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家政服务员工伤保险缺失:3000万从业者受伤后维权难题解析

作者:admin | 分类:家政服务 | 浏览:29 | 时间:2025-01-16 23:04:22

由于缺乏相应的保护,家政服务人员在工作中受伤时往往很难获得充分合理的赔偿。同时,部分家政服务业实行中介制度。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家政企业、用人单位、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很难划分。

“家政服务员在顾客家里工作,万一发生意外怎么办?”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都关注家政服务业。其中,有代表建议对家政工增设工伤保险。

据行业协会测算,目前我国家政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约3000万人。记者采访发现,由于用工形式、缺乏保障等原因,家政工在服务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劳动权责划分往往不明确。

受伤后维权困难

2020年,陈阿姨经一家家庭服务公司介绍,到南京一家庭做小时工。据了解,陈阿姨与雇主及家政公司签订了《家政服务合同》。她的工作主要包括:做饭、打扫卫生、送孩子上学等,每天工作4小时,每周工作6天,月薪2800。元。

“一开始我们的合作还算愉快,我做事很快,他们也挺满意。”陈阿姨告诉记者,2020年10月30日,她在接雇主的孩子回家时,不慎脚踝骨折。 “我不但没有赚到钱,还花了4000多元的医药费,四个月都无法上班。”陈姨无奈的说道。受伤后,陈阿姨认为自己在工作时间受伤可以认定为工伤。但她后来了解到,她与用人单位及家政公司签订的合同属于服务协议,与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最终,法院判决陈阿姨承担60%的责任,雇主承担40%的责任。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良山表示,实践中,不少家政工人与家政服务公司建立了中介服务合同关系,而只有部分家政服务公司与家政工人建立了劳动关系家政公司劳务合同,而家政工人与家政服务公司建立了劳动关系。企业已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是纯粹的劳动关系。 “同时,一些家政工维权意识不强,有的宁愿月薪多一些,不愿意受到家政公司和雇主更多的限制,这也导致维权很难得到有效落实。保护家政工人的权益。”赵良山总结道。

中介雇佣导致权责不明

家政人员劳务合同_家政的劳务合同_家政公司劳务合同

“目前,家政服务行业的用工形式主要以代理制为主。”高级家政工阿玲告诉记者,家政工一般没有社会保险。正规代理公司会给家政工购买意外保险,但是商业保险影响很大。局限性:家政服务人员很难获得充分、合理的补偿。即使很多“个体户”家政工联系雇主上门服务,雇主也不会主动为他们提供保险。

河北济钢(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世泽指出,在中介制度松散的管理模式下,不仅家政服务人员,而且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界限也不够清晰。 “在这种雇佣关系中,雇主和家政工人往往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双方一旦发生争议,应按照合同规定处理。但这些合同往往缺乏保护家政工权益的条款,因此对家政工的保护很难落到实处。”李时泽说。

此外,由于工作环境的私密性,家政服务人员取证也存在困难。

对此,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艳峰表示:“劳动关系中,家政工遭受意外伤害的,适用民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提供劳务的一方在工作中受伤的,应当按过错承担责任。责任原则是指必须区分过错,各方根据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实践中,家政工一般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很难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2023年5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对于家政公司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劳动争议,认为应明确该公司的运营模式以及双方是否存在激烈竞争。加强劳动管理,区分劳动合同的签订和服务协议的签订,根据事实确定劳动关系。

赵良山表示,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再次明确了如何建立劳动关系、如何认定员工型家政企业,为今后相关案件的裁判提供参考。劳动者的权利在法律层面得到加强和保护。

支持员工型家政企业发展

家政人员劳务合同_家政的劳务合同_家政公司劳务合同

既然在中介用工模式下,家政行业存在找不到合适家政人员、服务不尽如人意、发展不规范等问题,那么还有其他模式吗?

事实上,早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壮大的意见》就提出支持员工型家政企业发展。 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支持引导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制度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提出家政公司劳务合同,鼓励有条件的家政服务企业积极发展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制度。员工制度,不断增加国内员工数量。和比例,实现家政企业规范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推行员工制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劳动关系研究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副院长张燕华分析,员工制度有助于为家政工提供更稳定的工作关系,减少劳动争议,减少流动性,提高产业“粘性”。

记者采访了解到,员工制度推广还存在一定困难,成本过高也是企业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企业需要缴纳固定工资、社保费、培训费等,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在张艳华看来,员工型家政企业的发展是一个积极的趋势,有利于提高家政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家政工的福祉,但其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积极性。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动行业标准、技能等级认证等建立,畅通员工型内资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此外,鼓励国内企业创新发展,做强做大,打造一批员工龙头企业,培育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质品牌。”张燕华建议。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