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金融数据揭示:5700亿住户存款流向股市与楼市,居民消费行为变化分析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32 | 时间:2024-12-06 09:03:16真的有人把钱拿出来花吗?
央行近期公布的金融数据。前10个月居民存款增加11.28万亿元。与9月份的数据相比,相当于10月份家庭存款减少了5700亿元。
存款持续上涨不是什么好事,但突然大幅下降确实不正常。尤其是近年来,人们降级消费、存钱报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因此,储蓄的变化不容忽视。那么这些钱去哪儿了呢?在哪里?
事实上,如果我们深入挖掘5700亿元背后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大方向。一是股市。今年10月,新开股票账户685万户,创历史单月第三高水平。前两次发生在2015年股市高峰期间。
与此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即老百姓存入证券公司的钱大幅增加1.08万亿元,同比多增5732亿元。
另一个是房地产市场。 10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1100亿元,同比小幅增加393亿元。虽然与2020-2021年同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与2022-2023年同期相比已有明显改善。
并且随着房地产市场活跃度回升,百强房企销售业绩环比增长73%。
很多人会发现,成交火爆后,楼市依然火力全开,中央和财爸爸轮番发令。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也很容易理解:
首先要记住,国家这一轮救市的目标是“止跌企稳”,所以在楼市完全止跌之前,国家不能放任房地产不管。
从517到929再到现在,房地产市场政策不断出台,如社保和个人纳税年限、限购范围、房贷比例、减税、大户型、改善型住房等,明显切断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空间。繁荣时期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所有因素。枷锁实际上是为了维持交易活动。这是实现稳定的关键。
可以看到,通过一系列重大政策的推动,10月份70个城市的房价终于全线止跌。房地产市场结束了持续下滑的局面。事情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客观地说,还没有达到全球变革的程度。
具体来看,二手房价格上涨的城市仅有8个(北京上涨1%、杭州上涨0.8%、深圳上涨0.7%、重庆上涨0.5%、成都上涨0.4%、上海上涨0.2%)其中,厦门、武汉上涨0.1%),除2个城市(沉阳、福州)持平外,其余60个城市仍在下跌。
也就是说,只有一线和少数二线城市企稳,而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情况并没有好转。而且11月成交指数维持高位波动,也说明楼市需要不断出台政策来维持人气。拒绝,一句话——药不能停。
其次,近两年,新生儿数量跌破1000万,总人口也有所下降。在人口整体负增长趋势下,虽然受产业经济和收入水平差异影响,人口加速向大城市聚集,但刚需买车、改善住房的购房者需求更多集中,压力更大。
因此,房地产政策持续发力,切实减轻了购房者的负担。尤其是近期的减税政策,取消了一次性缴费和不可贷购房费用,可节省数万至数十万。不过,政策虽然具有普惠性,但并不能改变更有利于改善购房的事实。
想一想,以前90平方米契税是1%,上述契税是1.5%。减税后,起征点提升至140平方米。与局促的小户型相比,140平米的面积更大、尺度感更好。是一种比较完美的存在,也会更受市场欢迎。
只能说,这次国家重新定义了“严苛需求”。这个逻辑和生孩子的逻辑很相似。鼓励年轻人结婚生子的效率极低。它不如鼓励已经有孩子的家庭生第二个或第三个孩子有效。同样,鼓励没有房子的人买房比鼓励已经有房子的家庭更换房子更可靠。
方硕君有话要说。事实上,已经出台了这么多政策来刺激楼市成交,但仍有人质疑力度是否足够。这里你可能不明白,我们的救市政策从来都是循序渐进,而不是用尽所有大措施。与过去相比,目前的政策对购房者最为友好。国家振兴楼市的决心十分坚定,强化预期的力度将不遗余力。
我们对此无能为力。一方面,要做好2025年外贸影响的充分准备,大力发展国内消费。另一方面,目前国内能够提振消费预期的投资市场只有股市和楼市两个。
大A这些年底子这么差,真是考验一个人的投资心态。面临盘整期,短期内风险难以降低。
因此,只有楼市才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抓手,房地产行业也会间接带动建材、装饰、家具等诸多行业,从而影响消费潜力。这也呼应了以旧换新的消费策略。所以我们不能再简单地看待问题了。楼市虽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却是目前最合理的选择。
只有了解了交易者的宏观思维,才能看清救楼市的前提目的,而这只是第一步。这不,国家为了促进消费,给劳动者增加了假期,调整了初次分配,增加了收入。总之,增加了老百姓的福利,让大家有钱可以花,有时间可以花,不用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