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信股价过山车:JCAP 做空报告引发暴跌,声明后股价拉升
作者:admin | 分类:二手信息 | 浏览:112 | 时间:2024-08-27 09:04:09PP财务
关注金融领域的精选内容
金融精英的共同选择
优信的股价刚刚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过山车”之旅。
当地时间4月16日,美国投资机构J(JCAP)发布的一份做空报告,导致优信股价暴跌36.07%;一天后,优信二手车发布声明,称该报告为“恶意做空报告”。优信股价再次上涨,收盘上涨51.28%。北京时间4月18日22点,优信再涨7%。
回顾过去的一年,优信同样跌宕起伏,6月27日,优信在纽交所上市,优信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戴昆当时表示,这是优信的高光时刻,是优信的里程碑,更是一个新的起点。不过,优信的资本路并不顺利,上市四天后,优信股价便跌破发行价并持续下跌,如今优信市值仅为9亿美元左右,较其上市价下跌1.3%,跌幅逾三分之二。
在“血腥IPO”300天后,优信似乎已失去昔日独角兽和二手车电商第一股的辉煌。与此同时,外界对“套路贷”“交易数据造假”“资金流紧张”等诸多疑虑,也让优信陷入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JCAP报告甚至直言,优信的财务报表“显示出令人担忧的负债水平,使公司面临破产风险”。
不仅仅是优信,整个二手车电商行业都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今年2月,人人车也传出裁员、资金链不足、门店大规模关闭等消息。尽管人人车称只是商业模式转型,但业界对其资金来源仍充满质疑。
虽然优信在JCAP提出的“七宗罪”中尚待证明自己的清白,但优信令人担忧的负债水平反映出国内二手车电商平台面临的普遍问题。风波过后,二手车电商在一级市场融资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手车电商市场即将结束烧钱时代,生血比输血更重要,他们也到了必须证明自己能盈利的阶段,谁能先发制人,谁就能扭亏为盈,谁就能生存下来。
然而,没有人知道二手车电商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停止亏损,也没有人知道哪种商业模式会成功。
转向汽车金融的困难
“二手车电商发展到今天,核心任务是打造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北京优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沈荣4月18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实现盈利,优信的主要手段就是近期备受关注的汽车金融。而且,相比新车,二手车金融的运作更为复杂。
随着交易中不断引入金融产品,汽车消费门槛越来越低。去年下半年以来,优信二手车“套路贷”疑虑不断升温。此前,优信曾回应,集团的融资租赁并非“套路贷”。融资租赁业务是合法合规的金融产品,而“套路贷”则是非法侵占借款人财产的金融诈骗行为。从违约情形、催收方式等多方面来看,融资租赁与“套路贷”有着本质区别。
不过,近日,因“奔驰西安女车主”事件引发汽车金融热议,优信“套路贷”再度引发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多位通过优信购买二手车的消费者,不少受访者表示,购车时,销售人员并未讲清楚金融服务的具体细节,购车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额外费用原因也不清楚。
来自河南的王先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三个月前,他通过优信二手车贷款购买了一辆2013款大众速腾,购车时谈好的价格是8.1万元,首付2.6万元。付完首付后,他发现还需要还9.3万元的贷款。“我以为付了2.6万元后,只需要还剩余的5.5万元贷款和利息,加起来最多也就七八万,没想到最后竟然多出了这么多钱,还不如买新车,买二手车。”王先生说。
王先生称,根据《付款明细》,除了购车款外,王先生还需要支付包括10100元的第三方服务费、1000元的GPS/平台管理费、近1000元的车辆安全保险服务费、中介费及保险费近2000元。
不少优信二手车消费者都有与王先生类似经历,哈尔滨的赵先生以8.1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2012款逍客,但实际需要支付的总价却高达12万元;沈阳的刘先生购买了大众朗逸,需要偿还的贷款也从之前“约定”的3万元增加到了4万元。
王先生认为,自己卖掉一辆价值不到10万元的汽车,就需要向平台支付一万多元的服务费,此前他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认为费用太高,同时还认为需要偿还的贷款利息过高,年利率逼近9%,与此前的预期不一致。
“可能是描述不清,导致消费者产生了误解和认知偏差。”优信相关人士表示。的确,优信的二手车融资方案与传统的车贷购车有明显区别,但很多消费者并不清楚二者的区别,以为自己是贷款买车优信二手车分期利息,其实是融资租赁。
汽车融资租赁是一种以现金分期付款的方式,这种方式将租赁服务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在租赁期结束后将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简单来说就是先租一辆车优信二手车分期利息,租赁期结束后再获得汽车所有权。相比直接贷款买车,价格换算比较复杂,总体成本会比全额买车或贷款买车高。
“我们自己并不直接提供任何金融服务,为了满足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的金融需求,我们会与微众银行等机构合作,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上述优信二手车负责人告诉记者。
优信赚的是贷款协助服务费,或者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叫“金融服务费”,一位汽车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二手车买家以为优信赚的是“差价”,殊不知其实这是一笔金融服务费,因此会造成很多误解。
“二手车融资租赁目前缺乏监管,未来应该会逐渐规范。美国二手车市场也在经历一个由混乱到有序的过程。”百融金融服务集团金融科技部高级总监张正元对记者表示。
优信二手车2018年财报显示,来自2C板块的个人贷款收入为优信贡献了17.74亿元,占总营收的53.5%。2018年,二手车贷款笔数占二手车交易笔数的46.1%。二手车贷款服务平均服务费率由2017年同期的6.2%上升至7%。
由于优信的主要收入来自提供金融服务,其已经看起来更像是一家汽车金融公司。
下半场是一场生死战
五年过去了,二手车电商上半年融资战、广告战惨烈,模式竞争落下帷幕,下半年无论是瓜子二手车、优信还是人人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利用手头的资金,尽快达到盈亏平衡点。如果亏损继续扩大,资金被套牢,就很难再像以前一样得到资本的支持,就没有造血能力活下去,汽车电商不再有试错的机会。
二手车电商虽然销量巨大,但利润却微薄。对于二手车电商来说,汽车金融是一个利润增长点。一位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经过这么多年,二手车电商已经转变思路,靠赚取汽车流通过程中的差价确实难以支撑巨大的运营开支,思路转向依靠金融服务和衍生服务来盈利。
“二手车电商的初衷不一定是做汽车金融,但最后发现,只有在这个维度上才能看到收益,尤其是2C消费分期。大部分电商还处于投入阶段,很难盈利,但汽车金融至少能带来不少收入。”一位汽车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二手车行业的淘汰期确实到来了。但从二手车电商的行业实践和商业模式探索来看,很多模式已经被证明行不通,二手车电商似乎向更传统的模式妥协了。”4月18日,一位汽车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二手车电商需要线上线下结合,但一直存在争议的是二手车电商在交易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与二手车商的关系。
“几年来,二手车电商都是抱着革命的姿态来的,试图和二手车商竞争。但现在都在建实体店、建新的合作关系,他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开始承认和尊重二手车商的主体地位,并利用近年来资本、品牌的优势,搭建平台服务车商。这或许也是一种回归。”一位二手车业内人士说。
但在他看来,这种回归似乎意味着二手车电商这些年所付出的努力和烧钱,并没有实现通过规范运营引领二手车市场的初衷,二手车市场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没有解决,只是改变了一个交易场景,而投入较大、广告支出较高的二手车电商,无法单纯依靠交易实现盈利。
优信要看表面收入。作为首家上市的二手车电商,尚未盈利的优信急需资本市场给予更多支持。增收节支是优信的主要手段。其总营业收入达33.2亿元,同比增长69.9%,而亏损则从2017年的37.7亿元收窄至23.8亿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告诉记者,优信上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必须披露财务状况,但目前二手车电商的业绩并不好,投资者不愿意投资一个商业模式还不成熟的公司,公司前景不明朗,不具备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二手车电商行业还没有完全成型,优信上市后,投资者能更清晰地看到这个行业的现实。
“优信股价跌得这么厉害,是因为它还在烧钱,而且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下去,短期内没有扭亏为盈的可能,但优信其实手里的牌不多,机会和时间都相当有限。”上述投资者说。
优信对资金的渴求程度极高。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优信急于上市的主要原因是,在资本寒冬期间,二手车电商很难在一级市场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优信要想活下去,必须继续烧钱。上市后,优信融资2.25亿美元,发行1.75亿美元可转债,融资额达到4亿美元。
但持续的亏损状态并没有让资本市场对优信产生足够的信心,优信无法强化其市值。优信的现金流并不充足,2018年财报显示,优信总现金13.97亿,总资产73.49亿。此外,发行的1.75亿美元可转债即将到期,如果优信股价到2019年6月27日不能达到9.72-9.855美元,这1.75亿美元将无法转为股票,转为债务。
“如果优信真的出问题了,一个在资本市场成功过一段时间的公司,以这样的方式收场,会导致资本市场对这个行业失去信心,这个行业的认可度也会大大降低。”一位二手车行业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尽管这一商业模式尚未成功,但对于优信这样的公司来说,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