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就是穷苦大众出身的国军士兵更没有了战斗的理由。更多的国军士兵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放下武器加入解放军,人数众多,一度成为解放军的主要力量。解放战争胜利时,周恩来估计全军有6成以上都是国军那边收编来的。可以说,解放战争的胜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土地革命政策。
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和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农村政策息息相关的,而党的农村政策的核心首先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全国解放后,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总的路线和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呈现三次高潮:自此,以“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军队”为核心内容的政治整训,就成为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主要办法。改造旧军队,当年的中国共产党人还有一项创造:培养先起义的官兵,去滚动改造后起义的部队。
这一观点其实说来也简单,便是将国军撤退驻台期间蒋政府为士兵开出的高工资,与后面台湾的经济腾飞相结合。当时的蒋介石政府为了让国民党军队安心在台湾,在除开洗脑之外,也确实拿出一部分的钱来帮助一些士兵就业,这些士兵也在当时获得了相当不错的发展机会。国民党撤退台湾之际,有大约六十万的国民党军队及家属。
从大陆运来的黄金和国宝都列为党产大师兄也注意到,这份报告也把1949年国民党从大陆带来的227万两黄金和外汇(当时合计约10亿美元),以及数十万件故宫国宝列为党产内容。1994年,岛内“党国体制”开始松动,这年3月国民党办理社团法人登记,当时统计的党产总量是385亿元(新台币,下同)。
提到国民党的土地政策,肯定要提到萧铮这个人,被称为中国“近代地学之父”,萧铮(1904—2002),字青萍,浙江永嘉县人,中华民国扶植自耕农运动的实际发动人、领导人。因此,国民党时期的地政工作就是有萧铮主抓的。后来,在萧铮的指导和影响下,台湾进行了三次土地改革,这三次土地改革是非常成功的,可以说是世界土地改革成功的典范。台湾的三次土改之所以能够成功,应该说萧...