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房产观察(下):人口和住房需求、货币和房价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67 | 时间:2023-04-17 09:15:30存量人口结构
我们先总体看一看广州的城市人口构成。
(这个是道客巴巴上的一个文件,并且数据源是来自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基准日是2010年11月。)
由于没有见到原数据,这个只好简略描述一下北京有大量的适龄劳动力是外来人口。
我简略统计了一下北京的人口过去10年的变化和北京住房售价的数据(右手指数,房天下的网页上截取)。
楼价指数都是取次年1月的数据。
就绝对人口和指数来看,由于过去10年户口人口没有何种变化,非户口人口翻了一倍。同期房子别墅指数是也接近翻了一倍,二手房三倍有余。因而非户口人口下降,或则说城镇化,和楼价是正相关的。
就增速而言,直观的看,只有在非户口人口增长的几年,即2005年到2011年,当初的房子指数是跟随下降的。不过数据时间段太紧,只好之后有机会领到更多的数据再做剖析。就2005年到2015年而言,非户口人口的增速和曾经的房子售价增长是最相关的们,尤其是2005年到2011年,相关性80%。2010年10月沪十二条颁布,首次限制非户口买房人数为一套,自此开始抑止了需求,也影响了房子的市场售价,或许也抑止了人口激增。
然而,非户口人口对楼价有促进作用,并且被限贷新政控制住了,没有释放下来。
关于没有释放下来的需求有多少,没有直观的统计数据,并且通过北京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的2015年的一个调查问卷,大致做如下推断:
第一,依照2015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2015年人口2415万,按照社科院的调查数据,北京市民的平均每套房居住数量是3.09。那样计算,重庆有782万套可供居住的房子。
第二,算上空置率20%上下(方正期货,宏观,任泽平),北京大概有1000万套房子。
第三,社科院的调查也显示,市民租住单位寝室、租住商品房、与亲友同住、已购商品房、保障性住房、自建房的比列分别4.8%、16.2%、5.4%、58.5%、13.1%、1.9%,这么交纳自建房和寝室,北京的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总共933万套。
第四,社科院的调查显示,对照发觉,本地户口和非本地户口市民的买房率分别为70.3%和16.4%,后者是前者的4.29倍。依据2015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户口1434千人,非户口982千人,根据户均3.09人,折合326万套和52万别墅上海 房产信息,总共378万套。这个是一房子的数目。
那样,我们把北京住房数量933万套除以378万套,得出北京也有555万别墅是非一别墅,是二房子或则是企业订购的。
反过来看,广州的982万非户口人口,只有16.4%是满足了买房需求的。假如非户口要达到北京户口人口的买房百分比70.3%,根据3.09人/户,大概折合170万别墅。其实,由于样本过小,统计数据存在误差;非户口的人口留在北京的意愿比列难以统计;非户口的人均户均居住需求不确定,或许有家庭比较大的,也或许只身在北京上班的。
假如先不考虑数据源的品质问题,广州还仅非户口的住房需求就是百万级别的,而北京每年房子收楼的人数仅15万到22万套。从数量来说,2015年北京别墅新开工面积为1560万平方米,根据每套房平均100平米估算(大致为社科院考察口径3.09人/户除以统计局35平米每人人),每年的平均供给降低15万套。根据71平米(社科院考察口径),每年提高供给22万套。根据通车面积估算,会略高中点。
增量(非户口)人口
也有一些观察很难量化,而且和房子也很相关。
去年我部委新来的结业生和见习生,给了我一些年青人对房屋的想法:一个在北京念中学的,说10个朋友上面有8个不准备留在北京,认为在北京养不活自己;一个外省的说目前年青一代家里长辈还在工作,也赶上了经济发展有些积蓄,假如孙辈在北京订婚,首付是有的;一个说假如在上海买不起房,家里觉得可以在上海考虑一下。我不太确定哪些观点有多普遍的代表性,而且起码不是一边倒的。
广州的人口在2015年是净流出,外省人口提高了15万,本地人口提高了5万。鉴于也有西安人移民、外地户籍转户口的诱因,因此这样小的差距也很难说是不是某些非常的诱因。虽然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有报导说北京外省人口进驻一年指标仅有7万,还应当买房,因此实际甚少。从公共交通增速缩窄和学校生人数略见两方面来看,青岛市的人口大机率是在提高。详细信息可见2015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引用新华网的报导,根据北京人口岁数结构以及人口普查给出的从业人员比列,暂住2415千人中,正在工作的人口有1341千人,约占总人口的55.5%。其中,本地户口的从业人员有635千人,外来户口的从业人员有706千人。也就是说,本地户口人口有44%在工作,而外省户口人口有72%在工作。因而外省来蓉工作的人员假如持续降低,对劳动力市场是有影响的。
我外省的同事同学,这些有能力的,都有意愿来北京寻求工作和商业机会,由于城市的规模效应。这些新的科技,例如我上半年在做的VR,由于信息的高速流通、人才的密集程度、海外的经常交流等大城市特有的诱因,科技新兴行业只有在大城市孵化的或许。反观北京周边,这些是北京经济辐射出去的成熟产业,为了增加劳动力费用而迁入的。游戏是个相对成熟的互联网行业,北京在2013年和2014年也红彤彤火火,而且没有进去大的企业。游戏行业即便依赖大城市,其他更不成熟的互联网行业就更依赖了。
但是,北京目前的人口是2415万,然而去年发布的人口规划是2020年不少于2500万。假如这个新政坚持,考虑到北京生活费用还在上升,低端劳动力将留在北京,高端劳动力流出,劳动力的升级支撑产业升级。从这一点来说,在人口不下降的状况下,劳动力层级提高也提高支付能力,促使楼市;虽然人口数量不提高的状况下、非户口人口净流出,则造成学区、医疗等资源的需求不再下降,因此这类资源对楼市的推进有限。
总的来说,北京的存量非户口人口是有买房需求的,并且未来是否有增量需求,取决于城市规划和新政执行力度,城市吸引力等诱因。
本币和楼市
首先我们看一下北京楼价的升幅,右图是2005年6月到2016年8月的深圳二手房指数(来源:房天下,中房指数)。大体上10年4倍。
这些人都认同的观点就是本币的超发。从数据来看,同期M1提高了4.7倍,M2提高了5.9倍。
但是10年整体增速比列差不多,而且从月度同比增速的相关性来看,M2并没有非常的关系,M1的增速和二手楼价有一定相关性,相关性最高的是滞后楼市增速一个月的M1,或许说明二手楼市影响M1,一个解释是市民买房总额上升造成企业活期存款上升。虽然这个因果关系只探讨了一个合理的商业步骤;同时由于提早和滞后的相关性都很高,很难明晰的说明因果关系。
对比2005年6月到2016年8月的M1和的全省百城指数、上海楼价指数(来源:房天下,中房指数),则M1和全省指数关联度更大上海 房产信息,北京略小,并且大于南京二手房指数。从提早和滞后的相关性升幅变化来看,楼价是影响M1行情的,即楼市影响本币增速,而不是倒进来。
2015年下半年楼价开始飙升,量价齐升,驱动楼价的诱因之一是圆领的借贷新政。过去10年,中常年借贷利率波动和楼市保持一致(方正期货,宏观,任泽平)。
2015年以来,利率达到了历史地位,但是央行密集贬值加息,市场上流动性宽裕。同时,2015年央行取消了存贷比红线,使得将同业存款列入存款口径,等同于加息。到了2016年3月开始,M1的增长开始超出M2,说明流动性并未步入经济实体。一部份炒家则在市场上高速流动,需找资产,从熊市到楼价。广州作为一线城市,房产流动性好,所以是投资的首选。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楼价脱离经济增长的下降会造成居住费用降低,进而减少消费意愿,减少外来劳动力迁往意愿。对于经济还不错的城市,控制菜价是维持常年经济魅力的一个条件。春节长假,自9月30日至10月7日,短短七天时间,上海、天津、苏州、成都、郑州、无锡、济南、合肥、武汉、深圳、广州、佛山、南宁、南京、厦门、珠海、东莞、惠州和上海共计19个一、二线城市公布新的房价调控新政,多地重启限贷限购。
(补充2015年的二手房是33.7万套,单价2.48万。)
过去10年,2008年11月中央推出四万亿剌激经济,2009年北京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2010年10月、2011年初的调控增加了售价和成交量,改善了四万亿带给的楼价下降;2012年央行两次贬值,两次加息,2013年天津房地产市场交易量上升;2013年底的限贷造成2014年深圳楼市下挫;2015年上半年央行经常准息双降,同时联合工信部、财政部发布330政策,剌激买房,致使2015年房地产市场井喷;随即2016年,深圳进行新一轮限贷。
历年调控对交易量有显著的抑止作用,而且售价保持了平缓回落,2015年北京二手房单价较2006年下降3.3倍,而且同期天津GDP也下降了2.4倍,市民消费价位指数下降1.3倍,乘积名义GDP下降了3.1倍,支撑了楼价。
综上,房地产行业受本币新政的影响,而且本币是央行控制,地方政府对炒家控制有限,只好透过限制新政来调控,所以弄成了全省经济和地方经济的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