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高新区助力北京冬奥会:中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雪蜡车成功交付
作者:admin | 分类:装修建材 | 浏览:45 | 时间:2025-01-15 13:03:56泰力模具生产车间。
10月2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雪蜡车正式交付。这是中国第一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雪蜡车,由山东十几家企业联合研发。位于烟台高新区的山东省工业设计院作为设计组长单位,已顺利获批国家智能制造工业设计院。研究所负责关键设备的自主研发,包括雪蜡台、滑雪板柜等核心部件。成为国内雪蜡车当之无愧的“智慧担当”。
不仅是山东工业设计院,烟台高新区目前也在加快国家轻量化中心建设。轻量化高性能金属材料热成型实验设备已全部到位并组装完毕,年内将具备生产能力。
烟台高新区正努力以创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烟台高新区紧扣市委“1+233”工作体系和“12335”城市建设格局,深入探索“管委会+科研”体制,推动深度融合产学研相结合,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增强区域“创新集中度”,加快集聚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建设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中国科技环渤海(烟台)医药高级研究院、国家轻量化中心、国际设计小镇、山东苹果果业技术研究院、中关村(烟台)创新协作中心。创新平台助力智能制造发展节节攀升。
被誉为“烟台高新技术制造”品牌
超过60家创新运营商的大力支持
“雪蜡车基于奥运会超高标准要求,从数字仿真到产品精密制造烟台装修材料有限公司,历经了数次实验验证,首次形成了国内全部BOM参数和规格数据,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和“知识资产化,成为全球第一台全集成雪蜡车设备。”山东工业设计院创新设计部设计总监任索说。从无到有,这是“中国智造”的典范。
无独有偶,高新区企业烟台钟表研究所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北极星智能时钟系统,应用于冬奥会重点项目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有舵雪车中心、成为冬奥会项目重要的计时保障。 。
在智能制造领域,这并不是高新区第一次服务国家重大工程。从“蓝鲸一号”、“蓝鲸二号”等大国重要武器,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空间站天河核心舱等载人航天工程配套产品,“烟台智慧”无不熠熠生辉。在这些“上天入海”的高科技产品中,位于高新区的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3研究所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骨干作用。科研单位。
烟台高新区科研要素高度集中。全区有省级以上创新载体60余家。烟台市医药健康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微纳卫星技术创新中心由513所牵头。省级核准 技术创新中心、东易光电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天连接技术研究院等8家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省级备案。他们在科技创新平台的引进和建设上多点布局、全面开花,形成了“高峰高原凸显”、“崛起”的创新发展态势。
以山东省工业设计院为例。研究院以“设计+智能”为主攻方向,瞄准智能制造前沿创新领域。已形成人才聚集、国际智库、全球高地、创新设计、全省创新、信息数据六大领域。具备大平台及运营管理、创新设计、样机研发、知识产权、基础研究、产业孵化六大能力,成为智能制造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业设计院。
不断攀登更高层次
剑指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走进烟台泰利汽车模具有限公司的产品陈列室,就如同走进了模具的“王国”。从车门到底盘车架再到新能源汽车,大大小小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公司深耕汽车模具行业近40年,一直专注于汽车模具及汽车车身快速制造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形成了汽车车身快速试制、汽车覆盖件模具开发与制造、汽车冲压焊装件开发与制造的主营业务。以及汽车模具3D打印等高端智能装备等多个领域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
多年来,泰力模具持续引领行业前沿技术,承担了30余项国家、省、市科研及技术改造项目;拥有行业相关专利43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值得我们自豪的是,公司与机械科学总院合作,首创了数字化无模铸造与激光熔覆相结合的汽车模具3D打印柔性制造方法,研发出我国首套大型高精尖汽车模具柔性制造方法。汽车模具用大功率五轴激光器。熔覆精密成型机(金属3D打印机)实现汽车模具高效智能制造,填补国内空白。
不仅如此,山东创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机器视觉的药包材高速自动检测系统”项目荣获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科技创新三等奖。
据该公司总经理刘楚阳介绍烟台装修材料有限公司,该项目在软件方面采用了100%自主研发的智能视觉系统,将采集到的图像存储到处理计算机的内存中,并利用内部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该项目利用图像特征的智能学习算法对现有图像进行提取和分类,使检测更加准确高效,并自动调整检测参数,无需人工干预,实现“一键式”控制。检测数据实时存储,运行状态动态显示在监视器上,实现缺陷品自动精准定位和高速剔除。
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以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技术、5G等新兴技术为基础,致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医药健康领域专业智能视觉。底层以及视觉自动检测机等软硬件一体化产品。生态平台。
加快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汇聚智能制造要素资源
目前,环渤海(烟台)药物科技研究院已通过专家论证并召开第一次理事会。装修改造进展迅速,年底前将具备入住条件。本着“边建边招商”的原则,首个新药项目红亮(烟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已完成,由7位学科带头人领衔的35人科研团队已成立项目组组长2名。下一步将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打造国家级高端生物医药研发综合平台,开展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公共技术服务以及创新药物产业孵化培育,打造灵活机制和国际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和新药。研发创新高地,打造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北方蓝色药谷”。
同时,烟台高新区将高标准建设国际设计小镇,布局国家智能制造工业设计院创新孵化器,建立健全工业设计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以国家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研究院作用,集聚智能制造要素资源,赋能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城市更新示范区和烟台建设“世界设计之都”的核心区。支持国家汽车轻量化中心建设,三年申请专利和标准30余项,产出产业化项目10余个,服务企业100余家。
烟台高新区正在加快房地产与学校教育融合。与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烟台职业学院及区域内企业合作共建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与西北工业大学、烟台中天连接技术研究院共同建设省内首个磁流变智能材料、半主动阻尼技术、磁流变技术研发基地。与山东工商大学、深圳数字链公司共建烟台区块链产业研究院,开展区块链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产业培育、人才培训,提升区块链创新转化能力。
YMG全媒体记者辛兆红
通讯员王雷、郭健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