊叹不已,“打磨得非常漂亮,还有股香味。”

在他的印象里,这是民间唯一一栋楠木建筑。明清时期,高大的楠木是皇家所用,“但皇帝远在天涯,建造者可能对外界不太了解,就用金丝楠木来建房。”他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土家族、苗族人民在拆除吊脚楼盖高楼时,拆除的木料中只要有金丝楠木就扔掉烧掉,“房主可能也不知道。”

上等的楠木,光照时手感如丝般柔滑,犹如流动的金丝,故名“金丝楠木”。其实,细胞纤维经年累月地积累了细小的结晶,使其呈现出金属光泽、玉石般的柔滑、华丽的纹理,因此历来受到皇家的重视。根据清内务府的选材标准,整块木材上的金丝覆盖率必须达到80%以上,在光照下能产生步移景异的华丽效果,才能被称为“金丝楠木”。

楠木装饰_楠木家具装修效果_家具楠木

金丝楠木木材光滑,纹理华丽。

但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家贵族,楠木最古老的用途还是与丧葬有关。荆州商人谭泰入行早,十多年前就开始收藏楠木。那个下雨天,我们跟着他来到一个偏僻的仓库看货。半露天,电动三轮车等杂物堆满了过道,几块沉甸甸的棺木靠在墙上,毫不显眼。“都是开墓时博物馆偷偷买来的,当时扔到一边也没人捡,连黄花梨木都没人要。”

当地人对墓中的东西比较迷信,认为是不祥之物,很快就答应以一万多元的价格转卖,这让刚开始收藏金丝楠木的他很兴奋。“也是南北方的差别,广东人送棺材也送小棺材,寓意升官发财。”他拿抹布擦去灰尘,露出木架,指着我们说,“都是小叶楠木,应该有三千年左右了,至今保存完好,没有腐朽的迹象。”

“只有小叶楠木才能称为金丝楠木。”他认为。这是市场上的普遍说法,但费永军研究楠木十余年,并未在文献中看到过金丝楠木专供皇家使用、不允许民间使用的直接记载。人们常说的金丝楠木只是一个统称,主要指樟科楠木属的树木。是我国特有树种,有的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楠木保护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胡兵也告诉记者,学术界和业界对金丝楠木的定义存在分歧,有的认为只有某一类楠木才能称为金丝楠木,有的则认为只要有金丝,都可以归为金丝楠木。

楠木家具装修效果_楠木装饰_家具楠木

楠木装饰_家具楠木_楠木家具装修效果

楠木苗

费永军路过竹溪时,原本计划去烂泥湾村的森林里看看,但因为修路,他不得不放弃计划。但根据当地林业局工作人员展示的照片,他判断这些树是黑壳楠木,虽然属于樟科,但属于胡椒属,而不是楠木属。“樟科植物很难分类,因为它们看起来都很像。”他提到,现在一些书上对楠木的分类也有不同意见。

对于烂泥湾村楠木树的由来,他认为,这里的气候、土壤应该很适合楠木树的生长。自古以来楠木家具装修效果,大树要顺流而下,也就是说,如果渡河里有楠木沉木,就意味着这一流域是伐木的必经之地。“但这往往需要运气,因为这里禁止挖木,除非被山洪或其他原因冲走。”

紫禁城建筑

进入21世纪,故宫的往事已成为紫禁城,但神木厂却不见了。明清时期,从北方运往北京的上等木材,都堆放在神木、大木木厂,作为皇家建筑材料的储备。“很多都是皇帝亲自命名的,规模大得惊人,一块大木的两边,并排坐着两个人,互相都看不到。”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研究员周景南说。乾隆皇帝建有碑亭,并在碑上刻上了《神木歌谣》。“文革”期间,碑亭被毁,据说一块大木成了会议桌。

这样的浪费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野生楠木生长缓慢,大约需要百年才能长到树干直径三四十厘米。而皇家宫殿的选材标准往往是一两米,这往往意味着一千年的等待,而且在水运过程中,它们可能会迷失在湍急或危险的水道中,再也找不到了。

费永军的家乡是荆州,荆江在这里蜿蜒流淌。很多年前,工人在火车站附近挖鱼塘时,捞出一根三米多粗的楠木沉木。“捞出水后,去掉边材,用水洗一下,对着太阳就能看到金光。”他去查看、鉴别。他用刀削下薄薄的一片,木材呈灰色,很香。他判断,这根木材应该来自长江故道。“它埋在地下很多年了,边材和心材已经分离了。”

楠木家具装修效果_楠木装饰_家具楠木

楠木根雕

但皇家对楠木的珍爱,为艰难的木材政策活动提供了多重便利。周景南认为,相较于远离中央的海南黄花梨和来自外地的紫檀等红木,楠木多生长在中央能控制的地方,主要分布在汉族聚居的四川地区。元朝统一后,疆土辽阔,经济发达,有水路直达京城,可以深入大山收购大材。

大规模、有组织地砍伐楠木,始于明代。紫禁城修建初期,楠木多用于各大殿堂,对大木材的需求达到顶峰。西南深山里的大树就地砍伐后,“用小木搭建甬道,把木材从山上拉到溪边,等涨潮时顺流而下,再从支流经大江大河、大湖泊运到北京。”周景南解释道。这个周期很长,要四五年才能运到北京。

楠木家具装修效果_家具楠木_楠木装饰

这种费财费力,正如南下采伐木材的四川巡抚显德所见:有木材的地方,十家九空;千人进山,出山的只有五百。由于明代滥伐,到清中叶大树已极为稀少。康熙年间重修太和殿时,只剩下六根大楠木柱,不得不用东北的赤松代替。结果,殿内直径1.5米、高13米的“金龙柱”,现在大量运用了木嵌、拼接技术。

这次更换只是个开始,此后楠木几乎退出了柱子之列,多用于宫殿室内装饰和文房用品。周景南曾写过很多文章,对宫殿的装饰陈设进行整理。如御花园养星斋的室内装饰通体采用楠木;乾隆花园古华轩的天花板采用浮雕龙纹的楠木;乾隆退位后居住的乐寿殿天花板也是用楠木制作的。三大殿里的宝座,造型最高大,全部用楠木制作,包金漆,饰以龙纹。这种金漆龙纹宝座是最高级别的,只能摆放在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宫殿中。

楠木装饰_楠木家具装修效果_家具楠木

长陵陵恩殿楠木柱

楠木家具装修效果_楠木装饰_家具楠木

绵阳报恩寺大悲殿

砖石坚固,土木柔软,浸透着岁月的痕迹。1964年,文物专家朱家辉带领故宫木工匠们,用934个工作日,重建了太和殿龙椅。时至今日,故宫内的文物中,仍需要楠木作为修复建筑材料。“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故宫内陈列的文物讲解牌、基座等,很多也是用楠木制作的。”周景南回忆,这些原材料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前向社会征集的。

疯狂的木头

一边是正在调集大军的木府,一边是孤注一掷的赌木,围绕着金丝楠木的一切,从古至今都疯狂着。

十年前,谭泰曾到西南深山老林采摘金丝楠木。数量多的稀有,只要是老房料、老山料,就意味着每一块木材都有不同的价格。“那段时间,(买家)像疯了一样,翻山越岭,雇当地向导,有时到了没有路的地方,就让当地农民用自行车、摩托车拉着走。掉进山里丢了性命的人不少。”

谭泰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本世纪初,西南的河流开发了,在长江上工作的疏浚船偶尔会从河底捞出一些深色的木材,被敏感的商人买走。他的藏品大多是这样收集来的,简单上蜡后便露出了金色的纹理。

家具楠木_楠木装饰_楠木家具装修效果

后来进入的淘金者在2013年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赚钱前景。那年的芦山地震,河床下露出大量暗木,此事屡屡被报道出来。消息扰乱了市场,商家们蠢蠢欲动,纷纷大动干戈。胡兵听说,一位喜欢收藏古玩的名人,花了两三百万收藏了几块厚度十几厘米的楠木树瘤板。

楠木家具装修效果_楠木装饰_家具楠木

引发“淘金热”

楠木家具装修效果_家具楠木_楠木装饰

金丝楠木在明清两代基本被皇家所垄断,有着华丽的金色花纹。

他认为,在此之前,金丝楠木已完成初步的市场培育。三峡工程通过拆迁古建筑获得了相当数量的旧房材料,开启了金丝楠木的知名度;20世纪80年代,《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重点保护植物名录》颁布,部分楠木树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进一步证明了其珍贵性。

2011年以后,国内经济好转,文物市场火爆,经过中央媒体的曝光和推广,金丝楠木终于一飞冲天,在以花梨木为主的古典家具格局中闯出了一条路。一时间,出现了贬低花梨木、推崇金丝楠木的舆论游戏。在金丝楠木主产区四川,热钱大量进入,商家热衷于囤货。当地一位王姓商人感叹,那些外地炒家什么​​材料都买。“要不是他们来买,价格也不会涨得那么快,大家都抢着买,价格就涨了,至少涨了20%到30%。”

2013年,中国嘉德的一场专场拍卖会上,一张楠木床架拍出了500多万元的高价。从家具商场到拍卖行,就连苗木市场也真切感受到了这股久违的热情。但很快,经营宜昌楠苗木生意的叶萍就高兴不起来。宜昌楠是浙江楠的野生品种,去年她卖掉三棵胸径15厘米的楠树才勉强收支平衡。这些楠树她种了20年,“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果不是朋友劝说,她绝对不会舍得放弃。两年前市场火爆的时候,这些优质树苗还不愁没有大手笔的买家。

然而,虚高的市场在经历了2015、2016年的泡沫期之后,已逐渐衰落,如同金丝楠木本身,已摆脱“皇木”“贡木”的标签。

困境之下,有人退场,有人观望。谭泰已经很久没有接到大块的楠木了,“好木材越来越少了”。办公室里的宫椅、圆椅,都是用一年生的大树边材做成的。但前不久,他听说费永军及其团队通过研究楠木的生理逆境,将楠木的适宜种植区域延伸到了南方的香港。

但经过十年的热潮,楠木已征服了收藏市场和适宜种植区,这是一个难以复制的奇迹。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